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ent Posts
Links
Recent Comments
Archives
- April 2025
- March 2025
- February 2025
- January 2025
- December 2024
- September 2024
- August 2024
- July 2024
- June 2024
- April 2024
- March 2024
- February 2024
- January 2024
- December 2023
- November 2023
- October 2023
- July 2023
- June 2023
- May 2023
- March 2023
- February 2023
- January 2023
- December 2022
- November 2022
- September 2022
- July 2022
- June 2022
- May 2022
- January 2022
- December 2021
- November 2021
- October 2021
- September 2021
- August 2021
- June 2021
- May 2021
- April 2021
- March 2021
- December 2020
- November 2020
- October 2020
- September 2020
- July 2020
- June 2020
- May 2020
- April 2020
- March 2020
- February 2020
- December 2019
- November 2019
- July 2019
- May 2019
- February 2019
- December 2018
- August 2018
- May 2018
- March 2018
- January 2018
- November 2017
- September 2017
- August 2017
- June 2017
- March 2017
- February 2017
- January 2017
- November 2016
- October 2016
- September 2016
- August 2016
- July 2016
- June 2016
- May 2016
- March 2016
- February 2016
- December 2015
- November 2015
- October 2015
- August 2015
- July 2015
- June 2015
- May 2015
- April 2015
- March 2015
- February 2015
- January 2015
- December 2014
- November 2014
- September 2014
- August 2014
- June 2014
- May 2014
- April 2014
- March 2014
- December 2013
- November 2013
- September 2013
- August 2013
- July 2013
- June 2013
- April 2013
- March 2013
- February 2013
- January 2013
- December 2012
- November 2012
- October 2012
- September 2012
- August 2012
- July 2012
- June 2012
- May 2012
- April 2012
- March 2012
- February 2012
- January 2012
- December 2011
- November 2011
- October 2011
- September 2011
- August 2011
- July 2011
- June 2011
Categories
Author Archives: Tin-chee Lo
懷念鍾向天牧師
By T.C. Lo (盧天賜); August 7, 2015 我認識鍾向天弟兄有廿年之久。當年他是紐約州立大學的學生(SUNY, New Paltz, NY),而年輕的我是教會大專學生團契的負責人。每個週五晚上,我們都到校園附近一個美國教堂的地下室查經。那時鍾弟兄是中國大陸學生的組長。鍾弟兄和他的太太非常熱心事奉,對研讀聖經非常有興趣,而我很喜歡帶領查經,碰到一位好學的學生,我特別感受到很大的鼓舞。鍾弟兄不但常問問題,多時他也代表其他學生發問。在這個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奠定了我對護教學的興趣和基礎。鍾弟兄夫婦總是有禮貌地稱我為「老師」直到如今。他們在團契中總是第一個到,負責開門,也是最後一個離塲,清潔工作總是他們倆夫婦負責。在團契中像一個小牧師,作為眾人的「僕人-領䄂」的榜樣。畢業後鍾向天一家搬到別的地方工作,以後我們便失去聯絡了。但約在八年前某一天,我和太太到紐約中國城辦雜貨,在路中偶遇到鍾向天夫婦。一談之下,得知鍾弟兄巳經是康州某教會的主任牧師,我真是感到喜出望外。後來他也請我到他的教會講道至少两次。三年後,我與一班同工蒙聖靈帶領,開始植堂,建立「主愛之家」教會。當時我們聚會時間是下午五時,正是方便鍾牧師前來講道的時間,從此他成為我們至少一季一次的客座講員,直至我們聚會時間改為早上為止。在這三年內,鍾牧師講了不少篇道,後來他的講章又加上很多在中國宣教的見證,給我們对大使命的鼓勵不淺。他為人誠懇,每次來教會講道都有師母倍伴着。他倆很受教會弟兄姊妹愛戴。如今鍾牧師安息主懷,享受與主同在的終極性的喜樂。在基督裏的人,肉身的死亡不是人生的終㸃,而是新生命的開始。但仍在世上的人不免傷心,我们祈求聖靈安慰他的親朋戚友,特別是他所親愛的家人。 正當我們教會成立之際,鍾牧師於12/30/2010 送給新教會一首打油詩,向《主爱之家》 成立道喜: “主爱之家”主之家, 爱中培育开新花; 之果硕美经风雨, 家有供应不缺乏。 成於聖靈感召下, 立根聖道无偏差。 道途惟主十字架, 喜从天降传佳话! 這首詩成為我們一針興奮的強心劑。在教會前途未卜的時刻,知道有位神忠誠的僕人在我們後面撐腰,是何等受振作,讓我們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地勇往直前。 又有一次我隨便聊聊問他對我們教會有何指點之言,他没有說甚麽,但他不久給我這樣的一段話: 教会缺什么? 不缺乏雄伟的教堂, 却缺乏健全的体制;不缺乏硬件的建设, 却缺乏软件的投资; 不缺乏每周的讲道, 却缺乏心灵的震撼;不缺乏讲道的口才, 却缺乏圣灵的恩膏; 不缺乏圣经的解释, 却缺乏圣言的滋养;不缺乏圣经的版本, 却缺乏渴慕的态度; 不缺乏听道的热情, 却缺乏行道的心志;不缺乏对神的知识, 却缺乏对神的敬畏; 不缺乏祈祷的话语, 却缺乏祈祷的亲密;不缺乏悦耳的歌唱, 却缺乏心灵的颂赞;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水變酒 (約翰福音2:1-11)
By T.C. Lo (盧天賜); July 20, 2015 ============================================= English Summary: The miracle of “turning water into wine” performed by Jesus is recorded in the Gospel of John 2:1-11. After the narrative is finished, the Bible ends it with one last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同性戀是常態還是變態?
