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25

How to Carry Out the Great Commission in Our Daily Life with Joy?

By Tin-chee Lo (盧天赐) When it comes to personal evangelism, our common excuse is, “It is not my strength.” But the fact of the matter is, evangelism is NOT a gift but a command, no more than “love” is not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以福音為重的生活形態 — 個人佈道的趣事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昨天 (4/19/25) 在99超市遇見教會的一位弟兄和一位姊妹,还有劉牧師,心裏非常高興。突然有感動讓我有負擔與弟兄姊妹分享我個人的傳福音心得和策略。傳福音當然是一種責任,因為「使命」就是「責任」。如果單單是「責任」,那就非常枯燥了。但是如果我們把大使命看為是一種「以福音為重的生活形態」,那就變成非常喜樂, 刺激, 興奮的事。舉例說明: 1* 前幾個禮拜我和太太到麥當勞喝咖啡, 後來有一對老夫婦也坐在我們旁邊的桌子,知道他們是中國人, 我就主動開口和他聊天。後來發現他原來是我紐約一位同工的弟弟。你說奇妙不奇妙!後來得知他太太是基督徒,但是老先生尚未信主,我就把他的電話寫下來,然後送他一篇福音文章 (见下文)。 2* 今天在吃晚飯前, 我出去我所住的優美環境走一個圈子,碰到一對國內來的夫婦在門口做園藝的事,我就請教他種草的事,並和他聊聊,然後我和他交換電話。回家後馬上發出一篇福音文章給他們閱讀。 3* 每年Fairfax都有一天是「老爺車展覽會」,雖然街道上人山人海,但每次我都會碰到一些中國人。我也主動找機會和他們聊天。其中還有一兩家也先後來探訪過我們教會哩! 4* 本地99超市,大中華,H-Mart 等都是我的工塲。當我坐在外賣檔前的桌子讀書 (太太自己去買菜), 總是有些人來搭枱。我也是用這策畧:先聊天,然後交換電話,馬上發他我的一篇福音文章。然後把結果交給主。我這些例子非常多,有空可以和弟兄姊妹分享。 福音文章: 在我的博客 (blogs) 中有二百多篇文章,但我總是喜歡單用這一篇作為打開福音的門戶:https://hocl.org/blogs/tincheelo/?p=2576 沒有版權,你們可以活用,取一段或修改一下,根據你對這個人交往的情況,可以自由地加些你自己的見證,或者刪去一些難懂的問題。 這種「以福音為重的生活形態」會每天带來想不到的驚喜。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Do Unbelievers Have Wisdom?

By Tin-chee (TC) Lo The source of wisdom is God. God is willing to give wisdom to His children — those who believe in Jesus Christ. This is the teaching of James 1:5-9. The question is: Can non-Christians have wisdom?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非基督徒有智慧嗎?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智慧的源頭是上帝。上帝願意將智慧賜給祂的兒女,就是相信基督的人。這是雅各書1:5-9 的教導。問題是: 非基督徒有沒有智慧呢?如有, 他們的智慧從哪裏來呢? 「智慧」與「知識」 「知識」是頭腦所知道的東西。「智慧」是如何適當地「運用」知識使事情獲得良好的效果;這「運用」也包括「謀畧」,就是聰明做事之意。 例如: 「你 “知道” 生氣時說話會傷人」這是「知識」。 「當你真的生氣時,你 “選擇” 先沉默冷靜,而不是立刻反擊」這是「智慧」,也是「聰明之舉」。基督徒當然知道這些道理, 因為他們有聖經的教導,並且有「智慧啟示的靈」和「謀略的靈」的幫助。但難道非基督徒,因他們沒有聖靈,就不能知道這些道理嗎?我想我們都同意,他們是知道的。 「智慧」與「知識」還有這樣的關係: 有知識的人不一定個個都有智慧,但有智慧的人必定有知識。