Author Archives: Tin-chee Lo

About Tin-chee Lo

Graduated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Retired from IBM as engineer, scientist, and inventor since 2006. • Training: Computer Enginee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ircuit design, Memory design, Logic design, system-on-a-chip). • Interests after retirement: Christian apologetics, writing and teaching, and the art of painting.

儒家思想 vs. 聖經

By Tin-chee Lo (盧天賜);July 7, 2019 中國人的意識形態受儒家思想主導了數千年之久。甚麼是儒家思想?這是個很复杂的問題。讓我簡單地把它定義為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總和 (Ref. 1)。本文聚焦在三位聖人(sages) 對 「人性 (human nature) 」的看法。 孔子 從 <論語> 我們得知至聖孔子 (551-479 B.C.) 是一個不斷關注個人紀律的人。他認為仁,義,禮,智,信,等是能透過實踐而培養出來的美德。他周遊列國,向君王提供服務,揚言只需三至五年的時間,便能改善社會秩序和政治和諧。孔子並沒有缺乏自信,然而,對他十分失望的是,沒有一個地方君主接納他作參謀的官職。 孟子 孔子死後約一百年,另一位聖人出現。他名孟子 (372-289 B.C.) ,後被稱為亞聖。他是 <論語> 編纂者之一,是孔子思想的得意門生。他鑽研老師的寫作,他所得出的結論是:孔子畢竟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並相信人類的行為是具有可塑性的。人一生下來便傾向于美善,所以當你看到一位甚至自己不認識的小孩童快要掉下井時,你便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焦慮,這種惻隠之心從何而來?孟子同意孔子的説法,説是從人良善的天性而來。孔子和孟子均深信,只要我們能消除社會腐敗的力量,藉著滋養人們本身固有的美德,社會的紊亂和政治的畸形,便會被消除而人類便能達到世界大同的理想境界。所以孟子和孔子思想基本上是一様。孟子可説是孔子思想的的解釋者。 荀子 幾個世代之後,另一位聖人出現,他名荀子 (310-237 B.C.),他看到周朝的統一力量正在削弱,社會秩序搖搖欲墬,慢慢進入史家所稱的「戰國時期」。因此,荀子觀察到,「人之初,性本惡」。他認為孔子和孟子都搞錯了。這種人性的天然傾向,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曝露了人的私慾與貪婪,人與人的敬重和順服都消失了。但為什麼當我們看到小孩爬到井邊時,我們還感覺到一陣同情和不安呢?荀子的解釋是:因為我們救這小孩不會使我們個人的利益受虧損;如果我們知道因這孩子的掉落會帶給我們一些好處,恐怕我們會給這個孩童一個猛推。另一個問題是,既然人的天性是邪惡,為什麼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人做出一些善意的行為? 荀子說,這些善行非出于本性,乃是因為有很多有思想的聖人,他們看到社會的弊端,便聚集在一起,設定一些法律和制度以減緩由人性而產生的破壞,然後再用教導,律己和哲學思想去改造人性。盡管荀子與孔孟對人性的出發點截然不同,三位聖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都具有一種道德能力去改善自己的個性和環境,所以荀子也自稱為孔夫子的忠實弟子。總體而言,三位聖人的「人性論」都是「以人為本」的哲學思想。 聖經 荀子的「性惡論」是最靠近聖經對人本質問題的诊断。聖經的啓示是:自罪進入人類後 (至於罪如何能進入人類,這是另一個大問題,我們在此不談),人類便從此具在罪性,這罪性在基督教神學中,被稱之為 「原罪 (Original Sin)」; 原罪是人類固有的墮落狀態。因此,我們不是因為犯了罪,所以成為罪人;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神的主權與人的責任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May 30, 2019 甚麼是「神的主權 (The Sovereignty of God)」 「神的主權」又稱「神的全權」。「全」是指全部的範圍 (scope),「權」是指至高無上的權柄。全權是神的屬性之一,指受造界中每一件事物神有至高無上的權柄和地位。千萬光年以外的一粒原子都在神掌控之下 (Ref. 1) ;天上的麻雀祂都看顧;我們的頭髮祂都數過, 每一個意外,苦難,天災人禍, 都在神的掌控中。。神的全權是一個不證自明的常識,因為如果神沒有至高無上的權柄,祂就不是神。盡管常識能使我們了解這一㸃,更重要的是聖經有許許多多的經節支持這個教義: • 聖經第一章第一節,開宗明義地指出, 「起初 神創造天地」。「起初」指宇宙的存在是有個開始的,不是亞里士多得的「無始無終」說。神的創造是從無變有,祂的創造是絶不依賴在祂以外的任何東西。神在創造上是至高無上的。 • 從詩人在詩篇中的讚嘆,我們看到他們多次對神的主權認同:「耶和華本為大,祂是大王–超乎萬神之上(Ps 95:3)。」又多次說,「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衪坐著為王 (Ps 9:7)」。我們的領會是「王」和「主」都是高尙的地位。神不但有榮耀的地位,祂有無與倫比的權柄 (c.f. 英國女皇僅有地位但沒有權柄) 。 • 地上的國權是耶和華的.他是管理萬國的。世上沒有一個執政掌權者不在神的命定之内,他們都是受制于神。(Ps 22:28; Ps 2) • 到了新約,保羅用修詞學的方式的問法去讓讀者自己回答:「有誰能抗拒衪的旨意?」(Rm 9:19) • 保羅論到為我們預備基業的神是「那位隨己意行作萬事的」神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饒恕七十個七次」的神學反思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February 9, 2019 經文:馬太福音18:21-35 21 那 時 , 彼 得 進 前 來 , 對 耶 穌 說 : 主 阿 , 我 弟 兄 得 罪 我 , 我 當 饒 恕 他 幾 次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在第一個聖誕節早晨,那睡在馬槽裡的嬰孩是誰?

By Tin-chee Lo; December 24, 2018 本文以一個問題作題目,但我想讀者都知道其答案:那位嬰兒就是耶穌。但我們如何肯定這個答案呢?簡言之,這答案是從新約聖經—特別是四福音書—找出來的。現在,題目中的問題就產生了另外一個更基本性的問題:四福音書可靠嗎? 福音書的作者 嚴格而言, 四福音是匿名作品,因為在正文 (text) 中無明確聲明。但初期教會的統一證詞都同意下列的說法 (Ref. 1) 。 稅吏馬太,又名利未,是馬太福音的作者。馬太寫作的對象是猶太人。馬太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所以他是耶穌生平的直接目擊證人。重點在説明耶穌是王。 馬可,又稱為「馬可的約翰」是彼得的同伴。馬可不是十二使徒之一。馬可從彼得支取資料寫了馬可福音,強調耶穌是奴僕。彼得是十二門徒之一,所以馬可是耶穌生平的間接目擊證人。 路加不是十二使徒之一,但他是保羅的要好朋友,保羅稱他為「心愛的醫生」。而保羅是親眼在大馬色看見過復活的耶穌的那一位特殊見證人。路加從馬可身上支取資料寫路加福音。路加又從保羅身上支取資料寫使徒行傳。所以路加是耶穌生平的間接目擊證人。 約翰是十二使徒之一。他親自從耶穌身上和聖靈的特別啟示中獨立地獲得資料,寫了約翰福音和啓示録。當然,馬太,馬可,路得所知道的,約翰並非一無所知。因此約翰是耶穌生平的直接目擊證人。約翰福音重㸃不放在耶穌的生平,它與傳記式的「對觀福音—太,可,路」不同。它似乎有一種非常不同的語言風格。其中,記載耶穌使用不同的術語和長篇講道來表達祂自己的神性,即更「高的基督論 (high Christology)」。約翰記載:耶穌更直接地,更明顯地聲稱自己與父神同在; 自己就是上帝;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隨了聖經的內證外,還有早期教會的教父,如聖愛任紐 (Saint Irenaeus) 等, 都一致確認上述四人是福音書的作者。猶太歷史家約瑟夫 (Josephus) 都肯定此說法。所以,四福音是直接和間接的「目擊證人」的記錄,因此其資料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是無可置疑的。但是,獲得正確資料是一回事,寫下來的正確度又是另一回事。史學家均認為:事件的發生與其書面的記錄之間的時差越短,越不可能有神話傳說或錯誤的介入。 我們現在就要探討四福音書的寫作年日。 但我順便提一下:有人認為頭三本福音書是耶穌死後數百年,由一些虛構作家借用馬太,馬可,路加的名義寫下來的。但神學家 Craig L. Bromberg 認為這是極不可能。試想一想:馬可和路加被視為不夠資格,因他們不在十二門徒之圈子內,而馬太曾是被人憎恨的稅吏,是一位臭名昭著的人物。如果你要把一些人物當作福音書的作者,人之常情是會把一些著名的模範人物放進去。與富幻想的偽經福音書 (Apocryphal Gospels) 的作者對照, 他們選用腓力, 馬利亞,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個人傳福音的喜樂