By T.C. Lo (盧天賜); July 18, 2015 「常態」就是正常的狀態(normality)。常態的相反是「非常態」(abnormality),讓我用「變態」一詞作代表。然而「變態」一詞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領會。就好像弓箭手向靶射箭一般:射中圓心只有一種情形,但射不中圓心的式樣卻變化多端。如果射中圓心稱為常態,那麼射不中圓心便是千變萬化的變態。所以變態不是一點,而是一個很闊的尺度,或程度上的漸變 (gradation)。作家和神學家 G.K. Chesterton 說,「只有一種站立的角度,但有無數的跌倒的形態(There are many angles at which you can fall and only one angle at which you can stand straight)」。所以,變態可以是輕微無道德含義的反常,漸進到涉及道德的邪癖。 同性戀是常態還是變態? 這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它的答案與所有因同性婚姻所衍生出來的一切錯綜複習的問題有關。我對這問題的簡單而直接的回答是:同性戀是一種變態而非常態。 這就好像一個成年人他只有兩呎高或超過九呎高, 這都是被視為變態;我們不能說這是常態。同樣地, 又好像一個人生下來手掌有六個手指或只有四個手指;這都是被視為變態;我們不能說這是常態。但這種變態是無道德上的涵義的。我們會對他們的畸形感到同情,我們也應該幫助他們過正常人的生活,我們也應該尊重他們,但我們不能説他們的狀態是常態。譲我用三個理由來支持同性戀是變態的説法。 男人和女人在生理學上的結構是互補而相合的。這是一個最強烈的「設計」的證據。從男人女人其到雌雄動物的身體構造,我們都可以看見生物學上的美麗設計。這種互相補足 (sexual complementary),是相套的而不是單獨自存的,是互相成為完滿的,這設計的天衣無縫是不容爭議的,是公認為最自然的和最和諧的。再者,男女結婚也是為了繁衍後代,維持人類生生不息。這是造物主創造的目的和心意,同時也給人類享受性愛快樂的恩典。同性婚姻絶無這種「設計」的特色和繁衍後代的可能性,所以是非自然的。 不附合自然的狀態就是變態。在此我必須指出天生是同性戀者只不过是總人口的 1%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為何那麽多中國人不相信上帝?
By 盧天賜 (TC Lo); July 14, 2015 無神論思想的長期慢慢灌輸, 造成中國同胞接受福音的絆腳石. 大部份相信無神論的人仕都是受了文化, 傳统, 與教育的影响, 很少人深思自己所相信的根據何在. 再加上过去一百多年中国人所飽受的内憂外患,使人懷疑上帝的存在。無神論者常用下面的邏輯作為 “證明” 神不存的推理 (Ref. 1): 世上有邪惡. 如果有上帝, 衪一定會對邪惡有所限制. 邪惡並沒有受到限制. 因此上帝必定不存在. 注意第三個前提, 它並非是個不言而喻的公理, 而是從某種個人的預想中演繹出來的說法, 它是沒有歸納性的支持的. 邪惡真的沒有受到限制嗎? 如果第三個前提改為 “邪惡並沒有 <照我的想法> 受到限制”, 這樣的前提是無法產生第四點的結論的. 所以當無神論者說 “邪惡並沒有受到限制”, 它巳經隱藏了 “上帝不存在” 的結論. 前提隱藏結論的邏輯是被稱為 “循環邏輯 … Continue reading
【情理相依】讀後感
By T.C. Lo (盧天賜) June 11, 2015 當我讀完這本書後,留在腦海中最深刻的印象是「三位一體」 的基督徒倫理 (Christian ethics) 方法。在這裏我們不是談論三位一體 (Trinity) 的系统神學教義, 我們只是借用三位一體這個易記的名詞作為討論基督徒倫理诀擇的橋樑。 [三位一體] 的基督徒倫理 (Christian ethics) 是指我們必須從四種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研究和處理複雜的倫理衝突 (conflict), 這四種角度分別以 聖父, 聖子, 和聖靈的獨特工作 和人的理性分析代表之: 聖父 (The Holy Father)—-是滿有權威, 衪是一切事情的終極標準 (ultimate standard). 並且衪己經藉著聖經把這些標準記載下來. 因此, 聖經所記載的道德原則 (moral principles) 是具有客觀的規範標準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人的學問與神的晵示
By T.C. Lo (盧天賜); May 14, 2015 學問代表人的智慧. 神的啟示顯示神的智慧. 兩者不能相比. 但把兩者的特色作比較時, 便更顯出神的智慧的越超性. 遠志明在他的書 (Note 1) 中把人的學問和神的啟示的特色作一比較: 學問 啟示 無知的向有知的學習, 求問 有知的向無知的啓發, 誘導 追求學問是主動的 領受啟示是被動的 學問擺明了人人可學 啟示卻內含著非人人能懂 善積學問者靠勤奮而充實 善得啟示者靠謙卑而虛已 大學問在於才 大啟示在於靈 學問越積越濃 啟示越得越淡 學問淵博到出口成章 啟示精深到啞口無言 有了大學問了不起 得了大啟示就不見了 道: 人憑智慧學問是不能企及的 道: 神將自己啟示給人,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囋美的能力
By T.C. Lo (盧天賜); April 23, 2015 如果 “文筆比刀劍更有能力 (Ref. 1)”, 那麼 “讚美比文筆還要更有能力”. 有一次 Bill Bright, 就是巳故的校園團契 (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創辦人, 準備去一個地方講道. 事前他獲得一些不好的祕密消息, 就是有一群流氓計劃在他的演講中破壞秩序. 但他順服聖靈的帶領, 剛強壯膽, 仍去講道. 當他講道講到一半時, 會中有開始動亂的跡象, Bright 牧師叫大家唱 Hallelujahs (註) 囋美神, 歌聲一發, 結成團伙的歹徒一個一個的慢慢退去, 敬拜聚會順利進行 (Ref. 2).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耶穌基督的獨特性和超越性
By T.C. Lo (盧天賜); April 7, 2015 世上宗教林立,要完全明白每一個宗教的詳細內容, 窮盡一生也無法完全了解。但好像拼圖片一般,我們不需要每一塊圖片都要放進去,才能知道這拼圖的大主題是甚麼東西,只要有足夠的拼圖片放對適當的位置,我們便有把握知道這幅圖畫的主題。研究宗教也是如此。從鳥瞰得來的宏觀,宗教可分兩類:人本宗教和啓示宗教。人本宗教是「人找神」。啓示宗教是「神找人」。問題是那一類宗教比較合理呢?「人找神」的方法如瞎子摸象,各有各的意見,各人只看到象的某一小部分。唯有那明眼的人才知道象的真相。若沒有明眼的人,就沒有「瞎子摸象」的故事。明眼人就是象的真相的啓示者。可見啓示的宗教比人本宗教更為合理。聖經内所表達的基督教是啓示宗教,這是基督教獨特處之一。然而歷史上有不少人認為上帝巳向他個人啓示了,憑著那人主觀的經歷創造了一些宗教。所以這類的啓示其實也是屬於以人為本,只是冠以「啓示」一詞而矣。但是聖經中的啓示是多次多方的,是透過多人(四十多位不同背景的提筆者)的,是經過長時間(1400年)的。這種啓示有歷史的格構,有主觀的內證,也有在聖經以外的客觀外證,有預言的應驗,有考古學的支持。所以聖經中的基督教是受過真理考驗的宗教,因此它是合理的,是可信的。 聖經使徒行傳有這㨾一句權威性的宣告:「除祂 (指耶穌基督) 以外,别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别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Acts 4:12)。」如果這個宣告是絕對的真實,那麼基督一定是獨特的,是超越一切的,是無與倫比的。在此,我们可以提供耶穌基督的六項獨特性。 源於天, 童女所生; 神人二性 約翰福音1:35-44 記載了一個故事: 35 再 次 日 , 約 翰 同 兩 個 門 徒 站 在 那裏 。 36 他 見 耶 穌 行 走 … Continue reading
基督徒會犯褻瀆聖靈的罪嗎?
