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ent Posts
November 2024 M T W T F S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Links
Recent Comments
Archives
- September 2024
- August 2024
- July 2024
- June 2024
- April 2024
- March 2024
- February 2024
- January 2024
- December 2023
- November 2023
- October 2023
- July 2023
- June 2023
- May 2023
- March 2023
- February 2023
- January 2023
- December 2022
- November 2022
- September 2022
- July 2022
- June 2022
- May 2022
- January 2022
- December 2021
- November 2021
- October 2021
- September 2021
- August 2021
- June 2021
- May 2021
- April 2021
- March 2021
- December 2020
- November 2020
- October 2020
- September 2020
- July 2020
- June 2020
- May 2020
- April 2020
- March 2020
- February 2020
- December 2019
- November 2019
- July 2019
- May 2019
- February 2019
- December 2018
- August 2018
- May 2018
- March 2018
- January 2018
- November 2017
- September 2017
- August 2017
- June 2017
- March 2017
- February 2017
- January 2017
- November 2016
- October 2016
- September 2016
- August 2016
- July 2016
- June 2016
- May 2016
- March 2016
- February 2016
- December 2015
- November 2015
- October 2015
- August 2015
- July 2015
- June 2015
- May 2015
- April 2015
- March 2015
- February 2015
- January 2015
- December 2014
- November 2014
- September 2014
- August 2014
- June 2014
- May 2014
- April 2014
- March 2014
- December 2013
- November 2013
- September 2013
- August 2013
- July 2013
- June 2013
- April 2013
- March 2013
- February 2013
- January 2013
- December 2012
- November 2012
- October 2012
- September 2012
- August 2012
- July 2012
- June 2012
- May 2012
- April 2012
- March 2012
- February 2012
- January 2012
- Decem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October 2011
- September 2011
- August 2011
- July 2011
- June 2011
Categories
Category Archives: Philosophy/Religion
The Tender Touch of Jesus—a theological evaluation on a Jesus’ miracle
By Tin-chee Lo; July 5, 2020 Introduction This article gives an overview of basic redemptive truths through a miracle performed by Jesus, including regeneration, sanctification, and glorification.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is article, we deal with a thorny questio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基督徒在二十一世紀所面臨的挑戰
By Tin-chee (TC) Lo, 盧天賜 序言 不管你接受與否,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多元的,反基督教的社會中,敏感的事物浮出水面, 這使傳福音非常困難。 如果我們一不小心,我們很容易在各方面成為別人的敵人。然而,二千多年來的教會,豈非遭遇到同樣的敵視嗎? 但福音和耶穌基督的教會卻站立不移。今天: •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只要你不聲稱真理是具排他性的,你就可以安全無事。 • 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只要你不聲稱聖經是道德最高的框架,就可以安居樂業。 • 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只要你不把耶穌帶入對話之內,你什麼都可以說。 否則,友誼可以迅速失去, 甚至朋友都可變成敵人。 • 從精神生活的角度來看,即使你想表達一些靈性觀念,東方精神 (Eastern spirituality) 可以獲得豁免權,但西方精神將面臨徹底的批評。 偏執是明顕的。 • 從言論自由的角度來看,記者可以自由進入任何基督教教堂並公開嘲笑基督教,但他們卻不敢輕視穆斯林。 •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真正的學術精神是「進化論」與「智能設計 (intelligence design)」雙管齊下,讓學生用他們的獨立思想去決定誰是誰非。但現今卻用立法的方策去禁止教導「有創造者」的假说 (hypothesis)。 這正是當今社會的心態和氣氛。 但是我們應該基於真理而不是基於時代的情緒來判斷基督教的福音和真理。 人的心情可以隨時產生變化。 但真理卻不能。 廿一世紀的基督徒正在面臨許多挑戰,僅舉三例説明之: 第一個挑戰是「普救論 (Universalism)」 耶穌將所有律法和先知總結為一條最大的誡命: •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儒家思想 vs. 聖經