By Tin-chee Lo; August 31,2018 我們每天起床,吃早餐,開車上班下班等等。這是正常的生活,這是必須每天都做的活動,應該是沒有很大的額外壓力。這些活動的總和,我們稱之為 「生活方式」。至於我們甚麼時候起床,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早餐,開什麼汽車,走哪條路等等,因人而異,沒有對錯,我們稱之為「生活形態」。 現在我們停下來想想:如果我們能把傳福音的使命納入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態中,這豈不是更好嗎? 這是一個心態的改變。這種心態使「個人佈道」從「任務」或「方法」或「節目」中釋放出來。 既然傳福音是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態的一部分,它就不再被視為是一項任務 (雖然從 「服從主」的意識上,它仍然是任務), 使我們對 「贏得靈魂」的「成就感」壓力將大大減少。除了減輕壓力外,這種個人的傳福音心態有很多好處: 首先, 這種傳福音的心態是符合聖經的: 聖經教導我們要「得人如得魚」一樣。如果你不是專業的漁夫,你就沒有由經濟而來的壓力。傳福音的漁夫是「業餘的」漁夫;是「消遣性」的漁夫。獲得得少魚是由神決定,我們只在其中釣魚並享受湖光山色。耶穌差派七十二個平信徒出去,他們的「隨走隨傳」方式就是一種以福音為重的生活形態。 其次, 福音對象的圈子變得更擴大:凡我們腳蹤能到達之處,都是能被福音影響的範圍。離家不遠的麦当劳快餐店, 出外旅遊時的旅遊巴士,商塲內的美食廣场, 等,都可能成為福音的地㸃。這種以福音納入生活圈子內的傳福音形態是沒有時空限制的。 再者, 這種傳福音形態對我們是更有挑戰性的: 最大的挑戰是「要常作凖備」。因為我們不知道今天會碰到甚麼人,他們會問甚麼問題,他們的處境是怎樣,今天社會上會發生甚麼事, 我们都不能預先知道而作凖備。如果我被邀請去講一篇褔音性講道,我要花幾天時間去預備講章,但在「常作凖備」的大前提下,我的學習不再是為了講道,或是為了帶領查經或教主日學,更不是為了讀神學所要求的作業。看書和寫作完全被更新為一種享受。這豈不是一種喜樂興奮的挑戰嗎? 最後, 這種傳福音模式是更能配合個人恩賜的:神造各式各樣的人, 因此神揀選失落的人進入福音的途徑也不一樣。有人説,世上的人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我在千萬人中的獨特性 (個性,職業,和嗜好) 總會獲得與神同工的機會,使某一類的人得到福音的好處。 這種傳福音心態有下列的特色: 平凡但奇妙—當我們在使徒行傳中看到彼得用一篇道便使五千人信主,也看到使徒保羅的宣教果效使我們佩服。這樣不少人就有這種想法:我若達不到使徒行傳的標準,就乾脆不去傳福音了。我們便把這使命交給教會去辧。教會當然有她的職責,但神卻要在我們生活節奏中呼召我們去拯救靈魂。所以每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我們的日曆,在日用的备忘录中寫下「必做事務」時,想一下福音,你會發現傳福音的機會在極度平凡的生活景色中,是奇妙地存在的。 廣泛的禱告—我一直都以為傳福音的禱告是為失落者的靈魂禱告。其實同樣重要的是求神今天給我機會,賜我適合的時間與環境,還要求智慧,使與人對話時有機智。這樣的禱告不是代替教會的禱告會,乃是兩者互相補足的。 創意的傳達—破冰的對話容易開始;述說個人見證也不難。但兩者都不足夠被視為是「傳福音」。福音是涉及「耶穌是誰? 」,「祂作了甚麼事?」,「祂説了甚麼話?」。在今天「相對主義」盛行,「物質主義」主導的世界觀,「科學能解釋一切」的信念,和曲解和誤解「政教分離」的原義的文化中,只要你一開口試圖回答上述關于耶穌的三個問題時,你很可能馬上拒人于千哩之外,甚至毀了剛剛建立的脆弱友情。本來你要他真正知道的訊息,卻無法進入他的耳中。所以我們應該求神賜智慧,把福音用「不傷感情」的方法表明出來。 有效的個人佈道是善用媒介。這媒介的種類繁多,只能受限于你的個人的創意。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經歷,可供讀者參考。 時事談話—名人自殺 (時裝設計師: Kate Spad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 Leave a comment

Does the Bible Believe in the Annihilation of Life?

By Tin-chee Lo, August 6, 2018 Many people say that the death of a person is like “the snuff of a candle,” suggesting an annihilation of life into nothingness. But the Bible rejects this philosophical viewpoint. Christian believes that after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人死如燈滅」對嗎?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August 6, 2018 很多人説, 「人死如燈滅」,意即「死」就是一了百了,不再存在。但聖經拒絕這種哲學思想。基督徒相信人死後,身體開始朽壞,但那沒有身體的靈魂繼續無間斷地存在,直至有一天復活,那時帶著復活身體的靈魂將受審判。義人被歡迎到新天新地的世界去,與主永遠同在;惡人被送到火湖那𥚃去,永遠受苦。這是我們對歸宿的宏觀認識。從死亡到復活這段時間,神學家 (Note 1) 稱為「中間狀態 (intermediate state) 」。聖經对「中間狀態」有不同的名詞: 「天堂」, 「樂園」, 「地獄」, 「監獄」, 「陰間」, 但不是「新天新地」和「火湖」。我們從聖經中找不到關乎此狀態的詳細和直接資料,但並非表示我們對此一無所知。我們可以從數處經文中獲得精釆的啓示。 保羅在腓立比書1:23 說:「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離世」指肉身的死亡,進入這個「中間狀態。「情願」表示他生前對某事情的嚮往。這事情是甚麼呢?就是「與基督同在」。這裡,我們看到靈魂存在的連續性。保羅認為沒有身體的靈魂是處於一個「好得無比」的狀態。這個「好得無比」就意味著一個有知覺,有意識的存在,而並非一些人所認為的「靈魂昏迷」狀態,直到復活時才醒醒過來。從所有保羅的書信中,得知他是充滿熱情地去認識基督。雖然當他在世時,他巳認識基督並與基督同在,但死後他更能認識祂並與祂有更密切的相交,這就是「好得無比」所暗示的意義。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5:6-8 說:「6 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7 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8 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 「在身內」指在世活著的時候。「更願意」表示一種偏好。「離開身體」說明身體缺席的存在的可能性。「與主同住」說明身體死後的靈魂繼續存在並意識到主在他旁邊。「坦然無懼」表明死亡並非一件可怕的事,因為死後仍與主同在並有復活的盼望。 除了保羅外,使徒約翰在啓示錄 6:9-10 作見證說:「9 揭開第五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為 神的道、並為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10 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阿、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 這些被殺之人的靈魂肯定不會處于睡眠狀態中,因為他們能喊叫出「主阿,要等到幾時呢?」而且他們的正義感並沒有因死亡而消失。 現在我們對「中間狀態」巳有基本認識,但這並不代表其中沒有難題。耶穌在十架上對那悔改的犯人說, 「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路 23:43)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成聖歷程的掙扎與得勝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May 31, 2018 前言 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但這個「得救的信心」,絶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若這信心是出于自己,它就變成行為了、人就因他的行為有所自誇。福音的重要教義是「唯獨因信稱義」是與我們的「行為」拉不上關係的。因著神賜給我們的信心,基督的義便「歸」到我們身上,父神就「算」我們為義。因著神賜給我們的信心,我們的罪便「歸」到基督身上,父神就「算」基督為罪人,承受罪的工價,死在十字架上。這個雙重的「歸算 (double imputation)」就是福音的核心。 然而,當我們重生得救之後,行為是成聖歷程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基督徒得獎賞的根據。但當我們聽從基督,遵守祂的誡命,在教會中努力事奉,以德行為神作見證時,難免不自問,「我是否涉及 ”律法主義” 的范围呢?」當我們想避免落在律法主義當中時,也難免不自問,「我是否變成 ”反律法主義” 者呢?」我們在這兩難之間摇摆不定時,我們應問,「究竟有沒有方法去測驗我們是否在恩典中生活還是在律法主義中生活呢?」我們會從一些聖經人物 (如路加15:11-32; 17:7-10) 的負面和正面的心態去支取一些清晰而可行的原則去引導我們的事奉和生活。我們發現「律法主義」與「反律法主義」原來不是兩件對立的事情,它們乃是同根生的雙胞胎,是魔鬼的謊言為了使信徒跌倒和使基督的榮耀受虧損。「律法主義」與「反律法主義」既是同一根源,醫治的方法也應該是一樣:就是福音。這樣的明白會導致事奉的喜樂和生活的有力和與人與神的關係上的和諧,最終會讓我有更豐盛的生命–更像基督。 耶穌的比喻 現在讓我們看看路加福音第十五章十一至三十二節耶穌所講的一個故事。 11 耶 穌 又 說 : 一 個 人 有 兩 個 兒 子 。 12 小 兒 子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Big Bang and Genesis 1:1

By Tin-chee (TC) Lo 盧天賜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past century, scientists, mostly atheists, believed that the universe came from a cosmic explosion known as Big Bang. This was a earth-shaking hypothesis and was quickly regarded as th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Reasons to believe/Science | Leave a comment

從洪水看神的公義和慈愛

By T.C. Lo (盧天賜); January 7, 20118 我有一位好友朋友,他每星期日都上教堂,他這個習慣已經有好幾年了。我問他,「甚麼障礙在你心中使你還不願受洗相信耶穌呢?」他很爽直地告訴我,他無法接受洪水的史實,他認為慈愛的神怎能消滅當時世界上所有的人? 如果基督徒相信聖經是無誤,我就不能相信聖經中的神。這篇文章是特為他而寫,也為與他有相同困難的讀者而寫的。 不錯,讀到洪水的歷史,的確有很多難題:洪水是局部性還是全球性?水從那裡來?方舟夠大嗎?遠方動物如果進去? 等等。科學家和神學家對這些問題都有研究。但當人們讀到創世記第六章和第七章後,下面這些道德上的句語卻是使人在相仰上裹足不前: 「神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凡有血氣的人,鼻孔有氣息的生靈, 他們的盡頭已經來到。神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創6:13) 除滅所有的人? 包㧷小孩和嬰孩? 除滅所有的生物? 這是難以接受。如果你馬上認為聖經中的神是一位橫蠻殘暴的神,不值得我們相信,甚至認為祂根本不可能存在, 那麼你不是第一位,还有不少人和你有一樣的想法。激進派無神論者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 保存他對基督教最強烈的攻擊,就是針对聖經和神所命令的「莫测高深的残暴」。他用了許多令人作呕的形容詞列成清單以表達他的觀點。在他的書「上帝的迷思 (God Delusion) 」中, 他寫道: 『舊約聖經的上帝,可被認為是最使人厭惡的小說 (註:他把聖經視為小説) 人物,他是: 妒忌並引以為榮的 (jealous and proud of it); 一個小氣 (petty), 不公義 (unjust), 沒有原諒別人且喜歡控制別人的怪物 (unforgiving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Reasons to believe/Science | Leave a comment

All Truth is God’s Truth

By Tin-chee Lo (盧天赐);November 17,2017 When I first became a Christian, I attended a church deeply influenced by what I then knew as the “Little Flock (小群)”. I was tremendously benefited by those God-fearing brothers and sisters. I grew into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Solomom’s Birth Order : 2nd or 5th?

