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甚麽會住在這地球上?

By T.C. Lo (盧天賜); September 19, 2016

首先讓我照問題的字面意義來回答。地球是太陽系(甚至很可能是整個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和能夠維持生命的地方。它圍繞太陽的軌迹不是像其它行星一搬的橢圓形,而是非常靠近正圓形,好讓週期性的溫差不會太大,利於各式各樣生命的滋長;地球的大氣層能過濾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線;地球的體積遠小於火星 (Mars) 和木星 (Jupiter),讓小行星(meteoroid ) 和彗星 (comet) 的軌迹偏向這些體積大的星球而免去衝衝地球之險;月球的大小也適宜地穩定地球的自轉和潮水的漲退,使海洋生物的生態獲得平衡。這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Ref. 1) 。我相信地球是上帝特別為人類而設計的 (anthropocentric) 地方。「我們為甚麽會住在這地球上? 」的答案是因為只有地球的環境才能使我們能活著。我想大家都㑹同意我所說的,但我相信這不是問者所期待的答案。然而地球的環境與我的存在的看法也因世界觀 (worldview) 而有大異:

  • 無神論的進化觀: 我所住的地球就是這樣,我之所以存在是因「適者生存」之故而沒有被淘汰。所以我的存在只不过是「物質 + 時間 + 机會」的偶然產品。
  • 有神論的創造觀: 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祂是宇宙的主宰。上帝的旨意是要我存在、所以祂創造一個適合我存在的地方–地球。

前者, 地球是主体、人是客体。在這種無神論的世界觀下, 人是沒有内在價値 (intrinsic value) 的、人是沒有基本生存的目標的。後者, 人是主体、地球是客体。在這種有神論的世界觀下、人是有從創造者賦與的内在價値 (intrinsic value) 、並有創造者所指定的基本生存的目的 (God given purpose) 。

倘若地球不適宜人類生活,我們便不會存在,若我們不存在,連這個問題「我們為甚麽會住在這地球上?」就不會被提出來。然而人内心的深處, 不論你相信有神與否、總会產生這問題、成為历世历代哲學家所探討的問題。

「目的」是一個不證自明 (self-evident) 地被認同為重要的東西。例如果我問一位大學生: 「你為什麼會來到George Mason 大學(GMU)這地方?」他很自然地這樣回答:「我來到這裏是為了作研究工作的。」所以這「我為何在此? 」的問題便提升到「我在此的目的何在?」的問題。

「我們為甚麽會住在這地球上?」這問題,其實是問「我們活在地球上的目的是甚麼?」原本的問題便轉換成另一個更嚴肅的問題了。你的答案完全是關系於你的世界觀。首先容我用聖經的世界觀去回答這問題。然後再用無神論的世界觀去回答同一問題。

聖經的世界觀告訴我們:神是宇宙 (包括地球) 和生命 (包括人類) 的創造者(創世記1:1-27)。我是祂親手創造的。這個受造的觀念便把「我活在地球上的目的何在?」的問題又提升到「我受造的目的是甚麼?」。

我手上拿著一個茶杯。我可斷言這個茶杯是一定有一個製造者使它存在的,它不可能是自自然然地無中生有出現的,它也不是沒有一個開始而是自有永有的。它一定有一位創造者使它存在; 這是我们在現实生活中不能否認的事實。而這個使茶杯存在的創造者必定有一個創造它的目標,就是茶杯被造的目標就是要用來盛茶 (或水)。

不但如此,茶杯也反影出它的設計者的性情。它是為設計者而設計的。杯口圓滑,使飲者嘴唇舒適。杯有耳,使用者容易拿著而不會燙手。茶杯的外表有花紋設計,反影出它的製造者有藝術的意識。茶杯的設計反影出製造者的屬性和心意。茶杯是為人而造。同理, 人是為上帝而造。創造我們的上帝是聖潔的,是榮耀的, 是有思想的,是有道德意識的。我們是被祂所造的, 所以我們人生的目標,應是要反影出創造主的屬性和心意,就是討神 (我們的創造者) 的喜悅和反影祂的性情和榮耀。