By Tin-chee Lo (盧天賜);July 7, 2019 中國人的意識形態受儒家思想主導了數千年之久。甚麼是儒家思想?這是個很复杂的問題。讓我簡單地把它定義為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總和 (Ref. 1)。本文聚焦在三位聖人(sages) 對 「人性 (human nature) 」的看法。 孔子 從 <論語> 我們得知至聖孔子 (551-479 B.C.) 是一個不斷關注個人紀律的人。他認為仁,義,禮,智,信,等是能透過實踐而培養出來的美德。他周遊列國,向君王提供服務,揚言只需三至五年的時間,便能改善社會秩序和政治和諧。孔子並沒有缺乏自信,然而,對他十分失望的是,沒有一個地方君主接納他作參謀的官職。 孟子 孔子死後約一百年,另一位聖人出現。他名孟子 (372-289 B.C.) ,後被稱為亞聖。他是 <論語> 編纂者之一,是孔子思想的得意門生。他鑽研老師的寫作,他所得出的結論是:孔子畢竟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並相信人類的行為是具有可塑性的。人一生下來便傾向于美善,所以當你看到一位甚至自己不認識的小孩童快要掉下井時,你便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焦慮,這種惻隠之心從何而來?孟子同意孔子的説法,説是從人良善的天性而來。孔子和孟子均深信,只要我們能消除社會腐敗的力量,藉著滋養人們本身固有的美德,社會的紊亂和政治的畸形,便會被消除而人類便能達到世界大同的理想境界。所以孟子和孔子思想基本上是一様。孟子可説是孔子思想的的解釋者。 荀子 幾個世代之後,另一位聖人出現,他名荀子 (310-237 B.C.),他看到周朝的統一力量正在削弱,社會秩序搖搖欲墬,慢慢進入史家所稱的「戰國時期」。因此,荀子觀察到,「人之初,性本惡」。他認為孔子和孟子都搞錯了。這種人性的天然傾向,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曝露了人的私慾與貪婪,人與人的敬重和順服都消失了。但為什麼當我們看到小孩爬到井邊時,我們還感覺到一陣同情和不安呢?荀子的解釋是:因為我們救這小孩不會使我們個人的利益受虧損;如果我們知道因這孩子的掉落會帶給我們一些好處,恐怕我們會給這個孩童一個猛推。另一個問題是,既然人的天性是邪惡,為什麼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人做出一些善意的行為? 荀子說,這些善行非出于本性,乃是因為有很多有思想的聖人,他們看到社會的弊端,便聚集在一起,設定一些法律和制度以減緩由人性而產生的破壞,然後再用教導,律己和哲學思想去改造人性。盡管荀子與孔孟對人性的出發點截然不同,三位聖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都具有一種道德能力去改善自己的個性和環境,所以荀子也自稱為孔夫子的忠實弟子。總體而言,三位聖人的「人性論」都是「以人為本」的哲學思想。 聖經 荀子的「性惡論」是最靠近聖經對人本質問題的诊断。聖經的啓示是:自罪進入人類後 (至於罪如何能進入人類,這是另一個大問題,我們在此不談),人類便從此具在罪性,這罪性在基督教神學中,被稱之為 「原罪 (Original Sin)」; 原罪是人類固有的墮落狀態。因此,我們不是因為犯了罪,所以成為罪人;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成聖歷程的掙扎與得勝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May 31, 2018 前言 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但這個「得救的信心」,絶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若這信心是出于自己,它就變成行為了、人就因他的行為有所自誇。福音的重要教義是「唯獨因信稱義」是與我們的「行為」拉不上關係的。因著神賜給我們的信心,基督的義便「歸」到我們身上,父神就「算」我們為義。因著神賜給我們的信心,我們的罪便「歸」到基督身上,父神就「算」基督為罪人,承受罪的工價,死在十字架上。這個雙重的「歸算 (double imputation)」就是福音的核心。 然而,當我們重生得救之後,行為是成聖歷程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基督徒得獎賞的根據。但當我們聽從基督,遵守祂的誡命,在教會中努力事奉,以德行為神作見證時,難免不自問,「我是否涉及 ”律法主義” 的范围呢?」當我們想避免落在律法主義當中時,也難免不自問,「我是否變成 ”反律法主義” 者呢?」我們在這兩難之間摇摆不定時,我們應問,「究竟有沒有方法去測驗我們是否在恩典中生活還是在律法主義中生活呢?」我們會從一些聖經人物 (如路加15:11-32; 17:7-10) 的負面和正面的心態去支取一些清晰而可行的原則去引導我們的事奉和生活。我們發現「律法主義」與「反律法主義」原來不是兩件對立的事情,它們乃是同根生的雙胞胎,是魔鬼的謊言為了使信徒跌倒和使基督的榮耀受虧損。「律法主義」與「反律法主義」既是同一根源,醫治的方法也應該是一樣:就是福音。這樣的明白會導致事奉的喜樂和生活的有力和與人與神的關係上的和諧,最終會讓我有更豐盛的生命–更像基督。 耶穌的比喻 現在讓我們看看路加福音第十五章十一至三十二節耶穌所講的一個故事。 11 耶 穌 又 說 : 一 個 人 有 兩 個 兒 子 。 12 小 兒 子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耶穌温柔的觸摸
By Tin-chee (TC) Lo 盧天賜; August 15, 2017 前言 本文透過耶穌所行的一個神蹟,引進一些基要真理的複習,包括重生,成聖,得榮耀等。最後,我們處理一個我常聼到且與中國人切身的難題:「那些生在基督教家庭的人,當然比別人容易相信耶穌。我們中国人和那些生在回教或佛教家庭中的人,信耶穌对他们而言会比較困難,這豈不是神不公平嗎?既然救恩是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那麼神為甚麽不給每一個人同等或公平的机会?」 經文 馬可福音8:22-26 記載一個耶穌医治瞎子的历史事實: 「22 他們 (耶穌和祂的門徒) 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 23 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甚麼了。 24 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 25 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 26 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 瞎子常被視為社會的邊緣人,被人看為無用。但有一些對耶穌有信心的人,卻関心當時其中一個瞎子,把他帶到耶穌面前,求耶穌觸摸他。這一天,因著這些信徒的代求,改變了那瞎子的一生。可見基督徒為別人代禱是何等重要。 