By T.C. Lo; September 13, 2017 Recently, I was asked the following question and I decided to post my answer here to provoke further discussion. Q: Was Solomon the second son of Bathsheba (拔示巴)? Or her fifth son? What does th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耶穌温柔的觸摸

By Tin-chee (TC) Lo 盧天賜; August 15, 2017 前言 本文透過耶穌所行的一個神蹟,引進一些基要真理的複習,包括重生,成聖,得榮耀等。最後,我們處理一個我常聼到且與中國人切身的難題:「那些生在基督教家庭的人,當然比別人容易相信耶穌。我們中国人和那些生在回教或佛教家庭中的人,信耶穌对他们而言会比較困難,這豈不是神不公平嗎?既然救恩是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那麼神為甚麽不給每一個人同等或公平的机会?」 經文 馬可福音8:22-26 記載一個耶穌医治瞎子的历史事實: 「22 他們 (耶穌和祂的門徒) 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 23 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甚麼了。 24 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 25 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 26 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 瞎子常被視為社會的邊緣人,被人看為無用。但有一些對耶穌有信心的人,卻関心當時其中一個瞎子,把他帶到耶穌面前,求耶穌觸摸他。這一天,因著這些信徒的代求,改變了那瞎子的一生。可見基督徒為別人代禱是何等重要。 耶穌拉著瞎子的手: 這是瞎子一生難忘的經歷。很可能這是他一生第一次被人拖著走路。因著耶穌的手,他不再怕跌倒,也不怕迷路。如果故事在這𥚃結束,他大大可以自感驕傲,説,「我觸摸過耶穌的手呀!」隨後耶穌領他離開人群,甚至離開祂的門徒。這𥚃我們看到耶穌尊重別人的私隱權。今天很多靈恩派的領導人,他們很多時喜歡在大庭廣眾顕示他們醫病的恩賜,最後我们实在不清楚,是人得榮耀?還是神得榮耀?我絶對相信靈恩,但我不是靈恩「派」。 (Ref. 1) 靈恩就是聖灵的恩赐, 聖灵就是基督的灵。主耶穌本身發出來的能力就是靈恩的能力。 第一次觸摸—重生 如果我生病,我會禱告求神藉醫生的手醫治,如必要, 我會服藥。但耶穌的醫治神蹟是即時的,是不用媒介的。在這一次的医治的过程中, 耶穌吐唾沫在瞎子的眼睛上。吐唾沫是會引起人感覺上不舒服的行動,也是在文化上不體面之舉,並且帶有侮辱和鄙視別人的色彩。但我們知道這不是耶穌的動機。隨後,耶穌按手在他身上。這是耶穌对這瞎子第一次溫柔體貼的觸摸。耶穌問他,「你看見了甚麼?」瞎子抬頭望著耶穌説,「我看見人,但他們好像樹。」雖然瞎子尙未看得清楚, 但畢境是個戲劇性的改變。瞎子本來處于一個永無止息的黒暗中,如今他有視覺了,盡管所看到的是喑淡模糊。試想想, 他的眼睛本來是毫無用處,但現在他可以察覺物體的移動和形狀。現在他也不再用手杖了,可以自由行走而沒有危險。這個故事不是比喻,乃是有時間,有空間,有人物在其中的歷史神蹟。然而耶穌對瞎子的醫治的歷史事實,卻有其深層的屬靈意義。 聖經常以肉眼上的失明作為屬靈墮落的隱喻。每一個人一生下來便是屬靈的瞎子,好像有鱗片擋住視缐,沒有屬靈的眼光看到神的國。人無法用自己的意志清除視缐的障礙。我們需要聖靈的觸摸。這個第一次的觸摸就代表重生 (regeneration),重生不是我們的工作,完全是神恩典的作為。這一次,也是只需要這一次,我們在灵裏死在罪惡過犯中的人,馬上活過來,我們的理性被甦醒了,我們靈眼看到真光,我們便馬上有更新过的自由意志和神賜給我们的信心去接受基督,我們便馬上從黑暗的國度遷移到光明的國度。重生與信心在時間上是同時發生的,但在邏輯次序上,重生是在信心之先。一個人若不重生,他就不可能有得救的信心。也不可能有棄暗投明的意志。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Reasons to believe/Science | Leave a comment

宗教改革運動的神學評估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June 6, 2017 今年 (2017) 是馬路得所啓動的宗教改革運動五百週年紀念。筆者有機會往歐陸一遊,親身感受到教會二千年來教會所行過的歷史軌跡。我們全團共八十人,一半是說粵語,一半是說國語,由牧師,神學家,和聖經學者帯隊,從羅馬出發,首先感受到第一世紀的彼得和保羅殉道的震撼。然後跨過亞爾卑斯山脈,進入瑞士境內,馬上感受到千年如一日,跳躍到中世紀末的宗教攺革先驅所到過的地方。從瑞士漸漸移到德國的心臟地帶的數個與宗教改革有關的人物所經過的腳蹤。最後,我們到了全程主題的高峯,就是馬丁路觸發宗教改軍的發源地,威登堡 (Wittenberg)。最後,我們又超跨過數百年的歷史,進入德國首都柏林,感受到無神論影響下的血腥腥的廿世紀:柏林圍牆的遺址。本文不是旅行遊記,乃是旅行後受感而畧寫的宗教改革史的神學評估。 在 1517 年十月三十一日,一位年輕人跑到一棟房子的前面,他不是凖備說句萬聖節 (Halloween) 的口語:「Trict or Treat (不給我甜頭你就麻煩了)」, 以期待房子𥚃的主人給他一些糖果,他乃是作一些當時在學術界非常普遍的事。這棟房子是在德國威登堡 (Wittenberg) 小鎮內的一所名「城堡」的大教堂 (Castle Church) 。這年青人是一位有法律訓練的修道士名「馬丁路得 (Martin Luther) 」。他寫了九十五條的論網 (95 Theses) ,為了指正羅馬天主教會在實踐上和聖經解釋上的錯誤,特別是指責贖罪卷是不合聖經的東西 (註)。英譯标题是:「The ninety five theses of protest against the corruptio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Giving Homosexuality a Second Glance

By TC. Lo (盧天賜) ; March 13, 2017 Introduction The word “normality” is used to describe a condition which conforms to a self-evident norm. The opposite of “normality” is “abnormality” which is used to indicate irregularity or deviation from a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Life,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To Pray In Suffering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February 10, 2017 The first quest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West Minster Catechism is “What is the chief end of men?” We are catechized that “Men’s chief end is to glorify God and to enjoy Him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 Leave a comment

「宇宙大爆炸」與「創造論」(Big Bang Theory VS. Creationism)

By Tin-chee (TC) Lo 盧天賜; January 8, 2017 過去大半個世紀, 科學家們 (大部份都不信上帝的存在, 包括 Stephen Hawking) 都認為宇宙是由大爆炸 (Big Bang) 而來 (Ref. 1), 這擎天一柱的假說 (hypothesis) 幾乎被視為宇宙之源的標準答案。 大爆炸論是由科學觀察所延伸出來的假說 (hypothesis) 。但基督徒及有神論者,因不同意他們对所觀察出來的資料所作的解釋, 而把「宇宙大爆炸」的假説一筆勾銷。筆者認為這做法對傳福音和䕶教是有損無益的。他們的解釋是透過無神論或自然論 (atheistic or naturalistic) 的世界觀所衍生出來的論調。但基督徒是可以用他們所發現的同一資料, 透過有神論或超自然論 (theistic or super-naturalistic) 的世界觀而產生另一種解釋。在這個資料上的共同㸃, 我們可以與無神論者建立福音的橋樑, 並強化聖經的可靠性。這是本文的動機。 首先讓我們給宇宙大爆炸論的一個極度簡化的介紹 (Ref.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Reasons to believe/Science | Leave a comment

If This person is a Christian, I Don’t Want to Be One

By T.C. Lo (盧天賜); November 30, 2016 Few years ago,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share the gospel with a Qing Hua (清華大学) graduate. In the end, referring to some Christians he knew, he made a very poignant comment: “If thi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誰是長子?

