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得救 (How can we be saved)?

[Summary in English at the end]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April 17, 2020

在熱心傳福音的人們中有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寓道故事:「失落的人類被視為是無法游泳的溺水者。 他經過數次的浮浮沉沉掙扎,知道如果他再次沈下去,他便會溺死。 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上帝丟給他一個救生圈。 仁慈的上帝真的拋出了救生索,索端係着一個救生圈, 並且精確地扔到溺者伸手所及的邊緣。 該溺者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抓住這個救生圈。 只要他決定抓住救生圈,上帝就會把他拖上岸, 他就得救了。但如果他拒絕救生圈,他肯定會滅亡。」

這故事説出神極大的作為和恩典 (99.99%), 而人只付出微不足道 (0.01%) 的努力, 就可獲得救恩。而且也論到人的自由意志和責任,非常精闢。故事雖動人,也似乎很另人信服, 但它不附合聖經的教導,問題出于那 0.01%人的努力。現正讓我們先看看聖經怎樣説。在此只選兩節 (See Appendix):
• 「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以弗所書2:5)」
•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以弗所書2:8)」

這兩處的經文告訴我們: 我們生下來有原罪 (original sin), 所以我們都是罪人。聖經也説, 罪的工價乃是死, 所以天然人在屬靈上是死人,死在罪惡過犯當中。既是死人,就不會, 也不可能, 愛慕和明白屬靈的事。因此,神對祂的選民(被神揀選的人)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先把他們救活, 這就稱為「重生」, 就是有屬靈的生命。人有了屬靈的生命之後,便能作出合理正當的決擇。首先, 他看到以前看不到的, 就是自己有罪, 開始知道需要救主的赦免。神就賜給他們信心作禮物,憑著這個禮物,透過救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已經成就了的救恩,我們就得救了。這就是得救的過程。

根據這個觀念,有具大的聖經根据 (Refer. 6), 讓我把上面的故事改編如下:

「失落的人類被視為是不憧游泳的溺水者。 他經過數次的浮浮沉沉掙扎,終於溺死了。 但上帝揀選他,憐憫他,恩待他,就使他復活過來。以前昏暗的理性現正清醒了。他知道他需要救主。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上帝丟給他一個救生圈。 仁慈的上帝真的拋出了祂早就預備好了的救生索,索端係着一個救生圈, 並且精確地扔到了溺者伸手所及的邊緣。 該溺者惟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相信這是唯一的生路, 便用他更新過的自由意志, 抓住這個救生圈。上帝就把他拖上岸, 他就得救了。他那更新過的頭腦是清醒的,不是像以前的昏暗, 用他更新過的自由意志,作出明智的決定, 所以他絕不會拒絕救生圈,他肯定會伸手抓住它, 使獲救在握。」

現在我們用神學的語言,重述上面一段話: 神學家 R.C. Sproul 在他的書 (Ref. 1) 中寫道: “重生不是人信心所結的果子, 重生是在信心之先, 它是信心的必要條件。我們天然的意志是不會傾慕重生的, 不願也不可能與聖靈同工, 使重生得以實現 (p.162)”. 所以, “未重生的人不會有揀選基督的意願 (p.155)。” 如果重生完全是神的工作, 那麽神要重生誰呢? 這就牽涉到預定論了。Sproul 又指出: “神的預定是根據神的揀選, 而不是人的揀選(p.154)。” 因此, “救恩屬於神, 也出於神 (p.152)。” 當一個人被重生時,神就賜給他信心作禮物, 藉著這個信心,我們就被稱義了。稱義就是:我們雖然沒有內在的義 (intrinsic righteousness),但神卻把基督的義「算為」我們的意,我們在法律的立場上,便是「義人」了。這就是神學上的「歸算」論 (doctrine of imputation)。同時在另一方面,我們內在的罪也「歸算」給耶穌,使本來無罪(sinless) 的耶穌成了擔當我們的罪的代罪羔羊。這兩個觀念, 合起來, 在神學上被統稱為「雙重的歸算 (double imputation)」, 是聖經中重要的教義 (doctrine)之一。

當我們說 “重生先於信心 (regeneration precedes faith”,這不是指時間上的先後問題, 乃是指因果的 (或邏輯上的) 次序問題。在時間上, 重生與獲得信心是同時發生的, 重生是神把祂自己的生命的種子放在我們裡面, 是我們永生的始點。 所以人一旦重生, 他就得救了。 這個微弱的生命, 不為人所見, 甚至自己開始時也不一定能察覺, 但當這微小的信心漸漸長大 (神人同工的結果), 外在的表現便慢慢顯明了。所以從人來看, 重生與得救好似是有一段時間, 其實是同時發生。一個剛剛重生的人, 甚至也會拒絕外在的呼召 (external calling), 因為 “人可以聽到福音的外在呼召而拒絕之, 但是神內在的呼召(internal calling) 永遠有效 (p.160)。” 總括上述, 我們可以用下圖來表明救恩的邏輯:

