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56:3-4》中的難題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上主日牧師的講道涉及這段經文。在《以賽亞56:3-7》中,上帝說,「我現在可以使用太監來事奉我,他們不再是天國中的廢人,像 “枯樹” 一搬。只要他們作我所喜悅的事,他們就可以參與宗教事務。」

這幾節經文讓我一開始便思緒萬千, 腦海中浮現出五個問題,期待牧師在講道中提供答案:

1* 當上帝讓被閹割的男人事奉時,這便暗示以前上帝曾經禁止過他們事奉。這有聖經根據嗎?

2* 如有,原因何在?

3* 以賽亞先知宣告廢除禁令,是否代表那位「昨天,今天,永遠, 都是不改變」的上帝竟然改變祂的旨意嗎?

4* 這改變的原因何在?

5* 這改變的原因與原先設定禁令的原因是否矛盾?

但可能因牧師所強調的重點不同,所以他對這些問題沒有正式回答。然而我却認為若不明白這幾句經文的背景,我們就失去了深入欣賞上帝的恩典和憐憫的機會。以下是我對這五個問題的思考:

1* 在《以賽亞書56:3-4》之前上帝真的有這種規定嗎?

答案是「有」!在《申命記23:1》中,上帝指示那些被閹割的男人不可進入耶和華的會中參與宗教事務。

2* 這種規定的原因何在?

首先,我們必須相信,這個禁令一定有些屬靈的教導在其中。根據以下的經文,這個禁令是有預表性的。

《利未記22:21-22 》說到祭司所獻的牛羊必需是無殘疾的,才能使他們的祭品蒙神的悅納。

現在把無殘疾的牛羊,延伸到獻祭的人身上。《利未記21:16-23》明確地說明:亞倫世世代代的的後裔 (祭司)、凡在他們中間有殘疾的、雖然有成為祭司的可能性,都不可近前來履行宗教的活動。

現在再把無殘疾的祭司, 延伸到上帝子民身上。《申命記23:1》表明若他們中間凡有身體缺陷的、例如那些沒有生殖能力的太監,都不可近前來參予聖工。

從這三處經文,我們可以提煉出一個屬靈的預表原則,就是「身體的缺陷」在舊約時代是可以用來 “比喻” 成「屬靈的缺陷。」正是因爲這個原則,上帝制定這種規定表明祂的聖潔。

這種 “比喻” 法,在新約中得到了肯定: 《彼得前書1:19》論到「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這裡的「如同」就是「被比喻為」之意。這「比喻」的最深層的意義,就是預表只有無罪的基督,才能完成救贖之功。

3* 上帝可以改變祂的旨意嗎?

上帝的「不變性 (immutability)」是指祂的屬性 (本質) 是不可能會改變的。祂的屬性從永恆到永恆都沒有任何轉動的影兒。然而我們的上帝是一位「有感情的」的上帝,祂相應人對祂的態度,作出適当的調整。這是指上帝對人的態度的改變,而不是祂屬性的改變。所以我們對上帝的旨意必須對「可改變」和「絕不改變」作出區分。前者是因環境,時間,或人心的更新變化而有所協調,作過父母親的人都明白我在說的是甚麼。而後者則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不變原則,如「基督的再來」的旨意必能成就,與人的相信或順服毫無關係。「十誡」也是古往今來都有效的,與人的順服否毫無關係。

4* 為何原先「被閹割的人不能事奉」的禁令現在可以廢除呢?

因爲原先的「禁令」不是一個「絕對不能改變」的上帝旨意。再者,那禁令是一個比喻。原先的禁令是摩西律法的一部份。此類律法是在以色列人即將佔領迦南地之前頒布的。當時迦南地充滿異教崇拜的習俗和實踐,這些都是必須嚴格禁止的。任何象徵屬靈的缺陷或反叛上帝的事物,都佔著最高優先次序去嚴禁之。如今數百年後,在到了以賽亞時代,他們對這個屬靈原則也不知已經聽了多少遍,現在上帝是要把這個原則提升到另一個更高的啟示層次,所以上帝慷慨地允許任何愛他的人,不管他們的身體特徵如何或種族的差異如何,上帝都讓他們進入聖殿敬拜祂;太監們也因此被解放了。其實不只是太監,連那些凡「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也包括在內。耶穌也同意這個禁令的解除。在《馬太19:12》中,耶穌接納「為天國的緣故自閹的人」去事奉祂。「為天國的緣故」就是以賽亞書所指的「行上帝所喜悅的事」的人。在新約中那位「埃提阿伯的太監」是第一個被記載在新約中重生得救的人。據歷史,他對非洲的福音事工的發展起了深遠的作用。

5* 這改變的原因與原先設定禁令的原因是否矛盾?

完全沒有矛盾。禁令的原意是指向基督的聖潔和無罪,以「無殘疾」來表達救主的資格和反映我們的有罪和無能; 禁令的消除,乃在代表上帝的恩慈。两者没有抵觸。

About Tin-chee Lo

Graduated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Retired from IBM as engineer, scientist, and inventor since 2006. • Training: Computer Enginee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ircuit design, Memory design, Logic design, system-on-a-chip). Holder of 20 U.S. patents. • Interests after retirement: Christian apologetics, writing and teaching, and the art of painting.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