因此, 「無知的智慧」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要竭力追求知識,好讓智慧能在其上建築起來。 這句話乍看起來不易明白需要進一步的解釋:這裏我不是說, 有「學問」的人才有「智慧」。我是強調你必須先要知道一些東西,然後你才可以針對你所知道的作出明智的行動,這就是我所指的「智慧」。例如小孩子冬天在湖上溜冰,爸爸說,這裏的冰很薄,你不要靠近,孩子就「知道」了。至於他有沒有相信並遵行爸爸的吩咐,那就在乎「智慧」了。如果這個小孩連「薄冰是危險」都不知道,那麼他所作出的行動就沒有什麼所謂慧智慧或不智慧可言了。這個道理非基督徒也可以明白;這可說是「一搬性」的恩典。 其實屬靈的事也是如此。我們生下來便死在過犯罪惡當中,對上帝的事情一無所「知」,甚至沒有能力去「知」。但有一天,上帝揀選的恩典臨到我們,神的靈便叫我們活過來 (弗2:1),我們便經歷了「重生」,馬上,我們便成了一個新造的人。這新人被賦予新的判斷能力,聖靈就讓他「知道」他原來是個罪人,他就憑着這個「知道」,透過聖靈給他更新過的意志,作出選擇相信耶穌那「智慧」之舉,儘管他當時對耶穌或聖經的知識非常有限。我們再次看到「智慧」與「知道」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箴言》9章10節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再次看到「智慧」與「認識」或「知道」的關係。這處的「開端」也可追溯到信主時那第一次獲得「屬靈智慧」的一刻。可見信耶穌本身就是智慧,因為基督就是智慧的源頭。這道理只有基督徒才明白;這是「特殊性」的恩典。 非基督徒也有智慧 我不能誠實地斷言,「非基督徒沒有智慧」。這不但是對非基督徒的侮辱,也是不符合現實的觀察。我以前在職場上認識不少「鷹派」的無神論者;他們不但不信,甚至公然侮辱上帝,詆毁基督教,但當我與他們在硏發事業 (R&D) 上同工時,發現他們表現出色,另我對他們在工作上的想法拍案叫絕。我也不感開口向他們傳福音。在社會上,我也看到很多成就超凡的非基督徒,甚至是諾貝爾獎金的得主,他們無論在科學上,文學上,醫學上,或其它領域上都比很多基督徒更有成就,所以他們的智慧與謀畧是無可否認的。当然很多護道家 (包括我自己在内) 也常常列舉一些功成名就的基督徒大科家 (不少) 作為上帝存在的確据, 其实上帝是不需要我們的「神義論 (Theodicy)」去為祂辯護的。 有些基督徒卻輕輕忽忽地說,呀!非基督徒的智慧都是「屬世」的智慧,是「鬼魔」的智慧。難道我們沒想到基督徒已經受益於他們在科學上和医學上的「智慧」成果嗎?所以我們不能不𠄘認,非基督徒也有智慧,也有謀畧。智慧謀畧不是基督徒的專利。 智慧的源頭 那麼非基督徒的智慧從何而來?我給你一個驚人的答案,就是「他們的智慧也是從上帝而來的。」因為聖經這樣說,「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雅各書 1:17)。上帝賜智慧給非基督徒,包含無神論者及異教徒,就如上帝賜雨給好人和壞人,賜空氣給義人和不義的人一搬。這就是聖經中所說的那「上帝的普通恩典」。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Doctrine in Theology” vs. “Comfort in Suffering”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I recently heard a sermon by a pastor entitled, “What’s the problem when sound theology fails to comfort people?” My first impression of this topic was curiosity which immediately triggered my thoughts.  It is human natur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神學中的教義」與「苦難中的安慰」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最近我聽了一位牧師的道,這道的題目是: 「當正確的神學不能給人安慰時,問題出在哪裏?」我對這個講題的第一個印象就是覺得它很奇凸,立刻觸動我的思潮。 苦難中尋求安慰乃是人類共同的天性。舉凡:佛教的「無我」和「四大皆空」是可以紓解受苦者心靈的哲學。回教的「宿命論」和「真主至大」讓人們可以鍛鍊「逆來順受」的宗教。中國人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是可以使人受安慰的民間故事。 如果異教的信仰或屬世的哲學尚且可以安慰別人,難道正確的「基督教神學」反而不能給人安慰嗎?所以這個講道題目的本身就可能有「用詞不當」之嫌。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神學」。多年前,唐崇榮牧師簡單地解釋,說,「神學 (theology)」就是「學神 (learn God)」。所以它不是一個神秘的名詞。然而神學是用「教義 (doctrines)」 的語言來表達的。這篇道的經文是約伯記第25和第26章。經文論及當義人約伯受苦時,他的朋友用神學「安慰」他,結果適得其反。整篇講道的中心意思是:當別人受苦時,我們不應該用「說教」的方式去安慰別人,應該用「陪伴」,「幫助」,「代禱」,甚至用「無言」來使別人知道您正在關心他,從而獲得安慰。我大致都同意牧師的說法。因為在這個時刻講道理 (即教義或神學)是沒有用的。但如果一個人最需要你安慰的時候,你卻不能用你花很多時間才學到的「神學」去安慰他,那麼神學的意義何在呢?這就是本文要回答的問題。我這篇文章不是批評牧師這篇道的內容,乃是補足他沒有說出來的部分:就是強調「教義」的不可或缺性。 教義 (doctrine) 是肯定聖經真理的陳述。當你解釋上帝的「三位一體」,或耶穌的「神人二性」時,你就牽涉到教義的宣告或神學的討論了。現在讓我們考慮兩個大家熟悉的教義: (A) 上帝是聖潔的,他不以有罪為無罪,罪必定受到報應。 (B) 上帝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他廣施赦免,守約施憐憫。保護子民並供其所需, 是投靠他的人的避難所。 約伯的朋友是用第一個教義 (A) 去安慰約伯,當然達不到安慰的目標。這不是那教義本身是否正確的問題,乃是它用在不合時宜的情況中。但如果約伯的朋友是用第二個教義 (B) 去安慰約伯,我想約伯一定會受安慰的。在追思禮拜當中,主禮牧師都常用詩篇23篇去安慰喪家和親友。這豈不是說明合乎時宜的教義具有安慰的効果嗎?這時刻也讓我想起葛培理博士(Billy Graham)在某一喪禮的塲合中,曾經提到這樣的一個比喻,他說,「對基督徒而言,失去親人就像在機場送別一樣,雖然暫時分離,依依不捨, 但知道將來在天堂會再見面,心就得安慰了。」這個 “送別” 的喻道故事強調了基督徒對永生的盼望,以及死亡並非最終的結局,而是通往永恆的一個階段。葛培理豈不是用喻道故事去表達了一個非常重要且帶著盼望的末世教義嗎?. 每一個基督徒都有一個逃不掉的角色,就是:「神學家。」 或許你會反駁,說,我剛剛信主,連聖經還未讀過一遍,我怎可能是一個「神學家」呢?我可以做一個實驗來支持我的論點。既是基督徒, 你一定喜歡向人傳福音。當別人問你,「你為什麼信耶穌呢?」你便開口解釋了:「耶穌愛我,他在十字架上為我捨命,赦免了我的罪,還給我寶貴的永生。」你現在明白了嗎?當你一開口,你便作出教義的陳述。那麼,你已經作了一個真理教義的陳述。這豈不是表明你已經是神學家嗎? 所以問題不是「你是否神學家」,乃是「你是否一位好的神學家。」所以我們要常常研讀聖經,主日赴會,認真思考並回應主日講道內容,參加主日學及查經班等。日復一日,我們慢慢地便變得「更好的神學家」了。這些都是平常不斷的準備,好讓災難臨到自己時,自己巳裝備好去作出符合聖經的應變。或是當別人在試練時,我們知道如何使用適當的教義去安慰在苦難中的人。 既然我們已經是神學家了,我們也逃不掉這個身份,所以我們不如努力對聖經的教義有更清楚了解。這是一生的功課,也是一項永遠不可能畢業的課程。所以我可以這樣說,基督徒的思想行動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教義上。這裡的「行動」當然也包括我們在生活中「安慰」別人的事上。 誠然,一搬來說,當親友或弟兄姊妹在苦難當中時,我們不宜用「說教」的方式去安慰別人,那時我們應該用更實際的方式去安慰他們:如陪伴,幫助,為他人禱告等。試想想,如果我們實踐這些愛心行動而沒有正確的基督教教義在後面支持,那麼我們的安慰就不能帶給受苦者生命和盼望,充其量只能給他們暫時的舒解,與異教徒世俗哲學的安慰沒有多大分別了。述說教義不是在安慰別人時說的,乃是在平時要作學習的準備。透過聽道,查經,小組討論,多多明白教義的真諦。這樣你的心思意念就已經預備好去用適合的教義和實際的愛心行為去安慰別人。 結論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