這個「我們為甚麽會住在這地球上?」的問題又衍生到一個更基礎性的問題:「首先, 神為甚麽要創造人類?」。有人説, 神是說話的神, 神是慈愛的神,因此祂需要有說話和愛的对象, 所以祂造人 (或天使), 使神有說話和愛的对象。如果這答案是對,那麼在神創造人之前,祂是否無話可說呢? 祂是否沒有辦法表達祂愛的屬性呢? 不錯, 說話和愛都是神位格的屬性、但神是自給自足的 (self-sufficient), 神不需要任何在祂以外的東西使祂的屬性得以表達。事实上、神說話和愛的对象就是祂自己本身。但 (1) 神怎能自己对自己說話呢? (2) 神怎能自己愛自己呢? 這就指出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教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了。即「獨一真神具三位格 (Persons)」。最近, 耶和華見證人 (Jehovah Witnesses 不相信耶穌是神, 更不相信三位一体的聖經啟示)   登門, 我就問他们這两個問題, 他們吱唔一番, 無言以答。可見「三位一体 Trinity」的奧秘並非是完全不得而知的, 而從這两个個問题使我们对此真理可畧知一二。回到這個問題: 「神為甚麽要創造人類? 」我的答䅁很簡單, 就是:「我不知道!」。我雖然不知道、但我知道我既存在, 我就應活出一個神所賦予的目的。但如果我沒有活出神所賦予的目的,其後果如何?

茶杯是根據物理學定律而設計的。熱力學 (物理學的一部門)的第二定律說明物質的東西只會變壞而不會變好的。所以茶杯不會自自然然地「進化」到更好, 更名貴,更耐用的。有一天這茶杯會變舊, 甚致漏水了。一個漏水的茶杯,不管它外表看起來还是多漂亮,它不再能達到它原本被製造的目的,它必馬上變成廢物了,其結局是被扔進拉圾桶去,這就是茶杯的「地獄」。一般人到「罪」的領會是犯法或不道德。但聖經对罪的看法是更基礎的, 是更深层的, 就是:「違反被造的目的 (violation of purpose)」。在這意識下,人人都是罪人。

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目的是甚麽? 威斯敏斯特信條(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是用教義問答的型式寫成。它第一個問答題是:

  • 問:甚麼是人生首要的目標?
  • 答:人生首要的目標是「榮耀上帝並永遠享受祂」。

這是一個非常精短的答案。整本聖經都論到神的榮耀和我們如何去榮耀祂。整本聖經也論到神的恩典和我們如何去享受祂的恩典。

提姆凱樂 (Timothy Keller) 在他的書中寫道:

『我們被創造是要活在上帝的園子中,那是我們被造時所應該在的世界,住在那個地方不會與愛分離,也不會有衰殘和疾病。那裡是美好的,因為那是活在上帝的面前,有上帝同在,我們應該在那裡敬拜與事奉祂無限的威嚴,並且也認識,享受並反映他無窮的美麗。那裡才是我們最原本的家鄉,是我們被造所應該在的國度。』(Ref. 2)

但人犯罪之後,情况不同了。因着我們的罪性我們會一天一天地衰老,人的命運如同破漏的茶杯一搬,我們巳成廢物,不能再活在那美好的園子裡,不能榮耀神、也不能享受祂。但上帝愛我們,祂能用超自然的方法,使我們由走向敗壞和死亡的方向,轉變為走向光明的方向。這個棄暗投明的过程,聖經称之為「重生」。重生是返回那美麗的國度的途徑。所以耶穌對尼哥底母說:「你們必須重生」(約3:7) 。並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3:3) 。所以我們「要先求他的國,和祂的義」(約 6:33)。神的國和神的義乃是在在恩典中一切的享受, 我們可以藉耶穌基督而獲得的」。「重生」完全是神的作為, 那麽是否表示我們是無為呢? 不。我们要活出神所賦予的目的的方法就是对神給我們的目的的「回應」。