By T.C. Lo (盧天賜); March 31, 2015 “我 (耶穌) 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 (可3:28-29) 這是一句令人不安的經節. 褻瀆聖靈 (blasphemy against the Holy Spirit) 是甚麼意思呢? 我究竟有沒有犯過這罪呢? 這是使基督徒神經紊亂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問, 耶穌為甚麼要說這句話? 答案就在 (可3:30). 這話是因為他們 (指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 說:“他 (耶穌) 是被污鬼附著的。” 令人恐懼的是, 說這句話的人居然是宗教領袖, 他們指控耶穌之所以能趕鬼, 是因為衪與鬼王撤但聯盟. 他們把神的工作歸咎於邪靈的能力. 這就把他們的內心顯露出來了. 耶穌斷言他們的罪是明知故犯的, 因為這是不合邏輯學的說法: • 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這豈非是自殺的行動嗎?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eave a comment
A Glimpse of Existentialism
By T.C. Lo (盧天賜); March 6, 2015 Jean-Paul Sartre was an atheist. One of his reasons for not believing the existence of God appears weird to my mind. R.C. Sproul in his book “The Consequences of Ideas” wrote the following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過 “羊” 年的感想 (The Year of the Sheep)
By T.C. Lo (盧天賜); February 19, 2015 (There is an English summery for English readers) 今天是羊年初一,我是在羊年出生的,所以心中有特别的感受。 遠志明 (Ref. 1) 認為 “看待中國歷史, 可以有三種角度: 以己觀之, 以人觀之, 以道觀之。 國門未開之時, 唯一的歷史觀是: 以己觀之。史論褒貶, 均是自己比照自己, 如〈史記〉及後世各代史。 近代東西方接觸後, 發現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 便引發了以人觀之。 人類不是宇宙中一個孤立的存在。冥冥天道对人類生存方式的預設和介入,正像陽光, 大地, 空氣之於人類, 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英国著名史學家湯因比 (Arnold J.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Leave a comment
在動蕩中誕生的初期使徒教會
By T.C. Lo (盧天賜); January 26, 2015 初期教會是個在動蕩中誕生的教會。然而她也是一個在使徒領導下的興旺教會。甚麼是她成長的秘訣呢?我们要從聖經中尋找答案。 使徒行傳 (Acts 2:42-47) 42他們都專注於使徒的教導和彼此的團契,擘餅和祈禱。43眾人都心存敬畏;使徒們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44信的人都聚在一處,凡物公用,45又賣了田產和家業,照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分給他們。46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聖殿裏敬拜,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坦誠的心用飯,47讚美上帝,得全體百姓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他們都專注於使徒的教導 (Acts 2:42) 「使徒的教導」在NKJV 版本中譯作「使徒的教義 Apostles’ doctrine」。在 NIV版本中則譯作「Apostles’ teaching」與中文同義。 很多人認為「教義」是個可怕的字眼,是學者和神學家的専利,非一般基督徒應注意的事。很多人說,「不要和我談教義,我不需要教義,我只需要耶穌。」問題是,如果你對教義一無所知,你又如何能真正認識耶穌? 祂是你想像力中的耶穌? 祂只是一位老師,一位先知的耶穌? 祂是西方通靈的泛神論者的(Pantheists of the Western Spirituality) 耶穌? Oprah Winfrey 的耶穌?— 不相信祂來到世界是為了我們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 也不相信祂是唯一通天的道路。 Deepak Chopra 的耶穌?— 相信耶穌是一位通靈的嚮導(spiritual guide),幫助別人逹到啓蒙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eave a comment
創造 VS. 進化
By T.C. Lo (盧天賜) ;January 14, 2015 無神論者,古今中外不乏其人。他們不信上帝的存在。但自九一一事件後,新一代的無神論者崛起,其中以英國的Richard Dawkins為首, 他被稱為達爾文的「牛頭犬」。除他以外還有Christopher Hitchens, Sam Harris, Daniel Dennett, Victor Stenger等人。這一批新無神論者 (New Atheists) 著書立說,虛張聲勢,有幹勁地改變過去無神論者的溫和態度,不願單單滿足於不接受神的存在,進而積極地攻擊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並揚言以鏟除宗教為己任,藉此造「褔」人類。 (Ref. 1) 最近有一部電影名為「關乎信仰 A Matter of Faith」。故事 (Ref. 2) 的開始是描述一個在虔誠基督教家庭中長大的年青少女,現在要離家上大學了。父母懐著充足的信心,毫無準備地深信女兒在多年按照聖經的教養下,屬靈生命一定穩固不移。女兒的頭一堂課是生物學。教授是位口才出眾,富有幽默感,貌似 Dr. Dawkins, 甚被學生愛慕。他第一句話是,「進化論是真理;是科學;生命不必再用上帝去解釋。」第二堂課是哲學簡介。教授身穿長長的黑袍,留著垂肩的镸髪,開宗明義地宣告,「良善的上帝怎會創造罪惡?」 「愛和憐憫的上帝怎能譲苦難存在世上?」第三堂課是社會學,是一位女教授,她斷言,「在現處的多元社會中 (Pluralistic society),我們怎能相信單單只有一條道路通往天堂?」懷疑的種子巳深深地種在這位少女的心田內,等待發芽。在課堂外,她又受到同學們的同儕壓力和譏諷,不能不使這純潔的心靈受到莫大的困擾。她晚上在想,教授們的論㸃不可能錯罷!我大部份的同學也同意教授們的見解呀!我懷疑我所信的是真的嗎? 基督徒的挑戰是:教會如何提供給這群年輕的大學生對真理的肯定和信心?我们如何爲真理辯護?首先我們要認識清楚,態度在理性之先。其次是明白自己的角色。現在讓我作兩項不為人所知的宣告作為開塲白: “每一個人都是神學家”—真的嗎?當有人問你,「耶穌為何要死在十字架上?」只要你一開口回答,你便馬上是神學家了。 “毎一個人都是辯教學家”—真的嗎?當有人問你,「你為什麼信耶穌?」只要你一開口回答,你便馬上是辯教學家了。 所以問題不是你是否神學家或辯教學家。問題只是你是否一位好的神學家或一位好的辯教學家。當然,當你向別人解釋聖經時或介紹你的的信仰時,如果你帶着一個希望那人信耶穌的心態,你就是一位傳福音的使者了。然而,不論你是神學家或護教學家,當人們把基督教信仰的難題呈現在你面前時,不要忘記問題的後面是有一位「發問者的面孔」。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正在面對生活上的問題或理性上的困惑而爭扎。當人問你,「我當作甚麼才能得救?」傳福音者不但要把福音告訴他聽,還要把福音給他看;意即傳福音者必須把福音活出來才能使他所講的被别人接受。有位人仕 … Continue reading
聖誕節的話題
By T.C. Lo (盧天賜); December 25, 2014 第一個聖誕節的話題是 「耶穌在那一天誕生?」。 論到耶稣的生日,在 Lee Strobel 的書 (Ref.1; p.20) 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歷史並無凖確地確定耶稣在那一 天誕生。很可能是在春天,因為春季宜於牧羊人在夜間看守羊群 (參看路加福音2:8) 而且春天也是母羊產子的季節。其实在主後200年間,有神學家曾斷定耶稣是在五月廿日出生。宗教專欄新聞記者 (Journalist Terry Mattingly) 曾說,有人主張耶稣是在三月或四月間出生的。其实這類的推測对初期教會而言是視為不重要的,因為當時基督徒所重視的乃是元月六日的聖顯節Epiphany, 也就是紀念耶稣受浸禮的日子。 及至主後385年,教宗朱利阿斯一世 (Pope Julius I) 宣告十二月廿五為慶祝救主誕生的節日。其部份原因是以此日是當時教會向信奉羅馬農神的異教徒挑戰。因為此等異教徒常在此日向羅馬神祗(Saturnalia) 膜拜並藉此机会狂歡作樂,在社會上大行其喧鬧並放蕩行淫之道。” 其實聖誕節應該是那一天並非重要,這绝非神學上或教義上的論題。但我们也可以從聖經經文中作些演繹式的推斷。請参看本blog中另一文章: “https://hocl.org/blogs/tincheelo/?p=253” 另一個聖誕節的話題是「聖誕星 Christmas Star」: Lee Strobel in hi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Leave a comment
懷疑與信心 (Doubt and Faith)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December 9, 2014 在他的「照我本相」自傳中 (Ref. 1; pp.45, 98-99, 135-140) ,葛培禮 (Billy Graham) 述說了一個他個人的天路歷程中的一個屬靈爭扎的故事。在他事工萌芽時期,他有一位傳道的同工名譚普頓 (Chuck Templeton)。這位口才出衆,頭腦精明,精通歷史,甚另葛培禮佩服,兩人成為契友,工作愉樂都常在一起。當時葛培禮巳是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的校長,但他因沒有博士學位,促使他于1949年決定停職兩年,努力從事拿學位的願望。在此期間,譚普頓是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一所教會事奉,並「在青年奉獻基督 Youth for Christ (YFC)」的機構參與事工。于1946年,譚氏觪職,進美國普林斯敦大學的神學院進修。由於他熱愛理性主意 (Intellectualism),在校第一年便遇到嚴重的神學困難,乃是関乎聖經杈威 (authority of the Scripture) 等問題。在學術環境中,葛培禮也讀了不少「新派神學 (neo-orthodoxy)」的書籍,否定傳統自由主義 (old liberalism) 的看法,把新的解釋套在傳統的神學的名詞上。兩人常常有討論,企圖要趕上廿一世紀的潮流。 在1946年至1949年間,譚普頓不斷地對葛培禮在思想上作出挑戰:「老友,你巳落伍50年了;現代人已經不信你的保守思想了;你的信心太幼稚了;你的言語巳經與時代脫節;你應開始學習新術語才有成功的機會。」葛培禮感到非常困擾。他想,「我现在所讀到的與我自幼所學到的背道而馳。我對基要福音,基督的神性毫無問題,但至於「聖經是完全可信嗎?」,「聖經真的是神所默示的嗎?」,「聖經真俱有絕對的權威嗎?」,這些問題成為葛培禮在理性上,屬靈上,和情緒上的包服。更另葛培禮困惑的是,他想:「如果我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而有這些疑惑,也不怪,但是我現在是個校長呀?當我決定接納校長之職時,我豈非簽了同意他們的信仰表白嗎?」葛培禮站在屬靈的十字口當中。繼續往前事奉主?還是辭退校長職位,不再傳道嗎?他說,「我現在只有三十嵗,改行未晚呀!」 在這屬靈爭扎之前,葛培禮早已答應被邀在1949年底的「大學年終簡報會議Annual College Briefing … Continue reading
簡易讀經法
By T.C. Lo (盧天賜); November 26, 2014 新的一年将至, 不少基督徒正在立定心志要把聖經在未来一年内讀完一遍, 但有多少人能成功呢?虎頭蛇尾者的失敗原因何在? 讀創世記就差不多好像讀小說一般. 它幾乎是敘事體的歷史和傳記文學. 它述及一些重要人物—-如挪亞, 亞伯拉罕, 雅各, 和約瑟—-的重要事件. 出埃及記同樣地吸引住人的興趣; 它述及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的辛酸故事及他們如何在摩西的領導下釋放出來. 摩西與法老的角逐是很有刺激性的. 但是, 當我們進入利末記, 每件事都改變了. 讀那些有關禮儀, 献祭, 和潔淨之禮是很困難的, 因為這些事好似與我們今天的生活脫節. 我們的讀經計劃就在這時崩潰了. 一旦進入利末記, 我們很快地被全然龐大的資料弄到失落和困惑. 這是一個清晰的資訊超載 (Information overload) 例子. 我們缺乏克服這些困難的指標. 我們都知道處理大量資訊 (時期, 人物, 事件, 及其它) 的第一步就是要設計一個資訊分類的架構,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Leave a comment
如何在反基督教文化中回答問題
By T.C.Lo (盧天賜); September 18, 2014 聖經的真理是絶對的,絕對的真理是有排它性的。那是否代表凡有関真理的問題,就只有一個答案?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答案只有一個,那麼不論是誰發問,都應該是那個答案就是了。但耶穌給人的答案好似是因人而異。當尼哥㡳母夜間來訪耶穌時,他問道,「夫子,我該作甚麼才能承受永生?」耶穌回答道,「你必須重生。」但當少年官來問耶穌同樣的問題,耶穌的答案是,「你去變賣你所有的,然後來跟隨我。」我們不能不問為何有兩個迴然不同的答案? 前者是一個誠心追求真理的人,後者是無心追求並想在耶穌面前顕他是個守律法的「義」人。再者每次當耶穌被問時,他總是以另一個問題來回答,為了使發問者回想他發問的動機。「夫子,我們應當納稅嗎?」耶穌的回答是,「銅錢上的像是誰?」又有人問,「良善的夫子,我應如何如何?」耶穌卻反問,「甚麼是良善?」可見回答別人的問題時,我們應該了解發問者的出發點。因為答案是因問者的出發㸃而異的。 當基督徒領䄂在公共塲所被問,「基督徒可以離婚嗎?」或「基督徒同意同性戀嗎?」對一個真誠虛心的發問者,答案可能比較容易回答;但對一個存心扺擋真理並定意設法使你墮落䧟井的人,有時候在反基督教的公共塲所中「不回答」可能是上策。蘇格蘭基督教作家George MacDonald寫道,「給真理一個不愛真理的人,就等於給他更多誤解(和攻擊)的機會。」我們看看耶穌的四個例子吧 (Ref.1): 耶穌被帶到大祭司面前,祭司長和全公會尋找見證要控吿耶穌,為要治死他,卻尋不着證據來定他的罪。他們只好作了一些假證據。後又有幾個人站起來作假見證説,我們聽見他説,我要折毀這人手所造的殿,三日內就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但是耶穌的的確確曾說這樣的話,為什麼説這是假見證呢?這就是他們勵害的地方。他們用了一些真實的真理卻把它用一些虛假的東西包着,巳至他們的見證各不相同。真真假假混在一起。你說它是假,卻有真的成份,你說他是真,它也不全真。這些控告耶穌的人的目的是要定耶穌的死罪。大祭司起來站在中間,問耶穌說,「你甚麼都不回答嗎?」既然謊言已明顕,真理巳死亡,耶穌無需辯護或解釋,沈默無聲才是上策。(馬可14:60) 他們又把耶穌梱綁解去彼拉多。彼拉多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麼?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耶穌直言不諱地承認祂的神性和使命。彼拉多又問耶穌,「你看,他們告你這麽多事,你甚麼都不回答嗎?」大祭司既一口咬定耶穌是叛國,因耶穌自稱為王。一切的辯護均既無效,沈默無聲 (馬可15:5)是上策。 希律王聼見過耶穌曾行過很多異能,只是從未親眼見過。他指望能看他行一件神蹟。於是問他很多的話,耶穌卻一言不答(路加23:8-9)。耶穌知道他的敵人巳決意要除滅他,如果耶穌真的行了一件神蹟,他們又會再要求第二個神蹟,這樣源源不絶,無法滿足他們好奇的試探,那就中了他們的詭計了。 當下彼拉多將耶穌鞭打了,兵丁盡其侮辱之能事,彼拉多又出來對眾人説,「我查不出有他有甚麼罪來。」猶太人回答説,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該死的,因他以自己為上帝的兒子。彼拉多聼了就越發害怕。又進衙門,對耶穌説,「你是那裏來的?」耶穌見救贖之功巳快完成,便卻不回答 (约翰 19:8)。 但從另一角度去看,耶穌的沉默無聲是應驗以赛亞的預言 (53:7) 。然而, 對那些有耳可聽且願意去聽的人,耶穌是有豐富的話語可說的。 有時我在TV或其它媒體看到一些有影響力的教會領導人被人問及同性戀或其它反聖經的社會問題時,他們並未直接回答,甚至支吾以对設法迴避,我即席的反應是「這人無立塲,或這人怕人多過怕神。」經過思考後,我覺得我應該保留一㸃,不要太快論斷才對。一個複雜的問題,用一短句(one liner) 來回答那些定意抵毀聖經的人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每人對你的簡答領會不同,你又再沒有機會一一回應他們的偏見。 政治家可以有裡外不一至的兩種生活;律師可以無恥地濫用法律程序;大學教授可以過一個不道德的生活;醫生可以用他的職業作殺人的借囗;但如果一個牧師稍為越過一些分寸,相對論(道德上)者便以絶對的口氣無情地降怒於這牧師身上。所以我認為對心存敵意的人,向他們傳福音的方法最好是一對一地用溫柔尊敬的態度面談,平時則自己多作準備。在公共塲面要特别小心。直言不諱違不能達到甚麼目標。 Ref. 1: “Jesus Among Other Gods, Youth Edition” by Ravi Zacharias and Kevin Johnson; pag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托爾斯泰
By T.C. Lo (盧天赐); September 9, 2014 今天是托爾斯泰 (Leo Tolstoy) 的186週年生辰。 這位偉大的俄國小說家及哲學家生前是非常富有的. 他的財富是超過一般貪得無厭的人所能夢想的. 他因他的寫作而獲得全球的敬意和讚揚. 但他為人也異常邪惡並以此而自豪. 但他雖名望財富雙存, 內心却被不滿所折磨. 一日他在鄉間散步並遇見一個面上流露着平安, 寧靜和滿足感的貧窮農夫. 托爾斯泰立刻了解到此人雖一無所有但臉上却流露着生活的喜樂. 在數週內, 這位容光煥發的農夫每天盤旋在這富有馳名的托爾斯泰的腦海中. 經過令他痛苦難忍的思考, 他終於理解到他與這農夫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這位窮人認識神而他却不認識. 因此托爾斯泰開始一個旅程使他終被帶到認識基督—-他被不滿所煩憂的問題終獲解答. 後來托爾斯泰說, “認識神和過生活是一體的两面.” 真是一句慧語. 難怪在他的葬禮中, 四萬年青人勇敢地面對人群沿着聖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市的大街跟隨靈柩的行列—是俄國史上前未見過的壯觀—-為這位歷史偉人哀悼. 聖經改变了他的生命。 宗教只是勸人為善, 但力量從何而来?福音與宗教不同,在於福音改變 (transform) 人的生命並给人行善的能力和性情。 References: “Ca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History, Life,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Christianity Among Other Religions
By Tin-chee Lo (卢天赐 T.C. Lo); August 27, 2014 Among all religions in the world, why is only Christianity credible? Many people said, “All religions are fundamentally the same but superficially different (when they come to the matter of outward religious behaviors). … Continue reading
真理是甚麽?
By T.C. Lo (盧天賜); August 4, 2014 耶穌在祂過最後一個逾越節時被解交到巡府彼拉多面前與他有一段密切並個人性的對話。此段話雖簡短但卻意義深長。内容牽涉到耶穌的身份,使命,及祂對真理的看法。当時的情景 (參看約翰福音十八章廿八至四十節) 是這樣: 敵对耶稣的猶太人將耶穌從大祭司該亞法那裡解交到巡府彼多的衙門去, 那時天還早 。這些猶太人卻不肯進衙門 、 恐怕染了污 穢 、 不能喫逾越節的筵席 。彼拉多就只有出來 、 到他們那裡 、 說 、你們控告這人是為甚麼事呢? 他們回答說 、 這人若不是作惡的 、我們就不把他交給你 。彼拉多不願被牽連在此案件中便說 、你們自己帶他去 、 按著你們的律法審問他罷 。 猶 太 人說 、我們要把他處死但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 。雖然群衆當時不知道,但他们的計劃却無意中正在應驗耶穌以前所說他自己將要怎樣死的話 。 彼拉多所担心的不是耶稣的结局乃是自己的政治前途,所以他就進了衙門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Theology
Leave a comment
Can Good Defeat Evil?
By Tin-chee (TC) Lo; June 16, 2014 Last Saturday (June 14, 2014), my wife and I went to the Danbury Mall in Connecticut for a pastime. After we had lunch, she went her way to get her bargain and I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耶穌基督的復活
By T.C. Lo (盧天賜); May 8, 2014 真理的追求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班機 MF 370 於2014年3月8日失蹤。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智力從數個國家展開搜索,目的是要確定真相。 追求真理,特別是追求與生命和上帝有関的真理,應是人生最高的目標。但真理的真實性必須透過真理的檢驗。檢驗的準則至少有三 (Ref.1, p.177; Ref.2, p.123) : • 邏輯上的一致性—符合邏輯律 (Logical consistency) • 具有足夠的實驗數據—足夠的見證 (Empirical adequacy) • 來自經驗的相關性—與現實相符 (Experiential relevance) 佛教在「符合現實」上的檢驗失敗到極㸃—輪迴是你的前生決定你的今生; 但你對你的前生卻一無所知,你又如何斷言輪迴的真實性?在證明耶穌復活的事上我們還可以再加上一個檢驗,就是歷史上的可靠性。 首先我們從耶穌的一生事績作一個宏觀的反思。耶穌在地上三年半的事工是非常有能力且十分成功的:祂醫治好患病者,趕鬼,把水變成酒,甚至能使死人復活。但祂的結局,在人看來,卻是極大的失敗,衪令他的跟隨者和門徒大大失望:衪被捕,被門徒親友棄絶,最後還羞恥地被判死刑,且被釘在十字架上。第一世紀的虔誠猶太人,他們認為凡被掛在木頭上的都是被神詛咒的(申命記21:23)。你看耶穌自己也承認,因為祂在十字架上也呼喊説,「我的神啊,我的神啊,為甚麼離棄我(馬可15:34)?」試想想,如果各各他的故事停留在這裏,祂的名字一定會在歷史中消失,人們會感歎地說,「呀!祂只不過又是另一位冒牌的彌賽亞,另一位假先知吧!」但事實上,我們在二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一直都聽到耶穌的名字。所以我們知道在他死在十字架後必有「一些特别事情」發生。這「一些特别事情」是甚麼呢?所有新約作者都一至承認,這「一些特别事情」就是指耶穌的復活。 論到復活我們必需指出耶穌的復活不是「精神」復活 (Ref.2, p.136; Ref.3, p.60)。我們大可以說毛凙東已經精神復活了,或説林肯巳經精神復活了,而無人會向你挑戰。但耶穌的復活是獨特的「身體復活」。耶穌的復活也不是像拉撒路那種「回復原狀」的復甦,因為他復活後過一段時候還是死了。史學家認為拉撒路日後往賽浦魯斯傳主復活的道並死在那裏,後人發現他的墓,墓碑上寫著「拉撒路,耶穌的朋友,死了兩次Lazarus, Friend of … Continue reading
苦難的奧秘 (The Mystery of Suffering)
By T.C. Lo (盧天賜); April 4, 2014 如果全善,全知,全能的上帝存在,為何苦難會落在無辜者的身上?這是一個千古難題。因為基督教無法給人們一個令他們「完全滿意」的答案,所以很多人— 從 Bertrand Russell 到 Richard Dawkins 到我们的朋友同事 — 便藉此不接受並反對基督教的信仰。這是一個自古以來的現象,並非是一個新的論調。但在探索此難題之前,我們可以先思考下列數㸃: 基督教對此難道並非全無答案,這是此文的目標。 你有沒有別的世界觀(宗教,哲學,文化)比基督教對苦難的解釋更能合理地促使你拒絕基督教而持守你現在所相信的世界觀(如無神論)? 從極力反對基督教到非常有信心地信服基督教是一條很長的尺度。奇妙的現象是:提出這個難題的人,大都是苦難的局外人;至於那些親身經歷苦難而又有信心的人,他們卻不被此難題所困擾。相反地,那些信心越大的人,對上帝的信靠並尊崇更大更深。基督教的殉道者(為信仰受苦的無辜者)都是有信心的人,而且他们的信心在受苦之後更加堅定。 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大都是在患難中磨鍊出來的。 無罪的耶穌自己就是一位無辜者,祂為人類受苦並被釘十字架而死。祂親身經歷無辜受害的事實。 在上述思考心得的亮光下,我們可以漸漸進入探討的核心。首先,我们要知道聖經絕無遮掩和迴避「義人受苦」的事實, 而卻正視其真相。 假冐為善是耶穌所恨惡的罪之一。偽善者認為他比別人好而別人比他更有罪,這個比較使他們大可安慰他們的良心。今天我们是活在一個道德相對主義盛行的社會裏,總是喜歡與人比較。 有一天耶穌對眾人說:“你們看見西邊起了雲彩,就說:‘要下一陣雨’ 果然就有。起了南風,就說:‘將要燥熱’ 也就有了。假冒為善的人哪,你們知道分辨天地的氣色,怎麼不知道分辨這是一個救恩的門還是敞開的時候呢?你們又為何不自己審量這種與别人相比較是合理的呢? (Cf. Luke 12:54-57) 正當說話的時候,有人將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攙雜在他們祭物中的事告訴耶穌。耶穌說:“你們以為這些加利利人比眾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這害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從前西羅亞樓倒塌了,壓死十八個人,你們以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 (Cf. Luke 13:1-5) 我們在這裏面對一個可畏的問題:難道所有在殿院被殺的人和那些被倒塔壓死的人都是不肯悔改的人嗎?不是誠實的人嗎?如果答案是「是」,那麼這個答案是不附合事實的。如果答案是「否」,那又如何回答為什麼好人也會遇到災難?或許「悔改」與苦難和邪惡有關?這就是本文的中心。 首先,最容易了解的是苦難與罪或不良的行為有関:嫖妓,賭博,酗酒,吸煙,吸毒等都會導致身心不適之苦。但是有些無名的苦難或天災難道是毫無意義嗎?多年前在紐約市北部的87 州際公路上有一孕婦開車往紐約市到一個左邊是懸崖的地方,突然從山頂滾下一塊大石頭,把婦人和她腹中的嬰兒都當塲壓死了,這實在是不該發生且不值得發生的事。後來市政府設下鋼絲網來防止這類事件的再發生。由此, 我們可畧畧看到苦難的一點點意義,就是一次的苦難可以防止將來更多更大的苦難。但為何是她呢?仍是一個䛧。 世上的宗教或世界觀對苦難與邪惡都沒有完滿的答案。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精密的設計” 還是 “隨機的選擇”?
By T.C. Lo (盧天賜); March 17, 2014 在過去四五十年, 隨着DNA的發現和太空工程的突飛掹進, 科學家對大自然的複雜性感到驚歎. 他們發現大爆炸不是一些雜亂無章的原始事件, 而是由龐大的資訊所引導的高度有條理的事件. 否則大爆炸便與中東地帶的人體炸彈 suicide bomber 的爆炸事件無異。 事實上, 由開始的那一瞬間, 宇宙必需精確地調整到不可思議的程度才使生命的存在有可能性. 這是令人不能不信服地指向有一位有智慧的設計者。 如單單從科學的立場而言, 宇宙應是阻止生命的發生而非維持生命的存在. 所以生命是平衡在剃刀邊緣上. 著名的科學家 Stephen Hawking 寫道, “跟據他的計算, 大爆炸發生後一秒鍾, 如果宇宙膨脹度降低一點點 (one part in a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million 一字後面有17 個零)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Reasons to believe/Science, Theology
Leave a comment
討神喜悅的人生
By T.C. Lo (盧天賜); March 3, 2014 耶穌是「討神喜悅」的模範 新約聖經中有三次神從天上用人可聽到的聲音向耶穌說話。 第一次是耶穌受洗後從水裏上來,天開了,聖靈如鴿子降在耶穌身上,有聲音從天上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3:17) 第二次是耶稣的登山變相:一天耶穌帶着三個門徒— 彼得,雅各,約翰– 來到山頂上,耶穌在他們面前變象,面耀如日頭,衣服潔白如光,突然摩西,以利亞顯現與耶穌對話,三門徒俯伏在地上,有彩雲覆蓋他們,然後有聲音從天上説「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你們要聽他。」(太17:5) 第三次是在耶稣得勝地進了耶路撒冷聖城,向群衆講道後,説「父呀,我榮耀你的名。」然後父神在天上回應說,「我巳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約12:28) 我們有甚麼事情比榮耀神的名和討神的喜悅更能獲得神的稱許?討神喜悅應是我們人生的目標。我們如何討神的喜悅呢?有一節聖經可以把答案的精粹表達出來:「先求祂的國與祂的義,這一切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這是耶穌教訓門徒所說的話。 甚麽叫做「求」? 未得救的人是不㑹追求神的。因為人的墮落天性是抵擋神,遠離神,逃避神,經上說「世上無義人,連一個也沒有,世人不會明白神,也不會追求衪(羅3:10-11)」。但他們的確在追求,究竟他們在追求甚麼?他們所追求的不是神自己, 乃是神的好處:今生的快樂,心裡的平安,罪惡感的解除。人不㑹追求神,只有耶穌來尋找我們,祂說,「我來是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當我們被耶穌尋到後,那就是我們尋求神的開始,而且我們的尋求是不會落空的,因為「尋找的必定尋見,叩門的就必為他開門。」(太7:7)。 甚麽叫做「神的國」? 從主禱文我們可以在實行的層面上对神的國畧有了解。耶穌教導門徒禱告時說「你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然後繼續說,「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可見「神的國」與「行神的旨意」是一體的兩面。在地上遵行神的旨意就是為神國作見證。遵行神的旨意的地方, 就是神的國。 甚麽叫做「神的義」? 「求神的義」是甚麽意思呢?簡言之,就是「做神眼中看為對的事」。聖經中的例子極多,但有幾節可以把神的義提綱挈領地表達出來: 彌迦先知 (Micah):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 神同行。(彌迦6:8) 義人雅各 (James, the Just): 在 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1:27) 主耶穌 (Lord Jesus):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6:31) 華倫牧師(Rick Warren): 在他經典之作「標竿導向的敎會 Purpos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对一位大陸學者的宗教心理觀的回應 (Reflection)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TC); 12.29.13 <里程碑: 這是筆者在此 blog 內所發表的第一百篇短文> 引言 我與一位大陸學者以前曾在網上討論過與基督教信仰有関的問题, 讓我稱此君為 JF 吧. JF 最近發表一篇文章, 他命題為 “浅谈信仰宗教的心理学原因” . 我一看题目便感到興奮. 因為我不久以前在此 Blog 上也發表過類似的文章: 宗教的心理學 The Psychological Elements in Religions 还有另一篇也是对話性的文章: https://hocl.org/blogs/tincheelo/?p=90 回應 現在我 (TC) 把他 (JF) 寫的每一段作分析並表達我的見解. 我的回應是用英文寫 (因我的中文打字太慢),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Reasons to believe/Science
Comments Off on 对一位大陸學者的宗教心理觀的回應 (Reflection)
Obey Reluctantly
By: T.C. Lo (盧天賜) Date: October 10, 2013 In my earthly journey as a pilgrim, I always struggle with a thing called “reluctance” wondering whether I please God or not if I do His will only reluctantly. Does reluctance of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Leave a comment
屬靈五律的再思
By T.C. Lo (盧天賜); November 22, 2013 前言 物質宇宙由物理定律管理. 但是我們與神的關是由屬靈定律管理. 但這兩種定律是有互相關係的. 物理定律引導我們去到造物主的面前, 而屬靈定律教導我們怎樣親自去認識衪, 在今天以至永恆裏不斷地認識衪. 有人把整本聖經與救贖有關的內容歸納為五大重點, 被人稱之為屬靈五律, 幫助人如何與神和好. 這五律是: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一個天賦的目的 人類的根本問題就是與神隔離 人類欲自救却無能為力 十字架才是惟一的救法 接受耶穌基督作我們的救主和生命中的主 每當我再思屬靈五律時, 我似乎都有新的領會和感受. 如果你把第三律和第四律合併為一律, 那就是一般所說的屬靈四律了. 第一律: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一個天賦的目的 明白神現在對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一個目的, 就是盼望我們有永生; 盼望我們能經歷與神和好; 盼望我們有一個豐盛的生命. 甚麼是永生? 永生就是有耶穌那復活的生命. • “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 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 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 (約翰一書 5:12-13). 耶穌就是神的兒子. •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主愛之家 。愛主之家 。我心是主家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September 30, 2013 聖經中的救贖史 (redemptive history) 是發生在人類一般歷史的背景 (in the context of ordinary history) 當中;它有可考證的真實的人物,真實的地㸃,和真實的時間。但它卻有垂直的超自然的維度 (Transcendent and vertical dimension),就是:今世與來世的相交,暫時與永恆的相遇,有限與無限的交义 (Ref.1 ) 。下面是一段有關神插手在人類歷史當中救贖史實: 從耶穌的降生, 我們得知耶穌是願意與人同住 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她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 (Immanuel)。”(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 神與我們同在”。)約瑟醒了,起來,就遵著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只是沒有和她同房,等她生了頭胎的兒子就給他起名叫耶穌。(太1:18-25) 在這段救贖史的經文中,我們看到三個神學的要素: 預言(Prophecy)–耶穌的降生是舊約預言中的重要部分: “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 人性(Personhood)—基督的神人二性是我們的信仰的不可妥協的內容。天使对大衛的子孫約瑟說, “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 基督的人性是神與我们認同的記號, 是担當我們罪孽的唯一方法。基督的神性說明衪是一切恩典的源頭。 同在(Presence)— 神願意與我們同在,並願意住在我們心中: 耶穌的名字 “以馬內利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On Morality—the ship metaphor
By T.C. Lo (盧天賜); September 8, 2013 I grew up in Hong Kong and my family lived near the Victoria Harbor. As a little boy, I spent my leisure time watching big ships—U.S. carriers, British war ships, cargo ships, ocean-liner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基督教的獨特性 (Uniqueness of Christianity)
By T.C. Lo (盧天賜); August 4, 2013 (English version at the end) 前言 (Prolog) 拜偶像的人我不懷疑他們的誠心, 但如果你問他們為何要拜這些金, 木, 石的東西, 他們自己也難以自圓其說. 大部分自稱為佛教徒的人也是如此. 很多人想相信耶穌, 但很多疑難在他們的頭腦中, 使他們難以踏出信心的一步. 信心與理性常有段距離. 當這個距離縮短時, 我們的迷信成分便減低了. 基督教的合理性可由其對它的信仰的內涵的一貫性而獲得肯定. 本文只選四項基督教的獨特理念 (ideas) 來說明它們不但单獨地合理性而且它們總体地有連貫一致的思路. 這四個基本理念是: • 神是宇宙和生命的創造者 (Creation) • 道成肉身的奧秘 (Incarnation) • 重生及信徒生命的更生變化 (Transformation) … Continue reading
聖經的歷史性和可靠性 (The Historic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ible)
By T.C. Lo (盧天賜); July 26, 2013 耶穌在福音書內準確地預言耶路撒冷京城的陷落 (馬太24, 馬可13, 路加21). 那些持反對超自然的偏見人士認為福音書必寫於A.D.70史實之後, 即耶京陷落之後. 這樣的說法就可以排除預言的成份了. Craig Blomberg 及其他新約專家們都有充實理由相信福音書的寫作年代甚至比標準自由派人士所鑑定 (dating) 的更早 (自由派認為寫作年代是: 馬可—-A.D.70’s; 馬太和路加—-A.D.80’s; 約翰—-A.D.90’s. 就算如此, 這些年代也在不同目擊者的有生年日之內, 包括一些持敵意的見證人, 如福音書真的報導不實, 他們當時大有反駁的機會). 卓越的護教者 J.P. Moreland (加州Talbot School神學院教授) 明確有力地表達幾個理由作為強烈支持使徒行傳是寫於 A.D.62 至A.D.64 年間的個案. 例如, 使徒行傳記載教會誕生, 彼得與保羅的職事, … Continue reading
宗教的心理學 The Psychological Elements in Religions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June 19, 2013 Winston Churchill once said to his research assistant, “Give me the facts, Ashley, and I will twist them the way I want to suit my argument (Ref. 1).” The veracity of these word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無所不能的上帝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June 5, 2013 神的屬性有多方面, 但在祂的存在上, 神有三大屬性, 衪是: (1) 無所不在, (2) 無所不知, (3) 無所不能. 其中 “無所不能” 是較難了解的, 一般的領會是, 神是不受約束的, 祂要怎樣便能怎樣. 其实神自己是在真理, 邏輯, 和道德上是受其限制的. 神那 “無所不能” 的屬性並不是說神能作 “任何” 事. 明顯地, 衪不能作一些與衪屬性相反的事, 就如: 衪不能說謊, 衪不能死, 衪不能犯罪, 衪不能同時是自有永有又是被造, 衪不能不是神. 要明白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蝌蚪變青蛙—談進化論 (more on evolution)
By: TC Lo (盧天賜); April 23, 2013 甚至小學生都知道蝌蚪變青蛙的事實. 首先讓我們看看蝌蚪和青蛙表面上的區别 (Ref. 1): 蝌蚪 (tadpole) 青蛙 (frog) 魚類生物, 在水裡游 两棲類生物 (amphibian) 用鰓 (gills) 呼吸 用肺呼吸 嘴小 嘴大而寬 有一條尾巴 尾巴掉了 無舌 (?) 長了長長的舌頭以便捉小蟲吃 臉不明顯 臉變大, 長了两個大大的眼睛 無脚 長了四條脚 (limbs) 進化論者大聲說, 呀! 我們找到進化的證據了: 蝌蚪 … Continue reading
Is the Bible Discriminatory Against Women? 聖經歧視婦女嗎?
By T.C. Lo (盧天賜); April 1, 2013 Background During a fortuitous encounter with a young student in the campus cafeteria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discuss with her the subjects ranging from the existence of God to why Christianity make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History, Life
Leave a comment
The Bible Considers Homosexuality As Hideous Sin
By T.C. Lo (盧天賜); March 21, 2013 • