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History

未聽過福音的人可能得救嗎?

By Tin-chee Lo (盧天赐); December 22, 2021 這個問題的答案乃建立在一個重要的教義上:人的得救全是出於上帝揀選的恩典,簡稱「預定論」。聖經有大量經文支持這個大前提。反對這説法的人,總是用兩處經文去辯駁: 「上帝愛世人 (John 3:16)」和 「上帝不願一人沉淪 (2 Peter 3:9)」。難道僅僅兩節經文就推翻了數以百計的其它經文嗎?神的話是不會自相矛盾的。所以這兩節經文必定存在著一些比一搬所領會的更深层的理解。但在此文中我們暫且不談。 但如果我們接受了這個大前題,我們就可以進行以下的論證: 人類可以分成兩大群:S 與L。 S (saved) 代表得救的人群。 L (lost) 代表不得救的人群。 這種分類法是符合聖經的,也與實際的觀察吻合。 S 又可再分為五類: S1: 這類人聽了耶穌基督的福音而接受之。他們之所以接受福音是因為聖靈主動地先重生了他們,即聖靈先使巳死的靈魂活過來 (Eph. 2:1, 5),然後上帝賜給他們「得救的信心 (saving faith)」作禮物,透過三位一體的上帝在創世之前所設計的「雙重歸算 (double imputation)」救贖之法 (note 1),他們就因信稱義了。天父賜予他們天堂,作為他們得救的獎賞。 S2: 這類人從未聽過福音的人。他們雖未識福音,但因為他們是䝉召被揀選者,所以耶穌用超自然的方式向他們顯現,使他們認識祂。印度教徒孫大信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Life | Leave a comment

北美華語教會內部的英語事工—個人体驗

By T.C. Lo (盧天赐); August 24, 2021 北美華人團契的崛起 華人在美國已有悠久的歷史, 但是以大學生身份來美國的, 大概是始于在20世紀60年代吧。隨着甘迺迪總統对移民的開放政策,那年代有很多來自台灣和香港 (特別是台灣,因為香港有很多英屬的出路, 那時中國還未開放) 的大學生,赴美深造,進入各大學的研究院。其中基督徒也不少。進入校園後,他們被邀請參加校內的學生福音機構 (如「校園團契」,「基督教導航會」等,不少在此信主。當他們畢業後,便進入職場,有些很快地成家立室。他們在所住的城市設立查經班,每禮拜五晚輪流在家中聚餐和查經,並邀請未信主的朋友和同事參加。中國人能在海外聚在一起, 感到特別溫暖。到了星期天, 各人去自己附近的美國教會崇拜。這樣他們對西方教會的認識也就漸漸增加了。慢慢地團契又設立奉獻箱,準備為將來建立教會作預備。筆者就是在這種屬靈環境之下信耶穌的。 這批熱心的散居基督徒,慢慢察覺到星期天在一起聚會的重要性。於是有弟兄與當地教會聯絡。而美國教會一搬都非常開放,西國的弟兄也高高興興地接納我們。於是團契就在星期天的下午, 開始了華語主日崇拜,由有恩賜的弟兄站講枱,有些還被邀請到別的團契講道,所以團契之間都有交流。 下一步就是向外開放,邀請外來講員在主日證道。由於每個主日講員不同, 而其中有很多是資深的老牧師或神學教授,所以講枱內容特別豐富,神的兒女得到餵養,會眾對神的話語覺得有新鮮感,聚會人數也慢慢上升。筆者在聘請講員的事工上有事奉,並因此認識了不少紐約的傳道人, 從這些屬灵長者學習聖經。 英語事工的萌芽 隨着團契慢慢的增長,有不少赴會的夫妻,配偶一方不懂中文, 團契就察覺到有翻譯的必要。起初用耳機同步翻譯, 但這種做法很快就發現行不通的。首先,同步傳譯要求速度快,但更困難的是翻譯員自己的聲音蓋過講員的聲音,使他無法聴清楚講員在説甚麼。所以很快地就決定放棄這個方式, 而轉向在枱上一句一句地翻譯。筆者經常當此職務,使他到英文聖經的了解慢慢加深, 也意識到事奉是靈命塑造的有效途徑。 由此可見翻譯事工並不是因為有了青少年才開始的。此時,會眾對翻譯也非常之能接受,因為有些不完全聽懂普通話的會眾,英語部分就幫助他們明白了。只懂英語而不懂華語的朋友更覺得這是一個學習聼華語的機會,所以他們都心存感謝。由於英語事工的介入,團契經歷增長。起初是一個月一次有翻譯,很快就增至每個主日都有翻譯。漸漸地有國內來的朋友參加團契的崇拜,那個時代來自國內的華人,英語水準不高,所以翻譯成為他們學習英語的機會。鑒於國內朋友的需要, 團契亦開辦了英語指導班,甚至還有一些同工開發了ESL班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以滿足移民申請居留的需求。這樣,又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到教會。此時,團契雖然巳注冊為「非盈利機構」,其實巳有「教會」的形式,只是尚未在政府註冊為教會的名義而已。 兒童事工的開始 這時,團契的第一代人有了他們的孩子。兒童事工便自然地興起, 慢慢地由媽媽們建立起來,他們都是用家中常用的「不中不西」的語言教導, 幼童們有「在外如在家」之感,何來有日後年輕人所講的「文化代溝」的問題呢?唯一的缺點就是有部份的媽媽喜歡帶自己的孩子,不願由兒童主日學老師看顧, 所以她們沒有辦法在主日從講枱中獲得餵養。隨後領導團決定在幼兒教室中設置擴音器,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如果這人是基督徒,我就絕不要成為基督徒