Ravi Zacharias 在他的自傳中述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Ref. 3):
『如果你去北印度旅行, 你會看到最華麗的莎麗服捲布 (Saris 是印度婦女披裹身上的, 約6碼長)。 結婚時新娘所穿的手織莎麗服是在Varanasi 市製造的。令人驚歎的金, 銀, 紅, 藍色的線穿織在一起, 真是壯觀 。這些引人注目的彩色幾乎像爆竹般爆發出來。所有顏色被織成圖案,令人想起它是從完美的頭腦和完美的一雙手合作成的。

這些莎麗服通常由兩人製成—-父親坐在平臺上,兒子坐在比他底兩級的下面。 父親周圍圍繞着所有的蠶絲線軸, 當他把絲線拉在一起時, 他點一下頭, 兒子以盤腿打坐式坐在地板上, 他便把梭子由一邊移到另一邊作為他對父親點頭的回應 。父子均穿上普通簡單 的衣服。這父子合作的過程再重覆地開始:父親集合一些適當的彩線放在手指間, 他一點頭, 兒子便推穿梭。 他們的手指很靈巧, 他們彎着背作工, 他們的眼注視慢慢呈現的圖案, 事就因父親的點頭而成了。觀察到這是一個長而乏味的程序. 但如果你兩三週後再回來,你便看見華麗的圖案呈現眼前了。試想想: 如果普通的編織者 (ordinary weaver) 尚且能把一大堆彩線製成服裝使穿者的面容美化, 那偉大的編織者 (Grand Weaver) 難道在衪腦海中沒有為你預備一個設計麽? 這設計會使你生色,如同他用你的生命來塑造你, 用他所及的彩線完成他的目標。這個印象提醒我們: 我們在生活中可能只是簡單地推梭子, 但整個設計都在天父的頭腦內, 兒子暫不知圖案如何, 他只知對父親的點頭作回應便了。』

在聖經的世界觀裡, 人生最首要的工作就是回應上帝的旨意。其結果是一幅美麗生命的圖畫。然而神的旨意都在聖經裡面。

但在無神論的世界觀裡, 我們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象。自尼采 (Nietzsche) 高唱「上帝死了」的調子後,他剩下給無神論者的遗贈是:

  • 沒有理由去生存下去 (no reason for being)
  • 沒有道德去擁護 (no morality to espouse)
  • 生命沒有意義 (no meaning to life)
  • 死後沒有盼望 (and no hope beyond the grave)

以上是無神論哲學羅素 (Bertrand Russell) 和赫胥黎 (Huxley) 的話。人每一項的努力都是以盼望為動力 的。但如果生命本身是無盼望, 人的努力和專心會被縮短,而現在的時刻會在無收益的永恆中成為浪費。 (Ref. 4)

我們面对一個不可忽畧的世界觀的選擇 (Ref. 5):

  • 人是甚麼? 神照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 乃是照祂的知識, 公義, 聖潔所造, 並賜予管理萬物的權柄。人是全能者的兒女, 人對生命有神所任命的目標和對此使命的履行責任。 人是命定與神在天堂中永遠與衪同在的。 這是一個答案。
  • 另外一個頗不同的答案是: 人是非常複雜的動物, 是與人猿有親緣關係的. 由原始的 化學分泌物, 經時間和機遇的連鎖進化, 變成分子和氨基酸 (amino acids—the building blocks of life), 然後侷促不安地從古海中蠕動上來, 再爬上樹上, 然後從樹上下來, 瞧呀! 我們在這裏, 是黑猩猩的堂兄弟姊妹, 是天竺鼠和老鼠的遠親。

你認為那一個答案比較合理呢?

References:

  1. “The Case for a Creator (Student Edition)” by Lee Strobel; pp. 51-52.
  2. “The Prodigal God” by Timothy Keller. 筆者是參考其中文譯本,「一掷千金的上帝」,呂允智譯;p. 88.
  3. “Walking from East to West” by Ravi Zacharias; p. 27.
  4. “The Face of Atheism” by Ravi Zacharias; p.98.
  5. “What If Jesus Had Never Been Born?” by D. James Kennedy; p. 231.

About Tin-chee Lo

Graduated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Retired from IBM as engineer, scientist, and inventor since 2006. • Training: Computer Enginee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ircuit design, Memory design, Logic design, system-on-a-chip). • Interests after retirement: Christian apologetics, writing and teaching, and the art of painting.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