By T.C. Lo (盧天賜); October 16, 2016 研究聖經是很有興趣的事。有時在看來簡單易懂的經文卻能發現一些不簡單的事情。以下是當我細續亞伯蘭生平的經文中,得到一些心得。 「挪亞五百歲生了:閃,含,雅弗 (創5:32)。」這三個兒子非三胞胎。這說明挪亞五百歲時生的是長子,過些時候再生次子,再過些年日才生幼子。那麼我們如何排列三個兒子的出生次序? 首先,幼子一定是含 (Ham)。這是根據創世記9:24的結論: 「挪亞醒了酒,知道小兒子向他所作的事。」剩下的問題是:閃與雅弗那一位是哥哥? 根據創世記11:10的記載:「閃的後代記在下面。洪水以後二年,閃一百歲生了亞法撒。」洪水氾濫是在挪亞六百歲時才開始的(創7:6)。那時挪亞的長子剛剛是一百歳。但閃 (Shem) 是到洪水後二年才一百歲,至於「洪水後二年」是指洪水來臨後第二年?還是指洪水完結後第二年?這不重要,因為它不會影響結論。所以挪亞的長子肯定不是閃。所以他們的出生次序應是:雅弗,閃,含。 [Note: 上文結論是: 雅弗是長子, 但請看創10:21說「閃是雅弗的哥哥」。我想這是中文和合本的譯誤。NIV: “Sons were also born to Shem, whose older brother was Japheth”, 所以英文是对的。] 然而聖經論到挪亞三兒子時,總是以「閃,含,雅弗」的次序,這不是出生次序。我想乃是重要性的次序。因為閃是在耶穌基督的家譜上有份, 因此閃在救贖史上比他的兄弟佔更重要的地位。猶太人對長子名份非常重視,但神卻揀選次子作救贖缐上的一環。以後我們還看到神揀選次子雅各,而非長子以掃。神是全權的,祂要憐憫誰,就憐憫誰;祂要恩待誰,就恩待誰;祂要揀選誰,就揀選誰。 「他拉活到七十歲, 生了亞伯蘭,拿鶴,哈蘭(創11:26)。」這三兒子也非三胞胎,那麼他們的出生次序又如何?譲我們先參考另两節經文: 「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創12:4) 「他 (亞伯蘭) 離開迦勒㡳人之地住在哈蘭, 他父親死了以後,神使他從那裡搬到你們現在所住之地。」(徒7:4)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我們為甚麽會住在這地球上?

By T.C. Lo (盧天賜); September 19, 2016 首先讓我照問題的字面意義來回答。地球是太陽系(甚至很可能是整個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和能夠維持生命的地方。它圍繞太陽的軌迹不是像其它行星一搬的橢圓形,而是非常靠近正圓形,好讓週期性的溫差不會太大,利於各式各樣生命的滋長;地球的大氣層能過濾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線;地球的體積遠小於火星 (Mars) 和木星 (Jupiter),讓小行星(meteoroid ) 和彗星 (comet) 的軌迹偏向這些體積大的星球而免去衝衝地球之險;月球的大小也適宜地穩定地球的自轉和潮水的漲退,使海洋生物的生態獲得平衡。這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Ref. 1) 。我相信地球是上帝特別為人類而設計的 (anthropocentric) 地方。「我們為甚麽會住在這地球上? 」的答案是因為只有地球的環境才能使我們能活著。我想大家都㑹同意我所說的,但我相信這不是問者所期待的答案。然而地球的環境與我的存在的看法也因世界觀 (worldview) 而有大異: 無神論的進化觀: 我所住的地球就是這樣,我之所以存在是因「適者生存」之故而沒有被淘汰。所以我的存在只不过是「物質 + 時間 + 机會」的偶然產品。 有神論的創造觀: 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祂是宇宙的主宰。上帝的旨意是要我存在、所以祂創造一個適合我存在的地方–地球。 前者, 地球是主体、人是客体。在這種無神論的世界觀下, 人是沒有内在價値 (intrinsic value) 的、人是沒有基本生存的目標的。後者, 人是主体、地球是客体。在這種有神論的世界觀下、人是有從創造者賦與的内在價値 (intrinsic valu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I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 Christian Nation?

By T.C. Lo (盧天賜); Aug 22, 2016 During this election season,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discussed topics over the dinner tables or at house parties or in the Bible study gatherings i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為甚麼那麼多人相信佛教?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July 19, 2016 引言 佛教是一個經過沈思熟慮的信仰。它剝奪神的存在。所以嚴格來説,佛教不是宗教,乃是哲學。稱它為「佛學」比稱它為「佛教」更為適合。但在此文中,筆者還是用大家習慣的「佛教」一詞吧!它是一種教導人在沒有神的大前題下行善修身。但有一個基本的問題:甚麿叫做「善」? 沒有神就沒有分别善惡的絶對标準; 沒有神就沒有立足點,行善就好像自己捉住自己的頭髪,希望能把自己拉上更高的位置。這正是亞當夏娃的問題。自亞當夏娃與神破壞關係後,人類就遺傳了喜歡向神宣告獨立的天性: 自己定義何為善,何為惡,何為真理。佛教之所以能夠引人入勝是因為它的哲學思想能夠捉住人的自治自主的慾望。 幻覺 「自治自主」内含着一個不言而諭的假設,就是「自」是一個存在的,有位格的實体。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 佛教同時否認這「自」的存在,認為人的「自己」不是實質而不過是一種幻覺。以上的一段話產生了一大堆的問題: 幻覺如何能夠治理它的道德上的善惡問題? 如果沒有至善的上帝,那善惡的標準何在? 佛教勸人為善,但如果沒道德律,人又如果知道他行了善沒有? 道德總是與人 (位格 personhood) 有關的,如果人只是沒有實質存在的幻覺,那道德本身是否也是幻覺?如果道德只是幻覺,那麼殺人放火也不算是惡了。 每一個人都有個名字,每一個人都有一相臉。表示人是有獨特身份的。然而佛教卻認為人不是實體,只是一個幻影。這種玄之又玄的説法,枯竭了人的理性、但卻給一些人帶來一種深奧莫測的感覺,使他們對佛教產生响往。 日光之下無新事。第二世紀的諾斯㡳主義 (Gnosticism) 和現代的基督教科學教會(Christian Science Church) 都持「物質世界是幻影」的說法。 無常 然而另一方面,佛教也有其付合現實的一面。佛教主張「諸事無常」。這個說法頗另人接受。我身体中的細胞每天都在更換,七年後的我與現在的我巳完全不同了。河中的水不斷除舊更新;一秒鐘前的河和一秒鐘後的河,在這意識上巳面目全非。所以佛教斷言世事沒有恆久。這種説法迎合人在生活上的體驗,使人認為佛教是有道理的,不完全是虛玄的。因此, 它是可信的。 就是因為這個永「恆」不存在的觀念,使佛祖並没有留下最終權威的的話語讓他的信徒可作基礎。但當佛祖宣告「諸事無常」時,也表示這句話本身也是無常,它也只不過是短暫的。因此「諸事無常」就不能視為恆久不變的真理了。 既無永恆價值又何必留言作經典? 但耶穌說,「天地都要廢去,但神的話一㸃一劃都不能廢去。」所以聖經也同意「世事無常」的說法。天地千變萬化,萬像不繼更改,甚至有一天宇宙也會消失。但聖經與佛教不同之處是,我們有上帝的話,他是永恆不移,是永遠長存,祂的話一㸃一劃都不能改變。耶穌昨日,今日,和永恆都是不變的。基督信仰是有一個永恆的參照㸃,就是神的話語,就是聖經。聖經是上帝最終的權威話語。 道德 然而佛教徒 (其实是所有人) 卻冥冥中知道甚麼是對,甚麼是錯,顯然在人心中有一個分辨善惡的律,但佛教徒卻否定賜律者的存在。如果沒有一個絶對的參照㸃,那就只有「自我參照 (self-reference)」了。這種各自為政的思潮,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The Challeng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hristians

By Tin-chee (TC) Lo, June 18, 2016 Prologue Like it or not, we are living in a pluralistic and anti-Christian society where sensitivities are at the surface. This makes evangelism very difficult. If we are not careful, we can easil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從約西亞吸取屬靈的教訓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May 10, 2016 所羅門王死後,他父親大衛所建立的聯合王國分裂為南北兩國。北國 (Northern Kingdom) 總共有20個王,沒有一個在神眼中被視為正直。第一個王是耶羅波安一世 (Jeroboam I), 最後一個王是何細亞 (Hoshea)。整個北國歷史維持了208年,終於在722 BC被亞述 (Assyria) 所滅。 南國 (Southern Kingdom) 也共有20個王。第一個王是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 (Rehoboam),最後一個王是西㡳家 (Zedekiah) 。 這20個王中有好有壞。整個南國歷史維持了347年, 終於在586 BC被新巴比倫王國 (Neo-Babylonian Empire) 所合併。 本文焦點放在南國王朝中的一段歷史:始於希西家 (Hezekiah),接續的是瑪拿西 (Manasseh),然後到亞們 (Amon),最後是約西亞 (Josiah)。此時段共118年之久。現在畧畧介紹這四位南國的王朝。 希西家是個好王,當政29年。他是宗教改革家。他掃除異教的神祠。他重修聖殿,確立真誠的敬拜, 回復大規模的逾越節慶典。他在列王中那傑出的虔誠成為他柄政的標誌。在他的統治之下,全民經歷屬靈的大復興。 瑪拿西,希西家的兒子,是個壞王,當政55年。他的王政充滿血腥,專制,和離棄真道。他使民陷入拜巴力,星相、交鬼和占卜,而且把邪壇引進聖殿。他使民䧟落在魯莾放縱的屬靈黑暗中。他甚至把自已的孩子犧牲在欣嫩子谷 (Valle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 Leave a comment

往下扎根,往上結果

T.C. Lo (盧天賜); May 3, 2016 萬物中能夠發問問題的就是人,小孩子一旦會講話就開始發問。然而問題有兩類:一種是次要的, 就是每天我們都會問的,例如我穿甚麼衣服,吃甚麼午餐等,而且大都有答案。另一種是基本性的問題,如果沒有答案, 人生便是一片的空白。可惜大部份人都没有嚴肅地處理這類問題。基本性的問題如: 人生有意義嗎? 這意義應該建立在那樣的根基上面? 讓我們首先看看聖經 (馬太7:24-27; 路加6:46-49): 『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凡到我這裡來, 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甚麼人:他像一個人蓋房子,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發大水的時候,就如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也不會倒塌,因為根基隠固,蓋造在磐石上。惟有聽見不去行的,就像一個無知的人,在沙土上蓋房子,沒有根基;水沖,雨淋,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隨即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 。(馬 太7:24-27; 路加6:46-49) 。』所以根基是䢖立在「遵行神的話語」這個指令上。但如果我們不明白神的話語, 又如何遵守呢? 讓我們首先從文化這個層面開始。看看一個十分迷人的自我愚弄的實例 (Ref. 1) : 俄亥俄州立大學 (Ohio State University) 的表演藝術 (Performing Arts) 系有一座被命名為「維斯納 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的藝術中心。 這座建築物的結構荒誕不經。多年前它却被譽為以促進理性為名義的輝煌成就 。被Newsweek標為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Theology | Leave a comment