By T.C. Lo (盧天賜); June 19, 2020 幾年前,我有機會與清華大學的一位學者分享福音。 在談論結束前,他對一些他所認識的基督徒作出了非常尖锐的評論, 説:「如果這個人是基督徒,我就不想成為基督徒了。」 我猜想他一定與某基督徒發生過一些另他傷心的不幸經歷。 這個經歷使他不單對這位基督徒,乃是對整個基督教作出了一項非常嚴厲的評估。我也不能不承認這是一項非常合理的起訴,特別對我而言, 因為我堅信一個人的得救,完全是上帝超自然的作為,那麼為何這位基督徒的行為沒有表現出超自然的轉變呢? 最近,我在查經班中,又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使我想起有人曾經如此說:「沒有新聞是新的新聞;所有新聞只不過是舊新聞發生在新的人群中。」不為人所察覺的是,這個説法實際上是迴響了三千年前所羅門在所觀察到的並記錄在聖經中的事實,就是:「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1:9)。」 但是我必須說,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像你和我這樣的普通人,這個問題也困擾著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印度革命家和國父甘地 (Mahatma Gandhi) 喜歡閱讀耶穌的《登山寶訓》。 但論到基督教,他説, :「我喜歡他們的基督,但我不喜歡他們的基督徒。」曾杜撰「上帝已死」一詞的激烈無神論者德國哲學家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曾經如此說過:「如果基督徒看起來有多一㸃的救贖樣子,我就會相信他們的救贖主。」看來,基督徒的行為成為很多人的絆腳石—事實也是如此。 在反映人們對基督徒的批評時,我不得不提出幾點供他們參考: 我不是在這裡為基督徒辯護。 我在這裡乃是捍衛基督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這也是我事奉的重點。在基督教中,聲稱你有信心, 不一定代表你真正擁有信心。所有基督徒都會有一天在基督的審判枱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辯護。 在知道人心肺腑的耶穌看來,有些我們以為他是基督徒,不是真正的基督徒。 耶穌在馬太福音對這些所謂「基督徒」說「不是每個對我說 ‘主啊,主啊’ 的人都能進入天堂,只有那些遵行我父的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聖經豈不是説「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嗎?現在為甚麽耶穌説祂不認識那些「求告主名的人呢?」問題是他們口裏雖然承認,但心裏卻沒有相信, 所以這等人是沒有得救的 (羅10:9)。對於此等人, 不論是舊約時代的人或新約時代的人,神都毫不保留地譴責他們,說:「因為這子民只用言語來親近我,用嘴唇尊崇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他們對我的敬畏,只是遵從傳統的吩咐。」(太15:8) & (賽29:13)尤有甚者,今天還有人,比遵從傳統(即靠功德稱義,不是因信稱義,不靠恩典稱義) 更甚,就是以福音牟利。他們的事奉, 人看起來很熱心,很有成就,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Life | Leave a comment

A Missing Day, Was It Possible?