耶穌拉著瞎子的手: 這是瞎子一生難忘的經歷。很可能這是他一生第一次被人拖著走路。因著耶穌的手,他不再怕跌倒,也不怕迷路。如果故事在這𥚃結束,他大大可以自感驕傲,説,「我觸摸過耶穌的手呀!」隨後耶穌領他離開人群,甚至離開祂的門徒。這𥚃我們看到耶穌尊重別人的私隱權。今天很多靈恩派的領導人,他們很多時喜歡在大庭廣眾顕示他們醫病的恩賜,最後我们实在不清楚,是人得榮耀?還是神得榮耀?我絶對相信靈恩,但我不是靈恩「派」。 (Ref. 1) 靈恩就是聖灵的恩赐, 聖灵就是基督的灵。主耶穌本身發出來的能力就是靈恩的能力。 第一次觸摸—重生 如果我生病,我會禱告求神藉醫生的手醫治,如必要, 我會服藥。但耶穌的醫治神蹟是即時的,是不用媒介的。在這一次的医治的过程中, 耶穌吐唾沫在瞎子的眼睛上。吐唾沫是會引起人感覺上不舒服的行動,也是在文化上不體面之舉,並且帶有侮辱和鄙視別人的色彩。但我們知道這不是耶穌的動機。隨後,耶穌按手在他身上。這是耶穌对這瞎子第一次溫柔體貼的觸摸。耶穌問他,「你看見了甚麼?」瞎子抬頭望著耶穌説,「我看見人,但他們好像樹。」雖然瞎子尙未看得清楚, 但畢境是個戲劇性的改變。瞎子本來處于一個永無止息的黒暗中,如今他有視覺了,盡管所看到的是喑淡模糊。試想想, 他的眼睛本來是毫無用處,但現在他可以察覺物體的移動和形狀。現在他也不再用手杖了,可以自由行走而沒有危險。這個故事不是比喻,乃是有時間,有空間,有人物在其中的歷史神蹟。然而耶穌對瞎子的醫治的歷史事實,卻有其深層的屬靈意義。 聖經常以肉眼上的失明作為屬靈墮落的隱喻。每一個人一生下來便是屬靈的瞎子,好像有鱗片擋住視缐,沒有屬靈的眼光看到神的國。人無法用自己的意志清除視缐的障礙。我們需要聖靈的觸摸。這個第一次的觸摸就代表重生 (regeneration),重生不是我們的工作,完全是神恩典的作為。這一次,也是只需要這一次,我們在灵裏死在罪惡過犯中的人,馬上活過來,我們的理性被甦醒了,我們靈眼看到真光,我們便馬上有更新过的自由意志和神賜給我们的信心去接受基督,我們便馬上從黑暗的國度遷移到光明的國度。重生與信心在時間上是同時發生的,但在邏輯次序上,重生是在信心之先。一個人若不重生,他就不可能有得救的信心。也不可能有棄暗投明的意志。 … Continue reading
Giving Homosexuality a Second Glance
By TC. Lo (盧天賜) ; March 13, 2017 Introduction The word “normality” is used to describe a condition which conforms to a self-evident norm. The opposite of “normality” is “abnormality” which is used to indicate irregularity or deviation from a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Life,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宇宙大爆炸」與「創造論」(Big Bang Theory VS. Creationism)
By Tin-chee (TC) Lo 盧天賜; January 8, 2017 過去大半個世紀, 科學家們 (大部份都不信上帝的存在, 包括 Stephen Hawking) 都認為宇宙是由大爆炸 (Big Bang) 而來 (Ref. 1), 這擎天一柱的假說 (hypothesis) 幾乎被視為宇宙之源的標準答案。 大爆炸論是由科學觀察所延伸出來的假說 (hypothesis) 。但基督徒及有神論者,因不同意他們对所觀察出來的資料所作的解釋, 而把「宇宙大爆炸」的假説一筆勾銷。筆者認為這做法對傳福音和䕶教是有損無益的。他們的解釋是透過無神論或自然論 (atheistic or naturalistic) 的世界觀所衍生出來的論調。但基督徒是可以用他們所發現的同一資料, 透過有神論或超自然論 (theistic or super-naturalistic) 的世界觀而產生另一種解釋。在這個資料上的共同㸃, 我們可以與無神論者建立福音的橋樑, 並強化聖經的可靠性。這是本文的動機。 首先讓我們給宇宙大爆炸論的一個極度簡化的介紹 (Ref. … Continue reading
If This person is a Christian, I Don’t Want to Be One
By T.C. Lo (盧天賜); November 30, 2016 Few years ago,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share the gospel with a Qing Hua (清華大学) graduate. In the end, referring to some Christians he knew, he made a very poignant comment: “If thi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我們為甚麽會住在這地球上?
By T.C. Lo (盧天賜); September 19, 2016 首先讓我照問題的字面意義來回答。地球是太陽系(甚至很可能是整個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和能夠維持生命的地方。它圍繞太陽的軌迹不是像其它行星一搬的橢圓形,而是非常靠近正圓形,好讓週期性的溫差不會太大,利於各式各樣生命的滋長;地球的大氣層能過濾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線;地球的體積遠小於火星 (Mars) 和木星 (Jupiter),讓小行星(meteoroid ) 和彗星 (comet) 的軌迹偏向這些體積大的星球而免去衝衝地球之險;月球的大小也適宜地穩定地球的自轉和潮水的漲退,使海洋生物的生態獲得平衡。這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Ref. 1) 。我相信地球是上帝特別為人類而設計的 (anthropocentric) 地方。「我們為甚麽會住在這地球上? 」的答案是因為只有地球的環境才能使我們能活著。我想大家都㑹同意我所說的,但我相信這不是問者所期待的答案。然而地球的環境與我的存在的看法也因世界觀 (worldview) 而有大異: 無神論的進化觀: 我所住的地球就是這樣,我之所以存在是因「適者生存」之故而沒有被淘汰。所以我的存在只不过是「物質 + 時間 + 机會」的偶然產品。 有神論的創造觀: 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祂是宇宙的主宰。上帝的旨意是要我存在、所以祂創造一個適合我存在的地方–地球。 前者, 地球是主体、人是客体。在這種無神論的世界觀下, 人是沒有内在價値 (intrinsic value) 的、人是沒有基本生存的目標的。後者, 人是主体、地球是客体。在這種有神論的世界觀下、人是有從創造者賦與的内在價値 (intrinsic valu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I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 Christian Nation?