• 「重生=》信心=》稱義=》成聖 =》得榮」 (p.163)
• 「重生=》信心=》稱義」 是因果次序, 三者全是神的工作,是同時發生在一刻。
• 「稱義」, 我們巳説過, 完全是神的工作。
• 「成聖 (sanctification)」是神人合作的過程,人是以善行表明他巳重生、這是一生之久的功夫。雖然人要參與, 但也是神的恩典。因為我們「既靠聖靈得生,就必靠聖靈行事。」
• 「得榮耀」是最後的步驟。到我們離世那一天, 我們也不能完全聖潔。神就賜祂的兒女一個最後且最大的恩典, 使他全然成聖。人若不聖潔就不能見神的面, 那刻,靠著這榮耀的恩典,我們便可以與主面對面了。所以保羅説,我若離世,是「好得無比」, 但若神留我在世上, 我就盡己力傳福音,作基督復活的見證人。
• 「稱義=》成聖=》得榮」是時間的次序, 是有先後的。

說到這裡,我們並非沒有難題,其中一個是:既然救恩是基於神的揀選, 那麼人的責任何在?

這樣是千古難題。D.A Carson 介紹一個所謂 “並立共處 (Compatibilism)” 的觀念 (Ref. 2) 。R.C. Sproul 也詳論此題目 (Ref. 3) 。李定武牧把它譯為「同步發生論」(Ref. 4) 。其重點就是, 聖經無論在整体上, 或有時在特定文本 (specific text) 上, 預先假設了两項無可否定的真確提議 (propositions):

• 神是絕對全權 (absolute sovereign), 但祂的全權並無削減人的責任。
• 人有道德上的責任—但人必需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然而更甚的是, 我們對責任的忠心與否,絕不會成為神的 “揀選的旨意” 的依賴的條件 (never functions so as to make God absolutely contingent)。

基督徒都同意上述兩點。但兩者的關係卻無法「完完全全」去了解到人的頭腦認為非常滿意的程度, 這是因為有大量的 “未知數 (unknowns)” 神沒有向我們啓示, 我們無法用人的邏輯把這两提議連貫到完全滿足我們思想的程度。雖然我們暫時無法完全明白 “並立共處” 如何成為真實, 但經文却不斷地內證其真實性。馮秉誠指出, 在追求答案前, 我們必需站在正確的立塲上去解經 (Ref. 5 ), 就是確信聖經是神的啟示, 是無誤, 是前後一致, 是沒有矛盾的。基於此立塲, 我們可斷言這两前題是相輔相成的, 是沒有抵觸的, 是沒有不合邏輯的。正如物理學家相信「光是粒子」也同時相信它是「波浪」一樣合邏輯。 今天, 我們重生得救的人, 只有存感恩的心, 竭力傳福音, 知道 “我今日成了何等的人,都是蒙神的恩才成的 (林前 15:10),” 我們自己知道在重生得救的事上, 是一無可誇的。

最後, 我們要問:既然救恩是基於神的揀選, 那麼我們為甚麼要傳福音?

神命定任何事情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祂也同時命定要達到此目的的方法。這就等於重述祂有至高無上的主權。在救贖的事上也是如此。人得救乃完全本乎神揀選的恩典也藉著人的信。既是揀選,人的信心就一定不是人自發的,墮落人類也無法從自己產生得救的信心,所以得救的信心必然是神所賜的禮物。但神如何把這信心的禮物送給人呢?這是一個方法的問題。但如果方法也是神所命定,那麼我們就要問,「神所命定的方法是甚麼?」聖經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Romans 10:17) 」要人聼道,就必須有人傳道,所以傳福音是必要的。所以,傳福音是把神那「信心的禮物」送到神所揀選的人們。但我們不知道誰是選民,所以我們把這禮物送給所有人,其餘的事神會負責。 這裏我們再次看到「神的全權」與「人的責任」的互動。「神人同工」是整本聖經不斷提到的真理,也說明了聖經中的神是一位願意與人建立關係的神。還有,傳福音是順服的表現,是討神喜悅的方法,因為這是耶穌的命令。所以我們不能因為神的揀選就忽畧了自己傳福音的責任。

Appendix
每個人信了耶穌後, 遲早到會遇到 “豫定論與自由意志” 的挑戰。 我自己對這難題都巳久思不得其解。在沉思中有一天我似乎悟到一點線索。雖然不算是一個完滿的答案, 但至少對我自己而言, 問題的重擔巳大大減輕了。 面對這世紀難題, 容我我借助一些物理現象來嘗試解釋。

近代物理學家認為物質 (如電子, 光子) 同時具有两種形態: 波浪性質和粒子性質. 既是波浪又怎會是粒子呢? 科學家迄今也不能解釋。在某些種實驗 (雙縫干擾 double slits experiment of interference) 中, 一直被人認為是粒子的電子的確以波動形式出現。但在另一個實驗中 (愛因斯坦的光電効應), 一直被人認為是波浪的光線居然以粒子形式 (photon) 出現。沒有人能解釋, 但它們既能解釋絕大部分的物理現象,而且可以精確地應用在科技中,科學家却毫無問題地接受两者皆真 (wave-particle duality) 的結論。