By T.C. Lo; March 10, 2020 I love tackling Bible difficulties. But there is one that really befuddles my mind. It is recorded in the Book of Joshua chapter 10. The text reads: 「On the day the Lord gave the Amorite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聖經難題:「少了一日」, 可能嗎?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March 7, 2020 在聖經的救贖史中, 有以下的記載:「12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阿、你要停在基遍.月亮阿、你要止在亞雅崙谷。13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麼.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14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書10:12-14) 對一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來説, 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在人類歷史中,真的有「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的事件發生過嗎?我堅信科學與聖經毫無衝突。伽利略曾説: 「神給人類两本書, 一本是《聖經》, 另一本是《大自然》。」如果兩本書都是出于一個源頭,他們是一定不會矛盾的。如果有矛盾的地方, 一定是解經有誤,或是科學理論不正確。科學之存在乃基于自然律的存在。有自然律就必定有一位自然律的賜予者。所以科學源于上帝。在這個引言之下,我們如何去理解這段經文? 從眾解經書中,筆者歸納成三個解釋此經段的的可能性。但沒有一個解釋能有很強的説服力。那麼,在堅守「聖經絶無錯誤 (Bible inerrancy)」和「聖經不能有誤 (Bible infallibility)」的大前提下,那麼我們如何去處理這段經文呢?首先我們從現有的解釋去比較它們所能提供的「解釋能力(explanation power)」,看看那一個比較強。 第一個解釋是:太陽和月亮真的停止了它們的正常軌跡。 第二個解釋是:約書亞的禱告是用當時迦南人的占星術的術語説出來。 第三個解釋是:這禱告是詩意的描述。 第二個解釋是不可能。因為約書亞從起初 (過紅海,探察迦南地) 直至進入迦南 (過約旦河,攻打耶和哥和别的戰役), 都是一致地效忠耶和華。也是因為他的忠心被摩西選為接班人。所以他不可能會用異教徒的方法禱告。 第三個解釋也有可能性,聖經的確有很多地方是以詩歌體裁去表達。特別是經文中提到「雅煞珥書 (book of Jashar)」, 它是一本希伯來聖經提到的一本「偽經(apocryphal book)」, 是以史詩 (epic) 形式寫成。詩歌中出現的這一件事, 是被解釋為對長期戰鬥的詩意描述。Jashar 在聖經中出現兩次,另一處是在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在患難中的平安 (Peace in the Midst of Tribulation)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2019 聖誕節)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在人類近代史中的一個黑暗時刻,出現了一個傑出的聖誕節故事。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巳開始席捲歐陸,毀滅和殘骸處處可見,死亡的氣味充滿大地。就在這黑暗的衝突中, 來了一個「聖誕節停戰 (Christmas Truce)」的故事。那年是1914, 就是家父出生的那一年。 戰爭爆發後只幾個月,西歐的陣線巳變成了可悲的一幕。但友敵雙方卻同意在聖誕節前夕和聖誕節那一天停止戰爭,好似是給仕兵們吐一口氣。 爆炸的聲音停止了,槍聲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聖誕頌歌。英軍法軍在這邊唱;德軍在另一邊高歌,一唱一和,友敵不分,肅靜的夜晚被聖誕頌歌所充滿。 到了早晨,雙方的仕兵走出自巳戰壕的迷宮,進入巳燒焦的無人地帶。仕兵們不分彼此,互相分享家庭照片,互相交換禮物:香煙,香口膠,甚至袋中的口糧。幾個鐘頭前他們是死敵,現在居然是朋友。突然間,有一名德軍,從戰壕中拿出一個英式足球,戰塲立即變成球塲。死寂的焦土成為熱鬧的遊樂場所。這個事件成為「倫敦時報 」的熱門新聞。 人類是多麼渴望和平。可惜地上的平安是多麼的短暫。但上帝在基督𥚃所賜的平安,是永恆的。不但是指將來的永世, 乃是甚至今天。 以賽亞書第九章寫道: (v. 6)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v. 7) 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這個預言在二千年前的第一個聖誕節應驗了。耶穌在約翰福音書第十四章説: (v. 27)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基督徒的最大的平安是 (1) 在患難中的平安,知道主與我們同在,並在困難中加力。(2) 赦罪的平安。 我們因信基督, 就不再被定罪了。 約翰福音第三章寫道: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Life | Leave a comment

The Eagle Has Landed (中文版在後)

Reflection by T.C. Lo on the 50th year anniversary for the first man to walk on the moon I have never forgotten the very day fifty years ago. Astronaut Neil Armstrong spoke the phrase “The Eagle Has Landed” to announc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在第一個聖誕節早晨,那睡在馬槽裡的嬰孩是誰?