By T.C. Lo (盧天賜); Aug 22, 2016 During this election season,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discussed topics over the dinner tables or at house parties or in the Bible study gatherings i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為甚麼那麼多人相信佛教?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July 19, 2016 引言 佛教是一個經過沈思熟慮的信仰。它剝奪神的存在。所以嚴格來説,佛教不是宗教,乃是哲學。稱它為「佛學」比稱它為「佛教」更為適合。但在此文中,筆者還是用大家習慣的「佛教」一詞吧!它是一種教導人在沒有神的大前題下行善修身。但有一個基本的問題:甚麿叫做「善」? 沒有神就沒有分别善惡的絶對标準; 沒有神就沒有立足點,行善就好像自己捉住自己的頭髪,希望能把自己拉上更高的位置。這正是亞當夏娃的問題。自亞當夏娃與神破壞關係後,人類就遺傳了喜歡向神宣告獨立的天性: 自己定義何為善,何為惡,何為真理。佛教之所以能夠引人入勝是因為它的哲學思想能夠捉住人的自治自主的慾望。 幻覺 「自治自主」内含着一個不言而諭的假設,就是「自」是一個存在的,有位格的實体。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 佛教同時否認這「自」的存在,認為人的「自己」不是實質而不過是一種幻覺。以上的一段話產生了一大堆的問題: 幻覺如何能夠治理它的道德上的善惡問題? 如果沒有至善的上帝,那善惡的標準何在? 佛教勸人為善,但如果沒道德律,人又如果知道他行了善沒有? 道德總是與人 (位格 personhood) 有關的,如果人只是沒有實質存在的幻覺,那道德本身是否也是幻覺?如果道德只是幻覺,那麼殺人放火也不算是惡了。 每一個人都有個名字,每一個人都有一相臉。表示人是有獨特身份的。然而佛教卻認為人不是實體,只是一個幻影。這種玄之又玄的説法,枯竭了人的理性、但卻給一些人帶來一種深奧莫測的感覺,使他們對佛教產生响往。 日光之下無新事。第二世紀的諾斯㡳主義 (Gnosticism) 和現代的基督教科學教會(Christian Science Church) 都持「物質世界是幻影」的說法。 無常 然而另一方面,佛教也有其付合現實的一面。佛教主張「諸事無常」。這個說法頗另人接受。我身体中的細胞每天都在更換,七年後的我與現在的我巳完全不同了。河中的水不斷除舊更新;一秒鐘前的河和一秒鐘後的河,在這意識上巳面目全非。所以佛教斷言世事沒有恆久。這種説法迎合人在生活上的體驗,使人認為佛教是有道理的,不完全是虛玄的。因此, 它是可信的。 就是因為這個永「恆」不存在的觀念,使佛祖並没有留下最終權威的的話語讓他的信徒可作基礎。但當佛祖宣告「諸事無常」時,也表示這句話本身也是無常,它也只不過是短暫的。因此「諸事無常」就不能視為恆久不變的真理了。 既無永恆價值又何必留言作經典? 但耶穌說,「天地都要廢去,但神的話一㸃一劃都不能廢去。」所以聖經也同意「世事無常」的說法。天地千變萬化,萬像不繼更改,甚至有一天宇宙也會消失。但聖經與佛教不同之處是,我們有上帝的話,他是永恆不移,是永遠長存,祂的話一㸃一劃都不能改變。耶穌昨日,今日,和永恆都是不變的。基督信仰是有一個永恆的參照㸃,就是神的話語,就是聖經。聖經是上帝最終的權威話語。 道德 然而佛教徒 (其实是所有人) 卻冥冥中知道甚麼是對,甚麼是錯,顯然在人心中有一個分辨善惡的律,但佛教徒卻否定賜律者的存在。如果沒有一個絶對的參照㸃,那就只有「自我參照 (self-reference)」了。這種各自為政的思潮,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The Challeng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hristians
By Tin-chee (TC) Lo, June 18, 2016 Prologue Like it or not, we are living in a pluralistic and anti-Christian society where sensitivities are at the surface. This makes evangelism very difficult. If we are not careful, we can easil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February 24, 2016 經文: 「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 、 也深信他 (基督) 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 、直到那日 (提後1:12)。 」 使徒保羅勸勉他年輕的同工提摩太說:「雖然你不明白很多教義,雖然你不明白為什麼義會人受苦,雖然你不明白這個東西,那個東西, 但最要緊的就是你要知道你所信的是誰。」這裏有兩個重要的字眼: • 「知道」— 這是聖經中的知識論。 • 「誰」— 保羅並沒有説「你要知道你所信的是甚麼重要的東西或事物或道理」,乃是說,「你要知道你所信的是誰」。「誰」是有位格的,有生命的。 知識論 (epistemology) 是探索我怎樣: • 知道我知道 • 知道我不知道 • 不知道我知道 • 不知道我不知道 這些都是哲學上的知識論的領域。然而,聖經的知識論還要加上我們對位格的個人親密關係。這是非常實際和重要的「知道」或認識。 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哥伯尼確實認為星星和恆星的軌道是不能巳它們是圍繞觀察者的前提來解釋的。相反地,他認為觀察者必須承認自己是要環繞著某些東西才能對現實獲得合理的解釋。這是一個重要的範例轉移 (A paradigm shift)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人的學問與神的晵示