A Quick Glance at Pentecostalism

By T.C. Lo (盧天賜); March 24, 2016 The Charismatic Movement The Charismatic Movement and the Pentecostalism are loosely considered as synonyms. The neo-Pentecostal theology (Note 1) basically holds two premises: • Not all Christians have the baptism of the Hol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Our Attitude toward the Hard Saying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Bible

By T.C. Lo (盧天賜); March 18, 2016 As we learn and grow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Bible, we, the learners, begin to discover some hidden difficulties previously not recognizable. The flip side is that this may result in less-fruitful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February 24, 2016 經文: 「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 、 也深信他 (基督) 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 、直到那日 (提後1:12)。 」 使徒保羅勸勉他年輕的同工提摩太說:「雖然你不明白很多教義,雖然你不明白為什麼義會人受苦,雖然你不明白這個東西,那個東西, 但最要緊的就是你要知道你所信的是誰。」這裏有兩個重要的字眼: • 「知道」— 這是聖經中的知識論。 • 「誰」— 保羅並沒有説「你要知道你所信的是甚麼重要的東西或事物或道理」,乃是說,「你要知道你所信的是誰」。「誰」是有位格的,有生命的。 知識論 (epistemology) 是探索我怎樣: • 知道我知道 • 知道我不知道 • 不知道我知道 • 不知道我不知道 這些都是哲學上的知識論的領域。然而,聖經的知識論還要加上我們對位格的個人親密關係。這是非常實際和重要的「知道」或認識。 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哥伯尼確實認為星星和恆星的軌道是不能巳它們是圍繞觀察者的前提來解釋的。相反地,他認為觀察者必須承認自己是要環繞著某些東西才能對現實獲得合理的解釋。這是一個重要的範例轉移 (A paradigm shift)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回應讀者的問題

By T.C. Lo (盧天賜); February 4, 2016 加州讀者來函: “假如這位神創造了人類,給他們自由意志把世界弄到一塌糊塗,艱苦的艱苦、幸福的幸福,然後千方百計、出盡百寶,由各式人等記錄下這本經,就是要人類去信祂,去歌功頌德,奉祂為無處不在的萬能創造者,把所有榮耀歸於祂自己,原來目的僅只如此的話,乜好好玩咩 ?” 筆者回應: 聖經中的神是全能, 全知, 全善, 慈愛, 公義的神。更重要的是祂是全然聖潔的神。這個聖潔就是祂榮耀的代表。這就是説榮耀是祂的本質。祂不需要在祂以外的任何人或物去增添祂一些榮耀。 • 摩西在西乃山上的荊棘灌木中向他說話,就甚懼怕,摩西把鞋脫下,知道自己是站在聖地,於是他蒙上臉,甚害怕見到神的榮光 (Ex. 3:5-6), 他俯服在地。難道神的榮耀會因摩西的虔誠順服與敬拜多增一㸃神的榮耀嗎? • 耶穌帶著三個門徒目睹「登山變相」的情景 (太17:1-9),耶穌的衣 裳 潔 白 如 光, 臉 面 明 亮 如 日 頭, 面貌充滿榮光, 門徒驚奇畏懼。難道耶穌的榮耀會因門徒的敬拜和囋歎增多一點嗎? • 將來有一天基督將駕雲降臨,帶著權柄和榮耀審判全地。難道祂的榮耀是因為「萬膝向祂跪拜,萬口稱祂為主」而增添一點嗎?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 Leave a comment

God delights to reveal Himself to all people (神願意啓示祂自己給我們)

By T.C. Lo (盧天賜); December 31, 2015 Shortly after his 50th birthday, Einstein was interviewed by a German journalist George Sylvester Viereck and was asked if he was an atheist. To this question, Einstein replied, “To be an atheist woul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 Leave a comment

Is Christianity a Religion?

By T.C. Lo (盧天賜); December 7, 2015 After the San Bernardino shooting on December 2, 2015 where 14 people died and 21 were injured by a radicalized Muslim couple, one of my readers asked me this question, “What has happene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Reasons to believe/Science | Leave a comment

「人子就要來臨」是甚麼竟思?

By T.C. Lo (盧天賜); December 05, 2015 在馬太第十章的中間,耶穌開始講到門徒們將要面臨非常險惡的逼迫。「兄弟要把兄弟、父親要把兒女置於死地;兒女要起來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而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憎恨。但堅忍到底的終必得救。有人在這城迫害你們,就逃到另一城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鎮,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要來臨。」 (馬太 10:21-23)。 一瞥這段經文,似乎不太難明。但仔細一想,卻發現其中有難解之處:耶穌預料使徒遭遇迫害。他們從一城逃避到另一城,從一鎮遷移到另一鎭。在這盪漾的過程中,使徒並沒有忘記他們傳福音的使命。然而耶穌給予他們一個激起困惑的應許:「你們還沒有走遍以色列的城邑,人子就到了。」問題就在這「人子就要來臨」片語内。如果「人子就要來臨」是指末日(the end of the age), 即代表主耶穌所預言中的第二次來臨,正如一搬基督徒所領會的,那就產生以下的難題:主的再來必在使徒當時逃難的過程中發生, 但事實並非如此, 過了兩千多年,主還未再來,盡管我们堅信主必會再來。对此片語我们又如何解釋? 第一種解釋 (Ref. 1) 這是一種預言的表達方法,稱為 “prophetic foreshortening”, 意即把遙遠的預言拉近至當前的預言,使之成為一個更結實,更濃縮的主題。遙遠的預言論到將來主再來的事件。當前的預言乃指基督的將死,將復活,將升天,使徒將受迫害等馬上就要發生的事件。這種預言的說法在新約的福音書屢見不鮮: • 耶穌在馬太福音24:2預言聖殿被拆毀(當前事件),而在下一節馬上預言將來末後將發生的災難。祂把這兩大浩劫相提並論。我們在此看到「遠近緊湊」的説法。 • 馬太16:27-28「….有人在沒有賞死味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祂國𥚃。」 然而彼得,雅各,約翰在主登山變相中豈非預先見到日後的榮光並聽到摩西和以利亞論及耶穌即將來臨的受難嗎? 舊約先知也常常把彌賽亞的第一次來臨和第二次來臨作一個整體性的重疊看法,好似從遠處看多重山,難以辨別後山與前山的距離(以地距比作時距)。 第二種解釋 (Ref. 2): 參看另一處經文: 馬太福音廿四:1-14。 太 24:1 耶穌出了﹝聖﹞殿,正走的時候,門徒進前來,把殿宇指給他看。 太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天堂和地獄是各有其層次之别嗎?

By T.C. Lo (盧天賜); November 27, 2015 筆者認為人在地獄中所受的苦是有層㳄 (gradations) 之别的。 馬太福音 10:1-15 有這樣的記載:1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汙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2 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3 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 4 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5 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馬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 6 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 7 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 8 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 9 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 10 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拐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 11 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打聽那裡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 12 進他家裡去,要請他的安。 13 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 14 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 15 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 這段經文暗示兩種不同層次的審判。一種是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審判;另一種是比所多瑪和蛾摩拉更嚴重的審判。馬上我們看到審判是有層次的。嚴重的審判帶來嚴重的定罪;而嚴重的定罪必定帶來嚴重的刑罸;嚴重的刑罸必定帶來嚴重的苦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耶穌觸摸瞎子 — 論基督徒的天路歷程