沿著同樣的思路, 我們可以說, 在這世界的實驗室內, 我們的確知道自己是有自由意智去行事的, 我們可以自主地作任何决定, 你能否認嗎? 但在天上的實驗室內, 神的確能施行祂的主權, 祂說, “我要憐憫誰, 就憐憫誰; 我要恩待誰, 就恩待誰.” 我們不盡知天上的實驗室內的事, 只有神知道. 但神知道我們這世界的實驗室內的事. 既然我們在這世界的實驗裏的確經歷到自己自由意志的真實性, 我們就必須對我們的决定負責. 致於在天上實驗室內的事, 我們不能完全知道, 這就是神 “不可捉摸 (Deuteronomy 29:29)” 的一面. 只要我們在存在上和實際上的確可以為自己作任何的决定, 對神那一邊的事明白與否, 在後果方面, 便不重要了, 因為我們在審判枱前是要對自己在這個地球的實驗室內 (即今生) 的决定向神交代, 不能以 “豫定論” 作藉口推罪歸神。

References:

  1. “Essential Truth of the Christian Faith” by R.C. Sproul; pp. 152-155, 162-163.
  2. “How Long, O Lord?” by D.A. Carson; pp. 179-201.
  3. “The Invisible Hand—Do all things really work for good?” by R.C. Sproul; pp. 94-96.
  4. “後現代潮流中的 <心意更新>” by 李定武; pp. 61-62.
  5. “聖經詮釋”, 里程 (a.k.a. 馮秉誠); pp. 63-66.
  6. https://hocl.org/blogs/tincheelo/?p=2091″

Appendix:

以下是五處聖經經文,指出人類是死於罪惡過犯當中:

  1. 羅馬書 6:23:「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
  2. 以弗所書 2:1:「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
  3. 以弗所書 2:5:「就是我們在過犯中死了的時候,他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4. 歌羅西書 2:13:「你們死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情形之中,神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
  5. 提摩太前書 5:6:「但那貪戀奢華的,正在活著的時候就是死了。」

這些經文指出,罪惡過犯導致了屬靈上的死亡,但藉著基督的救贖,我們可以得到永生。

Jesus loves me this I know, for the Bible tells me so

In Christian circles, there is a popular illustration: “A man who cannot swim is thrown into the ocean due to shipwreck. He struggled up and down on the surface of the ocean several times, knowing that if he is to sink down one more time, he will surely die. His only hope is that God may throw him a lifebuoy ring. The loving and merciful God indeed throws a rope at him, with a ring attached to the end of it precisely positions it within the drowning person’s reach. The only thing this man must do is to grab the lifebuoy ring. As long as he grabs it, God will drag him ashore and he is saved. But if he refuses to take such a simple action, he will surely perish.”

This story tells of God’s great work and grace (99.99%), and man can receive salvation with only a negligible amount of effort (0.01%) on his part. It also alluded to man’s free-will and responsibility. Although the story is clever and seemingly logical, it lacks conformity to the teaching of the Bible. The problem lies in that 0.01% human work. Though insignificant quantitatively, it makes a huge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theology. Let us look at the Bible text selected for this discussion:

「But because of His great love for us, God, who is rich in mercy, made us alive with Christ even when we were dead in transgressions–it is by grace you have been saved, through faith–and this not from yourselves, it is the gift of God (Ephesians 2:4-5, 8).」

The text in front of us tells that we all are born sinners. Because the wages of sin is death, so we all are spiritually dead in our sins and transgression. A spiritually dead person will not, and cannot love God and understand spiritual things, he is born to reject God. Therefore, the first thing God must do to this spiritually dead person is to “make him alive with Christ.” This is called Regeneration (or born again). Once alive, this person can and will make right decision as far as salvation is concerned. First, he sees something that he could not see before, that he is a sinner; and immediately he begins to long for the Savior who can forgive his sins. God then gives him a saving-faith as a free gift, a gift not from man, but solely from God. With this gift, through the work of Jesus Christ done on the cross, he is saved.

Based on this biblical concept, let me adapt the above story as follows:

“A lost person is regarded as a swimmer who has been drowned and thoroughly dead already. But God shows mercy on him, treats him gracefully, and does something unthinkable: God brings him back to life. In this man’s previous life, his thinking was futile and his heart was foolish and darkened in every spiritual matter including salvation. But now, He has a renewed life and is able to know and love spiritual things. He realizes that he is in great danger and his only hope is that God would throw him a lifebuoy ring. The merciful God does exactly that by throwing a floating device at his proximity. And he, with a renewed and sober mind, he will never reject God’s offer, but makes a right decision by grabbing the life-saving ring and he is saved forever.”

About Tin-chee Lo

Graduated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Retired from IBM as engineer, scientist, and inventor since 2006. • Training: Computer Enginee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ircuit design, Memory design, Logic design, system-on-a-chip). • Interests after retirement: Christian apologetics, writing and teaching, and the art of painting.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