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October 2023

從詩篇九十篇看人生的意義

By T.C. Lo (盧天賜) 神學家範甘麥倫 (Willem A. VanGemeren) 在他的詩篇注釋中觀察到詩篇九十篇呈現一個對偶式 (chiasm) 的文學結構。其中有 「外偶 A-A’)」 ,「中偶 B-B’)」,和「内偶 C-C’)」組成。 —————— A 神是主 (90:1-2)                 B 神在人身上的主權 (90:3-6)                         C 神的愤怒 (90:7-10)                         C’人對神忿怒的反應 (90:11-12)                 B’ 祈求神的憐憫 (90:13-16) A’ 願主是我們的神 (90:17) —————— 筆者企圖從外偶 (A, A’) 找出它的信息。在默想的過程中,發現原來上帝可以藉著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面對苦難的兩種世界觀: 塞翁 vs. 保羅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基督徒常引用保羅在羅馬書八章28節所說的,「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 去安慰那些正在苦惱中的人,或在自己的難処中自我安慰, 或將這句話視為「金句」,作為我們預備應付未來苦難的神學基礎。一點也沒有錯! 但未信主的人卻說,我們不用訴諸聖經,中國文化也有一句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也可作為面對苦難的錦囊妙計。意思是說,不好的事只不過是變相的祝福,何必太在意呢? 不錯,用這句話來紓解我們的痛苦,也是無可厚非的。 那麼,「塞翁失馬的效應」與「萬事的互相效力」究竟有什麼分別呢?答案是:天淵之別。 首先,讓我們看看「塞翁失馬」的典故。此词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我不知它是否一個真實的故事,或只是一種人生哲學的喻意,但不重要!話說:「在塞外有一位老翁,他善於養馬。有一天,他的一隻駿馬逃跑到胡人之地去了。他的朋友前來安慰,塞翁卻說,”有什麼好傷心的呢?失去一隻馬難道不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福氣嗎?” 過了幾天,那失落的馬竟然帶了一群野馬回來。朋友前來恭賀,老人卻無動於衷,感嘆道,”難道這不是患難的兆頭嗎? 過了幾天,他的兒子興奮地騎著一匹野馬,在得意忘形之際,從馬背摔下來,跌斷了一條腿。朋友又來慰問。老人說,你沒有聽過因禍得福嗎?過了幾年,胡人入侵,王帝下令所有年輕人都要入伍從軍,捍衛國土。這場戰役非常厲害,大部份的年青軍都死在沙場,為國捐軀,而老人的兒子,因跛了腳,就免被徵召,因此性命得以保存。」 當你知道這個典故,你就發現「塞翁失馬」並非安慰之言。儘管你相信禍患是變相的祝福,它卻是一個非常恐怖的警告。如果有人給你福氣,你敢接受嗎?因為這個福氣日後也必變成禍患。其實「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乃是指世事無常, 禍福是胡亂的隨機,是一種無法控制的命運。誠然,一搬人把這句口頭禪作為紓解生活上的煩惱的良藥,這也未嘗不可,人之常情。 「塞翁失馬」的哲學顯然是一個沒有考慮到神的存在的哲學。所以它看起來有點像聖經中傳道書所說的那樣:「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1:13)」。假若上帝不存在,一切事物的發生都只能是隨機的,是無目標的;所有的得失也只不過是出於一種無位格的命運的支配。然而傳道書是上帝所默示的話語, 目的是要指出一個沒有上帝(日光之下) 的世界是多麽無意義。在無神論者的眼中,世界是混亂無序的,事情的發生是隨機的,人對環境是束手無策的。然而,在上帝主杈的掌管下,宇宙冥冥中是井井有條的,因為世事也是由祂命定的。「意外」一詞在上帝的字典中是找不到。上帝甚至在「似乎看不到上帝」的傳道書中寫道: 3: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3:2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3:3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3:4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3:5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3:6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3:7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3:8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3:9 這樣看來、作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3:10 我見 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3:11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永生原文作永遠〕然而 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這豈非說明世事並非隨機,乃是照神的計劃有條不吝地按著祂的時間表一步步地展開。傳道書的目的是要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有限,可憐,和絕望,從而驅駛我們轉目去仰望那「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的上帝。(傳道書 3:1-11) 那麼羅馬書的「萬事互動得益」與「塞翁的無奈失馬」的核心區別在那裡呢? 《塞翁失馬》強調事物的變化常常具有不確定性,令人產生無奈之感,並教導我們應該以「逆來順受」的態度去欣然接受環境。而《羅馬書》第八章第28節則強調信仰的重要性,並肯定上帝的計劃存在著一個能「互相效力」的智慧。讓我們再看看這節經文: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 其中有兩個關鍵性的字眼:「神」和「愛」。 神:此經句的前設是相信宇宙存在著一位獨一的真神。祂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創造主,人是照著祂的形象受造。所以人生的目的不是「自製」的,而是「赋予」的。 愛:這是上帝的屬性,因為「神就是愛」。人對上帝應有的回應是「愛神」。然而我們愛神不是…乃是因為祂先愛我們。凡真正信靠耶穌的人,一定會愛神,因為「愛」是信靠的內容,也是信心所結的果子。 這𥚃我們看到一個「神人互動」的關係。這種關係在「塞翁失馬」的封閉哲學中是絕對找不到的。 結論: 上帝是歷史的主宰,是人類命運的掌握者。雖然我們無法逃脫人生有患難,但是全權的神卻可借用人生的患難,透過祂測不透的智慧,轉變成一種屬靈的祝福。這種命運的轉變牽涉到一個關鍵性的條件,乃是基於我們有沒有愛神。然而一個真正「信」耶穌的人,一定會「愛」神。因為起初的「愛」是包含在「得救的信心」𥚃面。因此,我們應該反醒自問:「我重生了沒有?」基督徒「成聖的信心」是可以增長的。透過:敬拜,讀經,禱告,團契,和奉獻,五管齊下,我們的信心一定會日益增加。從患難所轉變成的福氣也隨著信心成正比地豐富起來。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