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December 2024

Jimmy Carter—A Good Man

By TC Lo  I like Jimmy Carter (1924-2024). I like him more as a private citizen than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e was a nice gentleman. He was also a humble man. President Biden used one wor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Movie: Moana

Reinterpreted by T.C. Lo During the Christmas holiday, I went to see a movie entitled “Moana” with my family. I enjoyed the story and more importantly my grandchildren’s company. In reflection, I would like to offer my interpretation of th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The Meaning of Christmas

By Tin-chee Lo “The Word became flesh and made his dwelling among us. We have seen his glory, the glory of the One and Only, who came from the Father, full of grace and truth” (John 1:14). Such a uniqu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聖誕節的意義

By Tin-chee (TC) Lo; 盧天𧶽 約翰福音1:14寫道: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這是一個如此獨特的宣告,也是基督教與宗教不同的最明顯的獨特性。 (1) 英國詩人愛德華希利托 (Edward Shillito; 1872-1948) 以詩的形式寫道: 其他神都很強大;但你很軟弱; 他們騎馬而行,你卻蹒跚在王位上; 但只有上帝的傷口才能對我們的傷口說話, 除你之外,沒有任何神有傷痕。 (2)「在公元一世紀中東的鄉村小鎮裡,上帝化身為人,祂以人性生活、受苦和死亡。」 對於這個史實,19 世紀的牧師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 這樣說: 無限但又尚屬嬰兒。 永恆且由女人所生。 全能的,卻要靠女人的乳汁哺育。 支撐起一個宇宙,卻需要媽媽的懷抱。 他是一切的繼承人,但卻是被人鄙視的木匠兒子。 聖子永遠與聖父、聖靈同在,和諧而快樂。 (3) 第一世紀的教父阿塔納修斯 (Athanasius) 認為「道成肉身」的核心觀點在於,基督的降世為人既是人類得救的唯一途徑,也是神愛與智慧的最完美體現。他曾這樣寫道: 「…祂以一種新的方式進入了這個世界,在祂的愛中屈尊與我們同在,並向我們展示自我…他,全能者,萬物的創造者,他親自在聖母瑪利亞體內創造了這個身體作為自己的聖殿……因此,他取了一個像我們一樣的身體,因為我們所有的身體都容易遭受死亡的腐爛,他將自己的身體交給死亡(代替我們),並將其獻給天父。他這樣做完全是出於對我們的愛,以便他的死能使所有人都死,從此, 對於人類來說, 死亡就失去了它的權勢。」 (4) 阿波羅宇航員之一詹姆斯·歐文 (James Irwin) 卻說過這樣的話:「當人們認識到上帝在地球上行走比人類在月球上行走更重要時,整個人類登月的成就就會放在適當的角度。」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為何基督教宗派林立?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十六世紀前沒有「宗派」。 在宗教改革之前,羅馬天主教主導了基督教的信仰。他們雖然相信聖經的權威,但他們還加上「教皇無誤論」和「聖礼傳統」的實踐。當時的社會情形是:文盲普遍,平民不許讀聖經,教會甚至禁止大眾解經,只有教會的解釋才是正版。當時印刷機尚未面世,擁有聖經也是罕見之事,所以當時對聖經的了解只有一種版本,就是羅馬教會的版本、沒有所謂今天多元性的「宗派」。 教會的腐敗 如果「教皇的權威和傳統的實踐」是合付聖經,這也無所謂。問題是教皇不是神,他也是人,而且是罪人,他對教會的決策不可能沒有錯誤。最明顯的錯誤是「煉獄」的教義和「贖罪券」的商業化實踐。這個錯誤扭曲了社會的良心:”我怎能不購買贖罪卷而讓我死去的母親長期在煉獄中受痛苦呢!” 結果,教會的錯誤導致當時貧窮的社會民不聊生。 宗教改革的開始 馬丁路德是虔誠的神父。但他首先察覺到教皇之間常有衝突,他就開始質疑教皇的無誤性。他從聖經中得知內中從來未提及煉獄。