By Tin-chee Lo; December 24, 2018 本文以一個問題作題目,但我想讀者都知道其答案:那位嬰兒就是耶穌。但我們如何肯定這個答案呢?簡言之,這答案是從新約聖經—特別是四福音書—找出來的。現在,題目中的問題就產生了另外一個更基本性的問題:四福音書可靠嗎? 福音書的作者 嚴格而言, 四福音是匿名作品,因為在正文 (text) 中無明確聲明。但初期教會的統一證詞都同意下列的說法 (Ref. 1) 。 稅吏馬太,又名利未,是馬太福音的作者。馬太寫作的對象是猶太人。馬太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所以他是耶穌生平的直接目擊證人。重點在説明耶穌是王。 馬可,又稱為「馬可的約翰」是彼得的同伴。馬可不是十二使徒之一。馬可從彼得支取資料寫了馬可福音,強調耶穌是奴僕。彼得是十二門徒之一,所以馬可是耶穌生平的間接目擊證人。 路加不是十二使徒之一,但他是保羅的要好朋友,保羅稱他為「心愛的醫生」。而保羅是親眼在大馬色看見過復活的耶穌的那一位特殊見證人。路加從馬可身上支取資料寫路加福音。路加又從保羅身上支取資料寫使徒行傳。所以路加是耶穌生平的間接目擊證人。 約翰是十二使徒之一。他親自從耶穌身上和聖靈的特別啟示中獨立地獲得資料,寫了約翰福音和啓示録。當然,馬太,馬可,路得所知道的,約翰並非一無所知。因此約翰是耶穌生平的直接目擊證人。約翰福音重㸃不放在耶穌的生平,它與傳記式的「對觀福音—太,可,路」不同。它似乎有一種非常不同的語言風格。其中,記載耶穌使用不同的術語和長篇講道來表達祂自己的神性,即更「高的基督論 (high Christology)」。約翰記載:耶穌更直接地,更明顯地聲稱自己與父神同在; 自己就是上帝;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隨了聖經的內證外,還有早期教會的教父,如聖愛任紐 (Saint Irenaeus) 等, 都一致確認上述四人是福音書的作者。猶太歷史家約瑟夫 (Josephus) 都肯定此說法。所以,四福音是直接和間接的「目擊證人」的記錄,因此其資料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是無可置疑的。但是,獲得正確資料是一回事,寫下來的正確度又是另一回事。史學家均認為:事件的發生與其書面的記錄之間的時差越短,越不可能有神話傳說或錯誤的介入。 我們現在就要探討四福音書的寫作年日。 但我順便提一下:有人認為頭三本福音書是耶穌死後數百年,由一些虛構作家借用馬太,馬可,路加的名義寫下來的。但神學家 Craig L. Bromberg 認為這是極不可能。試想一想:馬可和路加被視為不夠資格,因他們不在十二門徒之圈子內,而馬太曾是被人憎恨的稅吏,是一位臭名昭著的人物。如果你要把一些人物當作福音書的作者,人之常情是會把一些著名的模範人物放進去。與富幻想的偽經福音書 (Apocryphal Gospels) 的作者對照, 他們選用腓力, 馬利亞,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Solomom’s Birth Order : 2nd or 5th?

By T.C. Lo; September 13, 2017 Recently, I was asked the following question and I decided to post my answer here to provoke further discussion. Q: Was Solomon the second son of Bathsheba (拔示巴)? Or her fifth son? What does th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宗教改革運動的神學評估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June 6, 2017 今年 (2017) 是馬路得所啓動的宗教改革運動五百週年紀念。筆者有機會往歐陸一遊,親身感受到教會二千年來教會所行過的歷史軌跡。我們全團共八十人,一半是說粵語,一半是說國語,由牧師,神學家,和聖經學者帯隊,從羅馬出發,首先感受到第一世紀的彼得和保羅殉道的震撼。然後跨過亞爾卑斯山脈,進入瑞士境內,馬上感受到千年如一日,跳躍到中世紀末的宗教攺革先驅所到過的地方。從瑞士漸漸移到德國的心臟地帶的數個與宗教改革有關的人物所經過的腳蹤。最後,我們到了全程主題的高峯,就是馬丁路觸發宗教改軍的發源地,威登堡 (Wittenberg)。最後,我們又超跨過數百年的歷史,進入德國首都柏林,感受到無神論影響下的血腥腥的廿世紀:柏林圍牆的遺址。本文不是旅行遊記,乃是旅行後受感而畧寫的宗教改革史的神學評估。 在 1517 年十月三十一日,一位年輕人跑到一棟房子的前面,他不是凖備說句萬聖節 (Halloween) 的口語:「Trict or Treat (不給我甜頭你就麻煩了)」, 以期待房子𥚃的主人給他一些糖果,他乃是作一些當時在學術界非常普遍的事。這棟房子是在德國威登堡 (Wittenberg) 小鎮內的一所名「城堡」的大教堂 (Castle Church) 。這年青人是一位有法律訓練的修道士名「馬丁路得 (Martin Luther) 」。他寫了九十五條的論網 (95 Theses) ,為了指正羅馬天主教會在實踐上和聖經解釋上的錯誤,特別是指責贖罪卷是不合聖經的東西 (註)。英譯标题是:「The ninety five theses of protest against the corruptio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I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 Christian Nation?