By T.C. Lo (盧天賜); May 14, 2015 學問代表人的智慧. 神的啟示顯示神的智慧. 兩者不能相比. 但把兩者的特色作比較時, 便更顯出神的智慧的越超性. 遠志明在他的書 (Note 1) 中把人的學問和神的啟示的特色作一比較: 學問 啟示 無知的向有知的學習, 求問 有知的向無知的啓發, 誘導 追求學問是主動的 領受啟示是被動的 學問擺明了人人可學 啟示卻內含著非人人能懂 善積學問者靠勤奮而充實 善得啟示者靠謙卑而虛已 大學問在於才 大啟示在於靈 學問越積越濃 啟示越得越淡 學問淵博到出口成章 啟示精深到啞口無言 有了大學問了不起 得了大啟示就不見了 道: 人憑智慧學問是不能企及的 道: 神將自己啟示給人,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耶穌基督的獨特性和超越性
By T.C. Lo (盧天賜); April 7, 2015 世上宗教林立,要完全明白每一個宗教的詳細內容, 窮盡一生也無法完全了解。但好像拼圖片一般,我們不需要每一塊圖片都要放進去,才能知道這拼圖的大主題是甚麼東西,只要有足夠的拼圖片放對適當的位置,我們便有把握知道這幅圖畫的主題。研究宗教也是如此。從鳥瞰得來的宏觀,宗教可分兩類:人本宗教和啓示宗教。人本宗教是「人找神」。啓示宗教是「神找人」。問題是那一類宗教比較合理呢?「人找神」的方法如瞎子摸象,各有各的意見,各人只看到象的某一小部分。唯有那明眼的人才知道象的真相。若沒有明眼的人,就沒有「瞎子摸象」的故事。明眼人就是象的真相的啓示者。可見啓示的宗教比人本宗教更為合理。聖經内所表達的基督教是啓示宗教,這是基督教獨特處之一。然而歷史上有不少人認為上帝巳向他個人啓示了,憑著那人主觀的經歷創造了一些宗教。所以這類的啓示其實也是屬於以人為本,只是冠以「啓示」一詞而矣。但是聖經中的啓示是多次多方的,是透過多人(四十多位不同背景的提筆者)的,是經過長時間(1400年)的。這種啓示有歷史的格構,有主觀的內證,也有在聖經以外的客觀外證,有預言的應驗,有考古學的支持。所以聖經中的基督教是受過真理考驗的宗教,因此它是合理的,是可信的。 聖經使徒行傳有這㨾一句權威性的宣告:「除祂 (指耶穌基督) 以外,别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别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Acts 4:12)。」如果這個宣告是絕對的真實,那麼基督一定是獨特的,是超越一切的,是無與倫比的。在此,我们可以提供耶穌基督的六項獨特性。 源於天, 童女所生; 神人二性 約翰福音1:35-44 記載了一個故事: 35 再 次 日 , 約 翰 同 兩 個 門 徒 站 在 那裏 。 36 他 見 耶 穌 行 走 … Continue reading
A Glimpse of Existentialism
By T.C. Lo (盧天賜); March 6, 2015 Jean-Paul Sartre was an atheist. One of his reasons for not believing the existence of God appears weird to my mind. R.C. Sproul in his book “The Consequences of Ideas” wrote the following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如何在反基督教文化中回答問題
By T.C.Lo (盧天賜); September 18, 2014 聖經的真理是絶對的,絕對的真理是有排它性的。那是否代表凡有関真理的問題,就只有一個答案?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答案只有一個,那麼不論是誰發問,都應該是那個答案就是了。但耶穌給人的答案好似是因人而異。當尼哥㡳母夜間來訪耶穌時,他問道,「夫子,我該作甚麼才能承受永生?」耶穌回答道,「你必須重生。」但當少年官來問耶穌同樣的問題,耶穌的答案是,「你去變賣你所有的,然後來跟隨我。」我們不能不問為何有兩個迴然不同的答案? 前者是一個誠心追求真理的人,後者是無心追求並想在耶穌面前顕他是個守律法的「義」人。再者每次當耶穌被問時,他總是以另一個問題來回答,為了使發問者回想他發問的動機。「夫子,我們應當納稅嗎?」耶穌的回答是,「銅錢上的像是誰?」又有人問,「良善的夫子,我應如何如何?」耶穌卻反問,「甚麼是良善?」可見回答別人的問題時,我們應該了解發問者的出發點。因為答案是因問者的出發㸃而異的。 當基督徒領䄂在公共塲所被問,「基督徒可以離婚嗎?」或「基督徒同意同性戀嗎?」對一個真誠虛心的發問者,答案可能比較容易回答;但對一個存心扺擋真理並定意設法使你墮落䧟井的人,有時候在反基督教的公共塲所中「不回答」可能是上策。蘇格蘭基督教作家George MacDonald寫道,「給真理一個不愛真理的人,就等於給他更多誤解(和攻擊)的機會。」我們看看耶穌的四個例子吧 (Ref.1): 耶穌被帶到大祭司面前,祭司長和全公會尋找見證要控吿耶穌,為要治死他,卻尋不着證據來定他的罪。他們只好作了一些假證據。後又有幾個人站起來作假見證説,我們聽見他説,我要折毀這人手所造的殿,三日內就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但是耶穌的的確確曾說這樣的話,為什麼説這是假見證呢?這就是他們勵害的地方。他們用了一些真實的真理卻把它用一些虛假的東西包着,巳至他們的見證各不相同。真真假假混在一起。你說它是假,卻有真的成份,你說他是真,它也不全真。這些控告耶穌的人的目的是要定耶穌的死罪。大祭司起來站在中間,問耶穌說,「你甚麼都不回答嗎?」既然謊言已明顕,真理巳死亡,耶穌無需辯護或解釋,沈默無聲才是上策。(馬可14:60) 他們又把耶穌梱綁解去彼拉多。彼拉多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麼?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耶穌直言不諱地承認祂的神性和使命。彼拉多又問耶穌,「你看,他們告你這麽多事,你甚麼都不回答嗎?」大祭司既一口咬定耶穌是叛國,因耶穌自稱為王。一切的辯護均既無效,沈默無聲 (馬可15:5)是上策。 希律王聼見過耶穌曾行過很多異能,只是從未親眼見過。他指望能看他行一件神蹟。於是問他很多的話,耶穌卻一言不答(路加23:8-9)。耶穌知道他的敵人巳決意要除滅他,如果耶穌真的行了一件神蹟,他們又會再要求第二個神蹟,這樣源源不絶,無法滿足他們好奇的試探,那就中了他們的詭計了。 當下彼拉多將耶穌鞭打了,兵丁盡其侮辱之能事,彼拉多又出來對眾人説,「我查不出有他有甚麼罪來。」猶太人回答説,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該死的,因他以自己為上帝的兒子。彼拉多聼了就越發害怕。又進衙門,對耶穌説,「你是那裏來的?」耶穌見救贖之功巳快完成,便卻不回答 (约翰 19:8)。 但從另一角度去看,耶穌的沉默無聲是應驗以赛亞的預言 (53:7) 。然而, 對那些有耳可聽且願意去聽的人,耶穌是有豐富的話語可說的。 有時我在TV或其它媒體看到一些有影響力的教會領導人被人問及同性戀或其它反聖經的社會問題時,他們並未直接回答,甚至支吾以对設法迴避,我即席的反應是「這人無立塲,或這人怕人多過怕神。」經過思考後,我覺得我應該保留一㸃,不要太快論斷才對。一個複雜的問題,用一短句(one liner) 來回答那些定意抵毀聖經的人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每人對你的簡答領會不同,你又再沒有機會一一回應他們的偏見。 政治家可以有裡外不一至的兩種生活;律師可以無恥地濫用法律程序;大學教授可以過一個不道德的生活;醫生可以用他的職業作殺人的借囗;但如果一個牧師稍為越過一些分寸,相對論(道德上)者便以絶對的口氣無情地降怒於這牧師身上。所以我認為對心存敵意的人,向他們傳福音的方法最好是一對一地用溫柔尊敬的態度面談,平時則自己多作準備。在公共塲面要特别小心。直言不諱違不能達到甚麼目標。 Ref. 1: “Jesus Among Other Gods, Youth Edition” by Ravi Zacharias and Kevin Johnson; pag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托爾斯泰
By T.C. Lo (盧天赐); September 9, 2014 今天是托爾斯泰 (Leo Tolstoy) 的186週年生辰。 這位偉大的俄國小說家及哲學家生前是非常富有的. 他的財富是超過一般貪得無厭的人所能夢想的. 他因他的寫作而獲得全球的敬意和讚揚. 但他為人也異常邪惡並以此而自豪. 但他雖名望財富雙存, 內心却被不滿所折磨. 一日他在鄉間散步並遇見一個面上流露着平安, 寧靜和滿足感的貧窮農夫. 托爾斯泰立刻了解到此人雖一無所有但臉上却流露着生活的喜樂. 在數週內, 這位容光煥發的農夫每天盤旋在這富有馳名的托爾斯泰的腦海中. 經過令他痛苦難忍的思考, 他終於理解到他與這農夫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這位窮人認識神而他却不認識. 因此托爾斯泰開始一個旅程使他終被帶到認識基督—-他被不滿所煩憂的問題終獲解答. 後來托爾斯泰說, “認識神和過生活是一體的两面.” 真是一句慧語. 難怪在他的葬禮中, 四萬年青人勇敢地面對人群沿着聖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市的大街跟隨靈柩的行列—是俄國史上前未見過的壯觀—-為這位歷史偉人哀悼. 聖經改变了他的生命。 宗教只是勸人為善, 但力量從何而来?福音與宗教不同,在於福音改變 (transform) 人的生命並给人行善的能力和性情。 References: “Ca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History, Life,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Christianity Among Other Religions
By Tin-chee Lo (卢天赐 T.C. Lo); August 27, 2014 Among all religions in the world, why is only Christianity credible? Many people said, “All religions are fundamentally the same but superficially different (when they come to the matter of outward religious behaviors). … Continue reading
真理是甚麽?
By T.C. Lo (盧天賜); August 4, 2014 耶穌在祂過最後一個逾越節時被解交到巡府彼拉多面前與他有一段密切並個人性的對話。此段話雖簡短但卻意義深長。内容牽涉到耶穌的身份,使命,及祂對真理的看法。当時的情景 (參看約翰福音十八章廿八至四十節) 是這樣: 敵对耶稣的猶太人將耶穌從大祭司該亞法那裡解交到巡府彼多的衙門去, 那時天還早 。這些猶太人卻不肯進衙門 、 恐怕染了污 穢 、 不能喫逾越節的筵席 。彼拉多就只有出來 、 到他們那裡 、 說 、你們控告這人是為甚麼事呢? 他們回答說 、 這人若不是作惡的 、我們就不把他交給你 。彼拉多不願被牽連在此案件中便說 、你們自己帶他去 、 按著你們的律法審問他罷 。 猶 太 人說 、我們要把他處死但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 。雖然群衆當時不知道,但他们的計劃却無意中正在應驗耶穌以前所說他自己將要怎樣死的話 。 彼拉多所担心的不是耶稣的结局乃是自己的政治前途,所以他就進了衙門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Theology
Leave a comment
Can Good Defeat Evil?
By Tin-chee (TC) Lo; June 16, 2014 Last Saturday (June 14, 2014), my wife and I went to the Danbury Mall in Connecticut for a pastime. After we had lunch, she went her way to get her bargain and I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On Morality—the ship metaphor
By T.C. Lo (盧天賜); September 8, 2013 I grew up in Hong Kong and my family lived near the Victoria Harbor. As a little boy, I spent my leisure time watching big ships—U.S. carriers, British war ships, cargo ships, ocean-liner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基督教的獨特性 (Uniqueness of Christianity)
By T.C. Lo (盧天賜); August 4, 2013 (English version at the end) 前言 (Prolog) 拜偶像的人我不懷疑他們的誠心, 但如果你問他們為何要拜這些金, 木, 石的東西, 他們自己也難以自圓其說. 大部分自稱為佛教徒的人也是如此. 很多人想相信耶穌, 但很多疑難在他們的頭腦中, 使他們難以踏出信心的一步. 信心與理性常有段距離. 當這個距離縮短時, 我們的迷信成分便減低了. 基督教的合理性可由其對它的信仰的內涵的一貫性而獲得肯定. 本文只選四項基督教的獨特理念 (ideas) 來說明它們不但单獨地合理性而且它們總体地有連貫一致的思路. 這四個基本理念是: • 神是宇宙和生命的創造者 (Creation) • 道成肉身的奧秘 (Incarnation) • 重生及信徒生命的更生變化 (Transformation) … Continue reading
聖經的歷史性和可靠性 (The Historic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ible)
By T.C. Lo (盧天賜); July 26, 2013 耶穌在福音書內準確地預言耶路撒冷京城的陷落 (馬太24, 馬可13, 路加21). 那些持反對超自然的偏見人士認為福音書必寫於A.D.70史實之後, 即耶京陷落之後. 這樣的說法就可以排除預言的成份了. Craig Blomberg 及其他新約專家們都有充實理由相信福音書的寫作年代甚至比標準自由派人士所鑑定 (dating) 的更早 (自由派認為寫作年代是: 馬可—-A.D.70’s; 馬太和路加—-A.D.80’s; 約翰—-A.D.90’s. 就算如此, 這些年代也在不同目擊者的有生年日之內, 包括一些持敵意的見證人, 如福音書真的報導不實, 他們當時大有反駁的機會). 卓越的護教者 J.P. Moreland (加州Talbot School神學院教授) 明確有力地表達幾個理由作為強烈支持使徒行傳是寫於 A.D.62 至A.D.64 年間的個案. 例如, 使徒行傳記載教會誕生, 彼得與保羅的職事, … Continue reading
宗教的心理學 The Psychological Elements in Religions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June 19, 2013 Winston Churchill once said to his research assistant, “Give me the facts, Ashley, and I will twist them the way I want to suit my argument (Ref. 1).” The veracity of these word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蝌蚪變青蛙—談進化論 (more on evolution)
By: TC Lo (盧天賜); April 23, 2013 甚至小學生都知道蝌蚪變青蛙的事實. 首先讓我們看看蝌蚪和青蛙表面上的區别 (Ref. 1): 蝌蚪 (tadpole) 青蛙 (frog) 魚類生物, 在水裡游 两棲類生物 (amphibian) 用鰓 (gills) 呼吸 用肺呼吸 嘴小 嘴大而寬 有一條尾巴 尾巴掉了 無舌 (?) 長了長長的舌頭以便捉小蟲吃 臉不明顯 臉變大, 長了两個大大的眼睛 無脚 長了四條脚 (limbs) 進化論者大聲說, 呀! 我們找到進化的證據了: 蝌蚪 … Continue reading
Reflection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英 & 中)
<物種起源> 讀後感 By T.C. Lo (盧天賜); November 28, 2012 Charles Darwin’s name has become synonymous with the word evolution, though theories of evolution predated his work and though there is no single, monolithic “theory” of evolution but multiple theories with … Continue reading
創世記第一章中的 “日”
By T.C. Lo (盧天賜); September 21, 2012 我常常被問, “你對創世記第一章所論到的 “日” 有何看法? 是24小時嗎? 是一段漫長的時段嗎?” 我的答案是, “我個人持開放的態度.” 我以為這樣的回答可以緩和爭論, 保持 “以和為貴” 的原則, 因為這千古難題, 是見仁見智的. 殊不知我所獲得的回應却是增加了爭議 (甚至這篇文章也可能會), 他們說: • 你的回答就等於两者均對. 難道你不知道邏輯學関鏈性的第一律是 “Law of noncontradition” 嗎? 既是24小時, 又怎可能是億萬年? • 只要你不完全相信創世記第一章的 “日” 是現今的24 小時, 你就對字面解經原則妥協, 一旦此門一開,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所有宗教都是大同小異嗎? (柏拉圖 與 聖經)
By TC Lo (盧天賜); September 18, 2012 最近我在網上 (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8/05/blog-post_4164.html) 讀到一篇関於柏拉圖的理型論的文章, 兹將它的首段錄在下面: “理型論(theory of forms, or theory of ideas)是柏拉圖(Plato)最出名的理論之一。它的基本主張是這樣的︰存在有理型(form,中文或譯為「形式」、「共相」,idea,中文譯為「觀念」、「理念」)這種東西。理型是世間萬物的性質最純粹完美的形式,也使得世間萬物具有它們所具有的那些性質的原因。世界上有很多馬,每一匹馬都不大一樣,有的鬃毛比較長,有的腿比較短,但是我們知道牠們都是馬,這是因為存在有一個馬的理型,牠是一隻最完美的馬,世界上的馬之所以會長成那個樣子(擁有作為一匹馬該有的那些性質)是因為牠們分有(或者摹仿)了馬的理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綠色的,實際上每個綠色的東西看起來可能都不太一樣,有些比較亮,有些比較暗,但是我們知道它們都是綠色的,這是因為存在有一個綠的理型,它是最綠最完美的綠色,世界上那些綠色的東西之所以會是綠色的都是因為它們分有了綠的理型。就像雕刻家臨摹馬的姿態雕刻出作品一樣,世界上的馬也都是理型馬的臨摹。所有的理型都存在於一個神所創造的純粹的世界(pure land),這個世界完全由理型組成,因而一切都是完美的。在呱呱墜地之前,人的靈魂就是居住在這個純粹的世界裡。” 哲學家, 宗教學家, 甚至基督徒都可能受到一種試探, 就是把柏拉圖的 “理型” 比作聖經中的上帝, 因為上帝在宇宙中是純粹的, 是完美的, 一切受造之物 (包括人) 都是那理型的摹仿. 這種思想很容易導致一種流行的說法: “所有宗教或哲學都是大同小異.” 粗略地看, 好似有些道理. 佛教勸人為善, 基督教也是如此, 猶太教也是如此, 摩門教和耶和華見證人會都是如此教導. 但筆者却不以為然, 筆者認為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三言兩語論宗教 (On World Religions)
By T.C. Lo (盧天賜); June 12, 2012 (revised 3/8/2013) Undoubtedly the greatest religions in the world are Islam, 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 They all have long historical roots and are rather intricate in their doctrines. Can one summarily describe them i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科學與基督教信仰
By TC Lo (盧天賜); May 13, 2012 發展科學方法的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寫道, “在我們面前有两本書等待我們去研究, 以免我們墮落在錯誤中: 一本是大自然, 就是神的創造, 為要表達衪一般性的神性和永能. 另一本是聖經, 神在其中啟示衪特別的旨意.” 這就是神學上所說的一般啟示, 和特別啟示. 既然這两種啟示 (科學與聖經) 都是源於同一位神, 它們必定是和諧的. 如果两者間有矛盾, 那麼一定是落在下列三種情况中之一: 1. 聖經的解釋是錯, 科學的理論是對. 2. 聖經的解釋是對, 科學的理論是錯. 3. 聖經的解釋是錯, 科學的理論是錯. 第一種情况之例: 自從望遠鏡發明後, 天文學家伽利略 (Galileo … Continue reading
耶穌在我的苦難中與我同在
By TC Lo (盧天賜); March 9, 2012 人在苦難中特別感到孤單. 但當我們們想到, 全權的神居然同我走這條人生黑暗的道路, 我們便得力去承担苦難, 並受安慰. [請参閱本 blog另一文: “論苦難”, July 16, 2011.] 榮獲 1986 諾貝爾和平獎的猶太人Elie Wiesel (以利) 寫了一本薄書, 僅僅120 頁. 內中有一個故事令我心有感受. 講及他在奧許維次 (Auschwitz) 集中營中作囚犯時的一個經歷: 有一天, 三個猶太囚犯, 其中一個是小孩子, 帶着鎖鏈正準備上絞被處死. 營中數以千計的囚犯在士兵用機関槍槍頭監視下, 被迫去刑場觀看. 行刑官拒絕下手, 最後由三位秘密警察執行. 两個成人囚犯大叫, “自由萬歲!”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人生哲學—何去何從?
By TC Lo (盧天賜); February 24, 2012 我的高中同學送給我一首現代詩. 他有国學才華, 喜歡寫白話詩, 我覺得他的詩有點玄, 但我總喜歡思想一下有沒有玄中有物. 他似乎想陳述一些哲理, 但我猜不出他的目的. 我只好用想像力去臆測吧! 詩云: 牙刷與嗽口盅之間 初生的蜘蛛 不諳世故 結了張小小的網 • 為甚麽蜘蛛要如此結網? 我爸爸是這樣做, 我也照版煑碗, 管它世故不世故. 猶太教及法利賽人中的傳统主義者是例也. It is the past that is important. (Traditionist) • 不怕明天網會被毀, 也可能會喪命? 今朝有酒今天醉, 結網真好玩, 明天如何?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Uncategorized
Leave a comment
Jeremy Lin’s Example—林書豪給我們的榜樣
By TC Lo (盧天賜); February 17, 2012 (Revised April 30, 2012) Sometime ago, I read a book (Note 1) and came across the following interesting story: C.S. Lewis has a remarkable little illustration in his book The Screwtape Letters. Th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我為甚麽不信佛教? (Buddhism is unlivable)
By TC Lo (盧天賜); January 21, 2012 (Latest revision, Apr. 28, 2013) If God does not exist, we are facing the cardinal problem of Origin. Humanistic religions and philosophies tend to use a “circular” view of cosmology (note 1) pointing … Continue reading
無神論的世界觀對歷史的影响
By TC Lo 盧天賜 (October 19, 2011) 進化論建立在 “宇宙只不過是由物質組成” 的宣告. 它所持的看法是: 物質, 時間, 和機會. 在過去160年, 它成為無神論增長的促成因素. 在達爾文之先, 無神論者的數目少之又少. 但正如無神論者 Richard Dawkins 所表達, “欲成為理性上滿足的 (intellectually fulfilled) 無神論者, 達爾文巳把它變成可能的事了.” 可惜, 達爾文所作的甚於給無神論者拒絕神的藉口. 他的見解巳從科學跳到人類努力中的幾乎每一個其它舞臺. 進化論終究不只是科學理論, 它是一種完全以排除上帝來了解生命中的一切的世界觀. 其影響視若無睹, 因而成為今天不少社會問題的根源 (Ref.1): • 這進化論的世界觀久巳在支配法律. 它導致法庭放棄西乃山所定的原則而以適應於以逐步發展的社會標準為中心的立法標準 (legal standard) … Continue reading
與一位大陸學者的對話 Dialogue with An Athesist
Recorded by TC Lo 盧天賜 (2011年二月) AT: 一位無神論者 (Atheist) 的見解/問題 TC: 盧天賜用英文回答, 高玲譯成中文 AT: 本人相信科学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因为科学是最能被我们检验的知识体系。 TC: This is a philosophical statement. This is not a scientific statement. If your entire thought is based on science, then why do you us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
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 T.C. Lo (盧天賜). June 16, 2010 耶和華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賽 1:18) 大網: 五方面的比較: • [有神論] 比 [無神論] 更合理 • [啟示宗教] 比 [人本宗教] 更合理 • [信耶穌是神] 比 [信耶穌不是神] 更合理 • [接受耶穌是救主] 比 [不接受耶穌是救主] 更合理 • [趕快接受] 比 [延緩接受] 更合理 思想: 人可否離開上帝而活? [有神論] 比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