By T.C. Lo (盧天賜); November 20, 2015 六零年代的通俗文化 (pop-culture) 偶像,「貓王」(Elvis Presley), 被稱為搖擺舞之王(King of Rock and Roll)。他那性感英俊的面孔,漆黑油潤往後梳的厚髪,吸引了無數的年輕人。當他在枱上唱歌時,手持擴聲噐,身體上下左右迴轉,手指向不同方向快速地指著觀眾。音樂廳都是人山人海,甚至人無站立之處。他的音樂有特別的格調,並帶着超凡的魅力。唱到一半時貓王把他摖汗的手帕往枱下一棹,瘋狂的少女們拼命去搶,大叫大哭,甚至昏暈。拿到手帕的人把它當寶,甚至數天不洗手以保存其「貓味」。不時貓王伸出其手,聽衆搶著與他握手,握到他的手的人都非常興奮。觸摸的力量真是何等大呀! 馬可福音第八章(22-24)述說一個與觸摸有關的故事: “他們 (就是耶穌和祂的門徒) 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什麼了?」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 如果故事就停在這裏,這個瞎子仍然可以引此為榮。因為他從來沒有人牽他的手,如今拉他的手的那一位居然是耶穌。這是瞎子一生中第一次感受到的安全感,他知道他不會摔倒,也不會絆跌,因為他有一位最好的嚮導作他的帶路人。 聖經常以瞎眼來說明人類墮落的光景。人一生下來便是靈裏瞎眼的,好似有一塊鱗片蓋上,只見到一片黑暗,無法看到上帝的國。這個屬靈的白內瘴是無法用人的意志去除掉的,只能靠聖靈在我們的靈魂中作一次的觸摸。聖靈一動工,我們重生了,我們的信心立即正常化,其結果是因信稱義。我們在此看到一個真理:重生(神的作為)在先,信心在後;所以我們的信心也是從神而來的。然而,這個先後,不是時間上的先後,而是邏輯上的先後,時間上是「同時」的。這個似非而是的奧秘並沒有排除人的責任。人慾得救,他首先要承認自己是失落。人要被赦免,他要首先知道自己是有罪。人要改變,他必須認定自己走在錯誤的道路。人要復明,他首先要知道自己是靈裏瞎眼的。 馬可福音第八章(25)继續這個故事: “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 以前他看東西模糊不清,甚至把樹當作人;以前看到的樹是靜止的,現在看到樹枝在微風中搖動;以前看到人似乎是靜止,現在看到他們的小動作;以前看人肥瘦不分,年輕或年老無法辨認,皺紋更是看不出。現在不同了,他不需要用手指去模別人臉的輪廓。他可以把手放在口袋中,而認出前面那個人。更有福的是:明眼後第一個被他看到的人,就是那位使他復明的耶穌。這就是他蒙大福的開始。 耶穌第二次的撫摸,究竟意義何在?我想這是成聖道路的開始。耶穌第一次的觸摸代表重生。瞎眼雖能看見,但他見人如樹,眼睛無法聚焦,如患白內瘴的人一般。第二次被觸摸後,代表老我的鱗片慢慢脫下。這是成聖的過程。所以我們在走天路的歷程中,我們不但需要耶穌第二次的觸摸,我們還需要祂第三次,第四次,等不斷的觸摸,直至有一天我們見主面,那就是榮耀的最高峯,那時老我完全消失,心中清潔,正是體驗到八福中所說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見神的面。」 亞里斯多德的宇宙觀是宇宙是無始無終的。這個宇宙觀可以避免解釋宇宙之源 (the question of Origin)。佛教和印度教的輪迴與此思想不謀而合。但輪迴與實際不符合, 與邏輯無法協調。但基督教的現實世界觀是有始有終的。宇宙有開始,有結束。基督徒的生命始於重生,以得榮耀為終㸃。整個靈命的過程是缐性的。灵命有時會進歩,但有時也會退步,但整體而言是向上的。透過讀經,禱告,事奉,敬拜,和傳福音,這個從上頭來的新生命,新性情,慢慢使我們漸像基督。到我們離世那一刻,神作最後一步的「獲榮耀,glorification。」人在世這幾十年是神預備我們的成聖工作。當耶穌牽著我們的手走這人生的道路,我們屬靈眼睛的朦朧便慢慢消息。天路歷程故事中的主角背著自己的包袱,緩慢地來到十字架前面,當他仰望那十字寶架,累贅脫落了,這些包袱重擔也包括自豪,怠惰,和貪婪。但成聖的道路仍然障礙瀕瀕:試探,磨難,陷阱,阻礙。天路歷程書 (Pilgrim’s’ Progress) 中用不同奇異的人名和地名有趣地表達這些困境。雖然如此,我們看到基督徒生命的兩個重要真理;(1)我們是寄居的;(2)我們的屬靈方向是向前的,不是輪迴的,是從上頭來的呼召。與此相反的世界觀,就是世俗主義:人只是活在此時此地;人活在一個封閉系統,無超越者的介入,生命無意義,死後無生命,死後無審判。 朝聖者的客旅生涯是馬不停蹄地到不同生疏地方去傳福音,好像舊約時代的希伯來民一搬,過看半遊牧的生活,常常感到這世界非我家,生活就好似在前線打仗的仕兵一搬。每天只飲活水,不喝停滯的死水。像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信心之旅一搬「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 神所經營所建造的。」(希伯來書11:10) 單單宣告相信而沒有好行為來支持他的信心是一種不能使人稱義的信心。但真正「得救的信心」是能使人成聖的信心。受洗池中的水不是帶魔術性的萬能藥,不能救贖靈魂。受洗是個重要的「指標sign」, 指向使我們得永生的活水,是聖靈內住的記號,是順服基督的表現。我不知道為何耶穌要吐唾沫在這位有福的盲人眼中,我只知道耶穌愛他,今天也愛我們這些屬靈瞎眼的人。 每個人的行李包袱都不同,神給我們各種形形色色的重擔配合我們靈命長進的經歴: 葛培禮是在大佈道家Mordecai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四福音書有矛盾嗎?

By TC Lo (盧天賜); October 24, 2015 “两只麻雀不是卖一铜钱吗?你们的父若不许,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的麻雀还贵重!” (馬太10:29-30) “五只麻雀不是卖二铜钱吗?但在神面前,一只也不被忘记;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数过了。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的麻雀还贵重!” (路加 12:6-7) 馬太說每隻麻雀值 0.5 個銅錢。路加說每隻麻雀值 0.4 銅錢。不信者說,那麼簡單的事聖經都有矛盾,我還能相信聖經的其它的記載嗎?有人解釋道,「當馬太記載事情時,因通貨膨脹之故,麻雀加價了。」其實這種強解是不必要的。再者馬太寫這段經文時還比路加所寫的早一年,何來通貨膨脹? 如果你訪問一百位911事件的目擊人仕, 他們會把所看見, 所聽見, 所感受到的事情告訴你, 你就會對整個911事件的實情漸漸有所認識。證人越多, 對事情的了解越深。但如果你把每一個見證人的話, 細細分析, 你一定會找到在資訊上有矛盾的地方。雖然如此, 整個事實的歷史核心是不會被錯過的, 那就是: 「恐佈份子用民航客机撞擊美國纽约世界貿易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楼, 導致數千人喪命。」 所以我們不能說因為證人之間的報導不能百分之百調和, 我們就否定了911事件的存在而抹煞了這段歷史的真實性。這原則當然可以應用在叙事 (Narrative) 經文上。 波士頓大學哲學家Michael Martin博土認為約翰福音與其它三福音書在敘述耶穌復活的事上有抵觸; 其它三福音書對空墳墓也不一致, 他便說, “呀! 聖經是不可靠的。” 論空墳墓: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從聖經婦女學習屬靈的功課

By TC. Lo (盧天賜); August 19, 2015 基督敎是歷史中最受攻擊的宗教。歷世歷代不知多少人指控基督教,不知有多少政權要消滅基督教。但真金不怕烘爐火,二千多年來,基督教的信仰仍屹立不動;教會越受迫害反而發展得越快速。反對基督教的人為了激動社會人仕, 特别是女仕們,他們最常用的控訴之一就是說基督教歧視婦女。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巳經處理過這個問題 (Ref.1) 。現在我要更一步說明,聖經不但沒有歧視婦女(或任何一種人),我們還更可以在積極方面向聖經中的婦女學習屬靈的功課。 基督教非歧視女性的宗教。其實,男人和女人在聖經中是站在同一個立足㸃上的,在十字架面前,男人和女人是完全平等的。因為他們都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他們都是罪人, 他們都需要救恩。以聖經的立塲,女權運動是不必要的。猶太人的拉比把女人放在次要和低貶的地位。然而在聖經救贖史中,我們看到神重用女子的例子不少:摩西的姊姊米利暗,士師記中的底波拉等都在猶太人的國家和個人生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的女人。希伯來律法要求人要遵重母親;耶穌復活後首先向婦女顕現;在新約聖經中,女人常開放她的家作家庭教會的敬拜中心,如在耶路撒冷和腓立比的家庭教會都是例也。 從聖經婦女學習奉獻的功課 這裏提到一群曾經被鬼附或患病被耶穌恢復正常和醫治的婦女們,其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她曾被七個鬼所附,又有蘇撒拿和希律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他們用自己的財物供應耶穌和十二門徒在各村莊的宣教工作(C.f. 路加福音8:2-3)。 今天基督徒的責任和義務就是接待神的僕人,供應他們所需,好讓他們能專心禱告和傳道。舉凡金錢,食物,衣服,交通,健保,和住宿等,都是傳道人的生活所需。聖經教導我們,信徒必須操練十一奉獻。你認為容易實行嗎?不容易! 首先,我們必須認定這是討神喜悅的事。其次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透視:有一位同事,他被公司解雇,心裏很難過,經過一段長期的懇切禱告,結果蒙神應允。有一天佬闆來電,告訴他可以回來上班了。他很高興,但佬闆加一句說,但你的新工資只有以前的九成 (即90%)。雖然如此,這位同事仍然感激不巳,甚至比以前更快樂,因為工作是失而復得的。但他同時也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功課,原來他是可以靠九成的工資過活的,他從此便實行十一奉獻了。信徒除了對自己教會奉獻外,還可以奉獻給一些福音機構。但不必涉及太多的單位,筆者認為最多是三個機構。求神賜智慧作適當的選擇。 在學習奉獻過程中,我們要明白奉獻的三要素: 犧牲—有人說如果你的奉獻沒有達到疼痛的地步,你還不算得是奉獻。但在疼痛中是會有喜樂的。這就好像我去看牙醫,我會感到不快樂,但這個不快樂是不會拿走我心中的喜樂的。喜樂與痛苦是可以共存的,事實上它們是巳經共存了。 屬靈—在奉獻(金錢,時間,體力)之先,我們必須先把自己這個人奉上,當作活祭,因為這是一個附合邏輯的屬靈敬拜。 無我—奉獻是信徒的責任和義務。神不是看我們奉獻多少,乃是看我們保留多少為己用。 Robert Smith 牧師教導我們一個漸進的步骤:從不奉獻變成開始奉獻,從開始奉獻到有規律地奉獻,從有規律的奉獻到照比例的奉獻,從照比例的奉獻到超過十份之一的奉獻。在這訓練的過程中,我們的喜樂會漸增,而我們也在其中經歷主的供應和應許。路加福音中的這群婦女可作我們的榜樣和鼓勵。 從聖經婦女學習感恩和敬拜的功課 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有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 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的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 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 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耶穌說:「由她吧!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有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那裡,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他從死裡所復活的拉撒路。 但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 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John 12:1-11) 有人説這個筵席是馬大和馬利亞為了感謝耶穌使她們的弟弟拉撒路從死裏復活而罷設的。我們有沒有常常感恩呢?我們可以為神給予我們的物質祝福(衣食住行)而獻上感謝; 我們可以為神在我們生命當中賜給我們的親友,教會中的同工,和弟兄姊妹而獻上感謝。我們更應為神在耶穌基督裏所賜给我們的救恩獻上感謝;我們甚至在患難痛苦中因神所賜的同在和能力獻上感謝;我們要感恩的事情實在數之不盡。在故事中,我們看到馬利亞那盡心,盡性,盡力的感謝和敬拜。然而什應是敬拜?保羅說,「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做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一種附合邏輯的屬灵敬拜」(羅馬書12:1)。所以,敬拜是一個全人的獻身, 是把我們全部的本質歸順於神。坎特伯雷的樞機主教威廉譚晋(Archbishop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 Leave a comment

Don’t just be a believer, be a disciple

By TC Lo (盧天賜); August 18, 2015 “Don’t just be a believer, be a disciple.” We heard this appeal often from the pulpit. I have no doubt that the preacher means well, he wants his congregants not to be just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懷念鍾向天牧師

By T.C. Lo (盧天賜); August 7, 2015 我認識鍾向天弟兄有廿年之久。當年他是紐約州立大學的學生(SUNY, New Paltz, NY),而年輕的我是教會大專學生團契的負責人。每個週五晚上,我們都到校園附近一個美國教堂的地下室查經。那時鍾弟兄是中國大陸學生的組長。鍾弟兄和他的太太非常熱心事奉,對研讀聖經非常有興趣,而我很喜歡帶領查經,碰到一位好學的學生,我特別感受到很大的鼓舞。鍾弟兄不但常問問題,多時他也代表其他學生發問。在這個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奠定了我對護教學的興趣和基礎。鍾弟兄夫婦總是有禮貌地稱我為「老師」直到如今。他們在團契中總是第一個到,負責開門,也是最後一個離塲,清潔工作總是他們倆夫婦負責。在團契中像一個小牧師,作為眾人的「僕人-領䄂」的榜樣。畢業後鍾向天一家搬到別的地方工作,以後我們便失去聯絡了。但約在八年前某一天,我和太太到紐約中國城辦雜貨,在路中偶遇到鍾向天夫婦。一談之下,得知鍾弟兄巳經是康州某教會的主任牧師,我真是感到喜出望外。後來他也請我到他的教會講道至少两次。三年後,我與一班同工蒙聖靈帶領,開始植堂,建立「主愛之家」教會。當時我們聚會時間是下午五時,正是方便鍾牧師前來講道的時間,從此他成為我們至少一季一次的客座講員,直至我們聚會時間改為早上為止。在這三年內,鍾牧師講了不少篇道,後來他的講章又加上很多在中國宣教的見證,給我們对大使命的鼓勵不淺。他為人誠懇,每次來教會講道都有師母倍伴着。他倆很受教會弟兄姊妹愛戴。如今鍾牧師安息主懷,享受與主同在的終極性的喜樂。在基督裏的人,肉身的死亡不是人生的終㸃,而是新生命的開始。但仍在世上的人不免傷心,我们祈求聖靈安慰他的親朋戚友,特別是他所親愛的家人。 正當我們教會成立之際,鍾牧師於12/30/2010 送給新教會一首打油詩,向《主爱之家》 成立道喜: “主爱之家”主之家, 爱中培育开新花; 之果硕美经风雨, 家有供应不缺乏。 成於聖靈感召下, 立根聖道无偏差。 道途惟主十字架, 喜从天降传佳话! 這首詩成為我們一針興奮的強心劑。在教會前途未卜的時刻,知道有位神忠誠的僕人在我們後面撐腰,是何等受振作,讓我們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地勇往直前。 又有一次我隨便聊聊問他對我們教會有何指點之言,他没有說甚麽,但他不久給我這樣的一段話: 教会缺什么? 不缺乏雄伟的教堂, 却缺乏健全的体制;不缺乏硬件的建设, 却缺乏软件的投资; 不缺乏每周的讲道, 却缺乏心灵的震撼;不缺乏讲道的口才, 却缺乏圣灵的恩膏; 不缺乏圣经的解释, 却缺乏圣言的滋养;不缺乏圣经的版本, 却缺乏渴慕的态度; 不缺乏听道的热情, 却缺乏行道的心志;不缺乏对神的知识, 却缺乏对神的敬畏; 不缺乏祈祷的话语, 却缺乏祈祷的亲密;不缺乏悦耳的歌唱, 却缺乏心灵的颂赞;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 Leave a comment

水變酒 (約翰福音2:1-11)

By T.C. Lo (盧天賜); July 20, 2015 ============================================= English Summary: The miracle of “turning water into wine” performed by Jesus is recorded in the Gospel of John 2:1-11. After the narrative is finished, the Bible ends it with one last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 Leave a comment

同性戀是常態還是變態?

By T.C. Lo (盧天賜); July 18, 2015 「常態」就是正常的狀態(normality)。常態的相反是「非常態」(abnormality),讓我用「變態」一詞作代表。然而「變態」一詞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領會。就好像弓箭手向靶射箭一般:射中圓心只有一種情形,但射不中圓心的式樣卻變化多端。如果射中圓心稱為常態,那麼射不中圓心便是千變萬化的變態。所以變態不是一點,而是一個很闊的尺度,或程度上的漸變 (gradation)。作家和神學家 G.K. Chesterton 說,「只有一種站立的角度,但有無數的跌倒的形態(There are many angles at which you can fall and only one angle at which you can stand straight)」。所以,變態可以是輕微無道德含義的反常,漸進到涉及道德的邪癖。 同性戀是常態還是變態? 這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它的答案與所有因同性婚姻所衍生出來的一切錯綜複習的問題有關。我對這問題的簡單而直接的回答是:同性戀是一種變態而非常態。 這就好像一個成年人他只有兩呎高或超過九呎高, 這都是被視為變態;我們不能說這是常態。同樣地, 又好像一個人生下來手掌有六個手指或只有四個手指;這都是被視為變態;我們不能說這是常態。但這種變態是無道德上的涵義的。我們會對他們的畸形感到同情,我們也應該幫助他們過正常人的生活,我們也應該尊重他們,但我們不能説他們的狀態是常態。譲我用三個理由來支持同性戀是變態的説法。 男人和女人在生理學上的結構是互補而相合的。這是一個最強烈的「設計」的證據。從男人女人其到雌雄動物的身體構造,我們都可以看見生物學上的美麗設計。這種互相補足 (sexual complementary),是相套的而不是單獨自存的,是互相成為完滿的,這設計的天衣無縫是不容爭議的,是公認為最自然的和最和諧的。再者,男女結婚也是為了繁衍後代,維持人類生生不息。這是造物主創造的目的和心意,同時也給人類享受性愛快樂的恩典。同性婚姻絶無這種「設計」的特色和繁衍後代的可能性,所以是非自然的。 不附合自然的狀態就是變態。在此我必須指出天生是同性戀者只不过是總人口的 1%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 Leave a comment

為何那麽多中國人不相信上帝?

By 盧天賜 (TC Lo); July 14, 2015 無神論思想的長期慢慢灌輸, 造成中國同胞接受福音的絆腳石. 大部份相信無神論的人仕都是受了文化, 傳统, 與教育的影响, 很少人深思自己所相信的根據何在. 再加上过去一百多年中国人所飽受的内憂外患,使人懷疑上帝的存在。無神論者常用下面的邏輯作為 “證明” 神不存的推理 (Ref. 1): 世上有邪惡. 如果有上帝, 衪一定會對邪惡有所限制. 邪惡並沒有受到限制. 因此上帝必定不存在. 注意第三個前提, 它並非是個不言而喻的公理, 而是從某種個人的預想中演繹出來的說法, 它是沒有歸納性的支持的. 邪惡真的沒有受到限制嗎? 如果第三個前提改為 “邪惡並沒有 <照我的想法> 受到限制”, 這樣的前提是無法產生第四點的結論的. 所以當無神論者說 “邪惡並沒有受到限制”, 它巳經隱藏了 “上帝不存在” 的結論. 前提隱藏結論的邏輯是被稱為 “循環邏輯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Reasons to believe/Science | Leave a comment

【情理相依】讀後感

By T.C. Lo (盧天賜) June 11, 2015 當我讀完這本書後,留在腦海中最深刻的印象是「三位一體」 的基督徒倫理 (Christian ethics) 方法。在這裏我們不是談論三位一體 (Trinity) 的系统神學教義, 我們只是借用三位一體這個易記的名詞作為討論基督徒倫理诀擇的橋樑。 [三位一體] 的基督徒倫理 (Christian ethics) 是指我們必須從四種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研究和處理複雜的倫理衝突 (conflict), 這四種角度分別以 聖父, 聖子, 和聖靈的獨特工作 和人的理性分析代表之: 聖父 (The Holy Father)—-是滿有權威, 衪是一切事情的終極標準 (ultimate standard). 並且衪己經藉著聖經把這些標準記載下來. 因此, 聖經所記載的道德原則 (moral principles) 是具有客觀的規範標準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 Leave a comment

人的學問與神的晵示

By T.C. Lo (盧天賜); May 14, 2015 學問代表人的智慧. 神的啟示顯示神的智慧. 兩者不能相比. 但把兩者的特色作比較時, 便更顯出神的智慧的越超性. 遠志明在他的書 (Note 1) 中把人的學問和神的啟示的特色作一比較: 學問 啟示 無知的向有知的學習, 求問 有知的向無知的啓發, 誘導 追求學問是主動的 領受啟示是被動的 學問擺明了人人可學 啟示卻內含著非人人能懂 善積學問者靠勤奮而充實 善得啟示者靠謙卑而虛已 大學問在於才 大啟示在於靈 學問越積越濃 啟示越得越淡 學問淵博到出口成章 啟示精深到啞口無言 有了大學問了不起 得了大啟示就不見了 道: 人憑智慧學問是不能企及的 道: 神將自己啟示給人,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囋美的能力

By T.C. Lo (盧天賜); April 23, 2015 如果 “文筆比刀劍更有能力 (Ref. 1)”, 那麼 “讚美比文筆還要更有能力”. 有一次 Bill Bright, 就是巳故的校園團契 (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創辦人, 準備去一個地方講道. 事前他獲得一些不好的祕密消息, 就是有一群流氓計劃在他的演講中破壞秩序. 但他順服聖靈的帶領, 剛強壯膽, 仍去講道. 當他講道講到一半時, 會中有開始動亂的跡象, Bright 牧師叫大家唱 Hallelujahs (註) 囋美神, 歌聲一發, 結成團伙的歹徒一個一個的慢慢退去, 敬拜聚會順利進行 (Ref. 2).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 Leave a comment

耶穌基督的獨特性和超越性

By T.C. Lo (盧天賜); April 7, 2015 世上宗教林立,要完全明白每一個宗教的詳細內容, 窮盡一生也無法完全了解。但好像拼圖片一般,我們不需要每一塊圖片都要放進去,才能知道這拼圖的大主題是甚麼東西,只要有足夠的拼圖片放對適當的位置,我們便有把握知道這幅圖畫的主題。研究宗教也是如此。從鳥瞰得來的宏觀,宗教可分兩類:人本宗教和啓示宗教。人本宗教是「人找神」。啓示宗教是「神找人」。問題是那一類宗教比較合理呢?「人找神」的方法如瞎子摸象,各有各的意見,各人只看到象的某一小部分。唯有那明眼的人才知道象的真相。若沒有明眼的人,就沒有「瞎子摸象」的故事。明眼人就是象的真相的啓示者。可見啓示的宗教比人本宗教更為合理。聖經内所表達的基督教是啓示宗教,這是基督教獨特處之一。然而歷史上有不少人認為上帝巳向他個人啓示了,憑著那人主觀的經歷創造了一些宗教。所以這類的啓示其實也是屬於以人為本,只是冠以「啓示」一詞而矣。但是聖經中的啓示是多次多方的,是透過多人(四十多位不同背景的提筆者)的,是經過長時間(1400年)的。這種啓示有歷史的格構,有主觀的內證,也有在聖經以外的客觀外證,有預言的應驗,有考古學的支持。所以聖經中的基督教是受過真理考驗的宗教,因此它是合理的,是可信的。 聖經使徒行傳有這㨾一句權威性的宣告:「除祂 (指耶穌基督) 以外,别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别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Acts 4:12)。」如果這個宣告是絕對的真實,那麼基督一定是獨特的,是超越一切的,是無與倫比的。在此,我们可以提供耶穌基督的六項獨特性。 源於天, 童女所生; 神人二性 約翰福音1:35-44 記載了一個故事: 35 再 次 日 , 約 翰 同 兩 個 門 徒 站 在 那裏 。 36 他 見 耶 穌 行 走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Reasons to believe/Science | Leave a comment

基督徒會犯褻瀆聖靈的罪嗎?

By T.C. Lo (盧天賜); March 31, 2015 “我 (耶穌) 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 (可3:28-29) 這是一句令人不安的經節. 褻瀆聖靈 (blasphemy against the Holy Spirit) 是甚麼意思呢? 我究竟有沒有犯過這罪呢? 這是使基督徒神經紊亂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問, 耶穌為甚麼要說這句話? 答案就在 (可3:30). 這話是因為他們 (指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 說:“他 (耶穌) 是被污鬼附著的。” 令人恐懼的是, 說這句話的人居然是宗教領袖, 他們指控耶穌之所以能趕鬼, 是因為衪與鬼王撤但聯盟. 他們把神的工作歸咎於邪靈的能力. 這就把他們的內心顯露出來了. 耶穌斷言他們的罪是明知故犯的, 因為這是不合邏輯學的說法: • 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這豈非是自殺的行動嗎?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A Glimpse of Existentialism

By T.C. Lo (盧天賜); March 6, 2015 Jean-Paul Sartre was an atheist. One of his reasons for not believing the existence of God appears weird to my mind. R.C. Sproul in his book “The Consequences of Ideas” wrote the following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過 “羊” 年的感想 (The Year of the Sheep)

By T.C. Lo (盧天賜); February 19, 2015 (There is an English summery for English readers) 今天是羊年初一,我是在羊年出生的,所以心中有特别的感受。 遠志明 (Ref. 1) 認為 “看待中國歷史, 可以有三種角度: 以己觀之, 以人觀之, 以道觀之。 國門未開之時, 唯一的歷史觀是: 以己觀之。史論褒貶, 均是自己比照自己, 如〈史記〉及後世各代史。 近代東西方接觸後, 發現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 便引發了以人觀之。 人類不是宇宙中一個孤立的存在。冥冥天道对人類生存方式的預設和介入,正像陽光, 大地, 空氣之於人類, 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英国著名史學家湯因比 (Arnold J.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在動蕩中誕生的初期使徒教會

By T.C. Lo (盧天賜); January 26, 2015 初期教會是個在動蕩中誕生的教會。然而她也是一個在使徒領導下的興旺教會。甚麼是她成長的秘訣呢?我们要從聖經中尋找答案。 使徒行傳 (Acts 2:42-47) 42他們都專注於使徒的教導和彼此的團契,擘餅和祈禱。43眾人都心存敬畏;使徒們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44信的人都聚在一處,凡物公用,45又賣了田產和家業,照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分給他們。46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聖殿裏敬拜,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坦誠的心用飯,47讚美上帝,得全體百姓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他們都專注於使徒的教導 (Acts 2:42) 「使徒的教導」在NKJV 版本中譯作「使徒的教義 Apostles’ doctrine」。在 NIV版本中則譯作「Apostles’ teaching」與中文同義。 很多人認為「教義」是個可怕的字眼,是學者和神學家的専利,非一般基督徒應注意的事。很多人說,「不要和我談教義,我不需要教義,我只需要耶穌。」問題是,如果你對教義一無所知,你又如何能真正認識耶穌? 祂是你想像力中的耶穌? 祂只是一位老師,一位先知的耶穌? 祂是西方通靈的泛神論者的(Pantheists of the Western Spirituality) 耶穌? Oprah Winfrey 的耶穌?— 不相信祂來到世界是為了我們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 也不相信祂是唯一通天的道路。 Deepak Chopra 的耶穌?— 相信耶穌是一位通靈的嚮導(spiritual guide),幫助別人逹到啓蒙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 Leave a comment

創造 VS. 進化

By T.C. Lo (盧天賜) ;January 14, 2015 無神論者,古今中外不乏其人。他們不信上帝的存在。但自九一一事件後,新一代的無神論者崛起,其中以英國的Richard Dawkins為首, 他被稱為達爾文的「牛頭犬」。除他以外還有Christopher Hitchens, Sam Harris, Daniel Dennett, Victor Stenger等人。這一批新無神論者 (New Atheists) 著書立說,虛張聲勢,有幹勁地改變過去無神論者的溫和態度,不願單單滿足於不接受神的存在,進而積極地攻擊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並揚言以鏟除宗教為己任,藉此造「褔」人類。 (Ref. 1) 最近有一部電影名為「關乎信仰 A Matter of Faith」。故事 (Ref. 2) 的開始是描述一個在虔誠基督教家庭中長大的年青少女,現在要離家上大學了。父母懐著充足的信心,毫無準備地深信女兒在多年按照聖經的教養下,屬靈生命一定穩固不移。女兒的頭一堂課是生物學。教授是位口才出眾,富有幽默感,貌似 Dr. Dawkins, 甚被學生愛慕。他第一句話是,「進化論是真理;是科學;生命不必再用上帝去解釋。」第二堂課是哲學簡介。教授身穿長長的黑袍,留著垂肩的镸髪,開宗明義地宣告,「良善的上帝怎會創造罪惡?」 「愛和憐憫的上帝怎能譲苦難存在世上?」第三堂課是社會學,是一位女教授,她斷言,「在現處的多元社會中 (Pluralistic society),我們怎能相信單單只有一條道路通往天堂?」懷疑的種子巳深深地種在這位少女的心田內,等待發芽。在課堂外,她又受到同學們的同儕壓力和譏諷,不能不使這純潔的心靈受到莫大的困擾。她晚上在想,教授們的論㸃不可能錯罷!我大部份的同學也同意教授們的見解呀!我懷疑我所信的是真的嗎? 基督徒的挑戰是:教會如何提供給這群年輕的大學生對真理的肯定和信心?我们如何爲真理辯護?首先我們要認識清楚,態度在理性之先。其次是明白自己的角色。現在讓我作兩項不為人所知的宣告作為開塲白: “每一個人都是神學家”—真的嗎?當有人問你,「耶穌為何要死在十字架上?」只要你一開口回答,你便馬上是神學家了。 “毎一個人都是辯教學家”—真的嗎?當有人問你,「你為什麼信耶穌?」只要你一開口回答,你便馬上是辯教學家了。 所以問題不是你是否神學家或辯教學家。問題只是你是否一位好的神學家或一位好的辯教學家。當然,當你向別人解釋聖經時或介紹你的的信仰時,如果你帶着一個希望那人信耶穌的心態,你就是一位傳福音的使者了。然而,不論你是神學家或護教學家,當人們把基督教信仰的難題呈現在你面前時,不要忘記問題的後面是有一位「發問者的面孔」。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正在面對生活上的問題或理性上的困惑而爭扎。當人問你,「我當作甚麼才能得救?」傳福音者不但要把福音告訴他聽,還要把福音給他看;意即傳福音者必須把福音活出來才能使他所講的被别人接受。有位人仕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Reasons to believe/Science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