By T.C. Lo (盧天賜); Aug 22, 2016 During this election season,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discussed topics over the dinner tables or at house parties or in the Bible study gatherings i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四福音書有矛盾嗎?

By TC Lo (盧天賜); October 24, 2015 “两只麻雀不是卖一铜钱吗?你们的父若不许,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的麻雀还贵重!” (馬太10:29-30) “五只麻雀不是卖二铜钱吗?但在神面前,一只也不被忘记;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数过了。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的麻雀还贵重!” (路加 12:6-7) 馬太說每隻麻雀值 0.5 個銅錢。路加說每隻麻雀值 0.4 銅錢。不信者說,那麼簡單的事聖經都有矛盾,我還能相信聖經的其它的記載嗎?有人解釋道,「當馬太記載事情時,因通貨膨脹之故,麻雀加價了。」其實這種強解是不必要的。再者馬太寫這段經文時還比路加所寫的早一年,何來通貨膨脹? 如果你訪問一百位911事件的目擊人仕, 他們會把所看見, 所聽見, 所感受到的事情告訴你, 你就會對整個911事件的實情漸漸有所認識。證人越多, 對事情的了解越深。但如果你把每一個見證人的話, 細細分析, 你一定會找到在資訊上有矛盾的地方。雖然如此, 整個事實的歷史核心是不會被錯過的, 那就是: 「恐佈份子用民航客机撞擊美國纽约世界貿易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楼, 導致數千人喪命。」 所以我們不能說因為證人之間的報導不能百分之百調和, 我們就否定了911事件的存在而抹煞了這段歷史的真實性。這原則當然可以應用在叙事 (Narrative) 經文上。 波士頓大學哲學家Michael Martin博土認為約翰福音與其它三福音書在敘述耶穌復活的事上有抵觸; 其它三福音書對空墳墓也不一致, 他便說, “呀! 聖經是不可靠的。” 論空墳墓: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過 “羊” 年的感想 (The Year of the Sheep)

By T.C. Lo (盧天賜); February 19, 2015 (There is an English summery for English readers) 今天是羊年初一,我是在羊年出生的,所以心中有特别的感受。 遠志明 (Ref. 1) 認為 “看待中國歷史, 可以有三種角度: 以己觀之, 以人觀之, 以道觀之。 國門未開之時, 唯一的歷史觀是: 以己觀之。史論褒貶, 均是自己比照自己, 如〈史記〉及後世各代史。 近代東西方接觸後, 發現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 便引發了以人觀之。 人類不是宇宙中一個孤立的存在。冥冥天道对人類生存方式的預設和介入,正像陽光, 大地, 空氣之於人類, 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英国著名史學家湯因比 (Arnold J.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聖誕節的話題