他透過張貼《九十五條網要》,用通用的德語喚醒信徒,從而遭受對教庭的非議,但他堅持信仰,不撤回他的宣言。故此,他不但被驅逐出教會,且被判死刑。由於上帝的保守他沒有喪命,反而用他的餘生擴展宗教改革,特別對翻譯聖經有一很大的貢獻, 对日後的教会历史有深遠的影响。 宗教改革的結果 適逢印刷機的發明,改革運動如火如荼,由於他說出了人民的心聲,他的思想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普遍地散播到整個歐洲大陸。他強調教皇和教會傳統不是我們信仰的權威。馬丁路德給了我們五個「唯獨」的教义: 唯獨聖經; 唯獨恩典; 唯獨信心; 唯獨基督; 唯獨上帝的榮耀。在信徒生活實踐方面, 馬丁路德主張: 信徒皆祭司; 解經不是教皇的專利並鼓勵信徒自己讀經; 相信聖靈引導聖徒進入真理; 相信信徒可直達到神面前求赦免不需經過神父。這就是新教 (Protestant) 的產生。 宗派的產生 當聖經落在大眾的手中,而且賦予他們解經的自由,由於人們的背景不一樣,文化不同,屬靈經歷不同,我們就很難想像到每位信徒們都有一致的觀點。宗派就油然而生。有人問馬丁路德說,「當人們手上有聖經也可以自由閱讀和解釋,那麼豈不是會產生很多與羅馬教會不同的宗教派別嗎?」馬丁路德直接了當地回答說,「So be it (就這樣吧)!」,表示他了解並接受這個後果。 宗派並非雜亂無章 聖經的真理有兩部份,最主要的稱為「基要真理」,其它的就是「次要真理」。基要真理包括:上帝的三位一體,基督的神人二性,救恩的唯一道路,聖經的絕對權威等,都是不容商榷的。凡不符合基要真理的信仰宣言,都被列為「異端」。宗派不是異端,他們所相信的都是真理,只是重點不同而矣。例如特別注重浸禮的群體,他們就成了浸信會。特別注重聖靈的異能的就成為神召會。這些都是在「次要真理」內的差異。所以不同宗派的人仕可以互稱為弟兄姊妹,並且可以和平共處,應該彼此尊重。宗派有互相制衡的作用。當上帝的子民過份注重悟性上的理解而忽畧靈性的火熱,上帝就讓靈恩運動興起。當教會在教義上矯枉過正,上帝就興起另一班弟兄姊妹,將鐘擺擺到另一端去。從教會歷史中我們看到上帝的手不斷使用宗派來保持福音的純正。我們應該把「宗派林立」的現象而感謝祂並榮獲祂。   如何選擇教會 宗派的多樣性主要源於對聖經的不同解釋和對某些教義的不同重點。雖然這看起來讓人難以忍受,但重要的是尋找一個忠實地宣揚福音、遵守聖經權威、致力於健全的教義和正確執行聖禮的教會。在做出這個重要決定時,祈求智慧,學習聖經,尋求建議。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甚麼是「先知講道」?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上週五晚在教會的查經聚會中,我們查到哥林多前書14章,那裏提到「先知講道」一詞。這使人很自然地提出一個問題:是否講道分為有兩類:一類是「一搬講道」, 另一類是「先知講道」?大部分的福音派牧師都認爲新約教會的講道可分為「预言」和「宣講」兩大類: 慢一點!首先,我們要看看舊約聖經中先知的功能是什麼?舊約先知是首先從上帝那裏獲得訊息,然後將這個訊息不折不扣地告訴百姓。如果這是先知的定義,那麼,當牧師從聖經獲得了神話語的光照,再把這些話語在講枱上教導會眾,他豈不是履行先知的角色嗎?因此,在這個意識上,「釋經講道」就是「先知講道」。 其次,我們是活在一個「巳然而未然」的世代中。耶穌出來傳道便宣告天國「已經」來到。然而,從祂的比諭中,得知天國的終極完美狀態,必須等到「尚未來臨」的新天新地才能實現。例如,當我們今天宣講「喜樂和平安」的信息時,指出現世的「在主𥚃的喜樂和平安」只不過是預嚐將來在新天新地中與主完全合一的終極光景。所以,講道者如果能將「末世的觀點 (eschatological perspective)」注入講章中,使上帝的子民能活在「善用今生、默想來世」的豐盛生命中,就像亞伯拉罕一搬,「遠遠望見那天上的城」的榮耀盼望。這豈不是一篇先知講道的講章嗎? 結論:一搬來說,正統的「釋經講道」幾乎同等於「先知講道」。這様的講道者,在廣義的意識上,就是新約的「先知」,因為他是先從聖經領受亮光去解釋經主題經文,然後向會眾宣講其意義和應用,這正符合了先知的職責的描述。從這個廣義的先知定義,我們也可以說,所有以經文為本的講道都是「先知講道」,因為講者是「先知」。但如果今天牧師的講題是「如何建立美好的婚姻」或「如何教養兒女」,那麼這些講章,就其內容而言,就很難說它是屬「先知講道」的範圍, 或以說「先知所講的道」的表達更為準確。保羅在以弗所書4:10說,「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保羅把「先知」也納入新約教會的恩賜行列中。可見,舊約的先知需然巳經過去,但「先知」的觀念在新約中仍然存在,這就給我們對「先知講道」有更大的自由度去詮釋。另一方面,更是我們需要警醒的一方面, 就是有些人認為先知講道涉及來自上帝「直接的」及「個人性的」啟示,超越了聖經的封閉正典 (closed canon of Scripture) 原則。這顕然絶不是保羅所持有的一種「先知講道」觀點。正如哥林多前書第 14 章所示,保羅在其中所強調的乃是教會中的教導、勸誡和安慰的重要性, 而非滿足人們对未來的好奇心。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