By T.C. Lo (盧天賜); December 25, 2014 第一個聖誕節的話題是 「耶穌在那一天誕生?」。 論到耶稣的生日,在 Lee Strobel 的書 (Ref.1; p.20) 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歷史並無凖確地確定耶稣在那一 天誕生。很可能是在春天,因為春季宜於牧羊人在夜間看守羊群 (參看路加福音2:8) 而且春天也是母羊產子的季節。其实在主後200年間,有神學家曾斷定耶稣是在五月廿日出生。宗教專欄新聞記者 (Journalist Terry Mattingly) 曾說,有人主張耶稣是在三月或四月間出生的。其实這類的推測对初期教會而言是視為不重要的,因為當時基督徒所重視的乃是元月六日的聖顯節Epiphany, 也就是紀念耶稣受浸禮的日子。 及至主後385年,教宗朱利阿斯一世 (Pope Julius I) 宣告十二月廿五為慶祝救主誕生的節日。其部份原因是以此日是當時教會向信奉羅馬農神的異教徒挑戰。因為此等異教徒常在此日向羅馬神祗(Saturnalia) 膜拜並藉此机会狂歡作樂,在社會上大行其喧鬧並放蕩行淫之道。” 其實聖誕節應該是那一天並非重要,這绝非神學上或教義上的論題。但我们也可以從聖經經文中作些演繹式的推斷。請参看本blog中另一文章: “https://hocl.org/blogs/tincheelo/?p=253” 另一個聖誕節的話題是「聖誕星 Christmas Star」: Lee Strobel in hi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簡易讀經法

By T.C. Lo (盧天賜); November 26, 2014 新的一年将至, 不少基督徒正在立定心志要把聖經在未来一年内讀完一遍, 但有多少人能成功呢?虎頭蛇尾者的失敗原因何在? 讀創世記就差不多好像讀小說一般. 它幾乎是敘事體的歷史和傳記文學. 它述及一些重要人物—-如挪亞, 亞伯拉罕, 雅各, 和約瑟—-的重要事件. 出埃及記同樣地吸引住人的興趣; 它述及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的辛酸故事及他們如何在摩西的領導下釋放出來. 摩西與法老的角逐是很有刺激性的. 但是, 當我們進入利末記, 每件事都改變了. 讀那些有關禮儀, 献祭, 和潔淨之禮是很困難的, 因為這些事好似與我們今天的生活脫節. 我們的讀經計劃就在這時崩潰了. 一旦進入利末記, 我們很快地被全然龐大的資料弄到失落和困惑. 這是一個清晰的資訊超載 (Information overload) 例子. 我們缺乏克服這些困難的指標. 我們都知道處理大量資訊 (時期, 人物, 事件, 及其它) 的第一步就是要設計一個資訊分類的架構,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托爾斯泰

By T.C. Lo (盧天赐); September 9, 2014 今天是托爾斯泰 (Leo Tolstoy) 的186週年生辰。 這位偉大的俄國小說家及哲學家生前是非常富有的. 他的財富是超過一般貪得無厭的人所能夢想的. 他因他的寫作而獲得全球的敬意和讚揚. 但他為人也異常邪惡並以此而自豪. 但他雖名望財富雙存, 內心却被不滿所折磨. 一日他在鄉間散步並遇見一個面上流露着平安, 寧靜和滿足感的貧窮農夫. 托爾斯泰立刻了解到此人雖一無所有但臉上却流露着生活的喜樂. 在數週內, 這位容光煥發的農夫每天盤旋在這富有馳名的托爾斯泰的腦海中. 經過令他痛苦難忍的思考, 他終於理解到他與這農夫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這位窮人認識神而他却不認識. 因此托爾斯泰開始一個旅程使他終被帶到認識基督—-他被不滿所煩憂的問題終獲解答. 後來托爾斯泰說, “認識神和過生活是一體的两面.” 真是一句慧語. 難怪在他的葬禮中, 四萬年青人勇敢地面對人群沿着聖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市的大街跟隨靈柩的行列—是俄國史上前未見過的壯觀—-為這位歷史偉人哀悼. 聖經改变了他的生命。 宗教只是勸人為善, 但力量從何而来?福音與宗教不同,在於福音改變 (transform) 人的生命並给人行善的能力和性情。 References: “Ca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History, Life, Philosophy/Religion | Leave a comment

聖經的歷史性和可靠性 (The Historic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ible)

By T.C. Lo (盧天賜); July 26, 2013 耶穌在福音書內準確地預言耶路撒冷京城的陷落 (馬太24, 馬可13, 路加21). 那些持反對超自然的偏見人士認為福音書必寫於A.D.70史實之後, 即耶京陷落之後. 這樣的說法就可以排除預言的成份了. Craig Blomberg 及其他新約專家們都有充實理由相信福音書的寫作年代甚至比標準自由派人士所鑑定 (dating) 的更早 (自由派認為寫作年代是: 馬可—-A.D.70’s; 馬太和路加—-A.D.80’s; 約翰—-A.D.90’s. 就算如此, 這些年代也在不同目擊者的有生年日之內, 包括一些持敵意的見證人, 如福音書真的報導不實, 他們當時大有反駁的機會). 卓越的護教者 J.P. Moreland (加州Talbot School神學院教授) 明確有力地表達幾個理由作為強烈支持使徒行傳是寫於 A.D.62 至A.D.64 年間的個案. 例如, 使徒行傳記載教會誕生, 彼得與保羅的職事,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Philosophy/Religion, Reasons to believe/Science | Leave a comment

Is the Bible Discriminatory Against Women? 聖經歧視婦女嗎?

By T.C. Lo (盧天賜); April 1, 2013 Background During a fortuitous encounter with a young student in the campus cafeteria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discuss with her the subjects ranging from the existence of God to why Christianity make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Life | Leave a comment

The Invisible Hand (那上帝看不見的手)

By T.C. Lo (盧天賜); July 4, 2012. Edited August 12, 2023 God of the Bible is the God of History On February 24, 1986, the history of the Filipinos recorded an incident of crying out to God in a desperat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History, Life | Leave a comment

徹底的悔改

By TC Lo 盧天賜 (April 9, 2012) 悔改包括5個因素: 知罪, 認罪, 求主赦免, 遠離罪, 不再犯罪. 大部分基督徒只做到頭三項, 以至我們的悔改不夠徹底. 但保羅的歸正是非常徹底的. 我想這是他大大被主所用的原因. 從腓立比書第三章, 我們可以看到保羅悔改後的改變 (Note 1): • 在基本信仰上: 由靠行為得救變為因信稱義 (v.9) • 在生活方向上: 由條文主義變為內在化 (v.3) • 在人生動力上: 由靠肉體變為靠主 (v.4 and v.1) • 在價值觀念上: 由 “有益” 變為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

他也只不過是人

By TC Lo 盧天賜 (February 12, 2011) 孔夫子重人倫, 特別是家庭生活,  夫婦関係. 少女們一定羨慕孔夫人的幸福, 個個都很想嫁給像孔子這樣的男人。 且慢! 請先讀下面的一段話, 是我最近從林語堂的作品擇下來的: “孔子似乎很難和女人處得來,他休了他的妻。他有一次說過一句貶抑女人的話:“唯女子与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在其它方面,孔子并不是一個容易服侍的人。他太太發現他有許多奇怪的癖性:他要右袖比左袖短一點以便于工作,他堅持睡衣必須長過他身体的一半。他對食物吹毛求疵,使他的太太感到困難。論語鄉党篇對孔子的習慣有詳細的描寫,据說孔子不吃這樣又不吃那樣。我想每一餐一定都使孔太太大傷腦筋。素菜可能不夠多,肉可能切得不夠正。這些事情如果她有時間,她倒可以注意。但他堅持要飲家釀的酒,吃家制的干肉。有一天當她家里的肉脯已經用完,她不得不急于在外面買,卻發見他拒絕吃現成的肉脯時,她已經打了一半主意要离開這位 “偉大”、難以侍候、且好吵鬧的學者。等到她再發現她的丈夫因為她忘記把姜放在桌上而拒絕進食的時候,更加深了她离開的決心。但當有一天她發現這位好人因為肉切得不夠方正而拒絕食用,她只有走開讓他去找每次切肉都能切得四四方方的女人來服侍他。他是一個對食物多么挑剔的人。一种不只是欣賞美食的挑剔,而同時堅持它要弄得适當地送上來。” (Note 1) 哦! 原來聖人也不過是普通人呀! 英女王很少接受訪問, 我想其原因是要保持距離才能保持那種神韻感。 一旦人民認識她越多, 她就變得越平凡了。 聖經論到偉大的先知以利亞, 有這樣一句話, “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 (雅5:17)。 看! 所有人都是有罪有限的凡人。 佈道家葛培禮 (Billy Graham) 述及他曾在匹茲堡市舉行佈道大會的故事。 他剛剛進入酒店的大廳,  就是他和他的幾個同工要在那裡住一週的地方, 他正準備進入升降機, 那裏巳有一班商業人仕正在談話。升降機開始上升,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Life | Leave a comment

When Was Jesus Born? 耶穌在那一天出生?

By TC Lo 盧天賜 (December 20, 2011) <中文版在後> Was Jesus really born on the traditional Christmas day, December 25th? The Bible makes no explicit mention about that. But it does not mean that we couldn’t find clues from the Bibl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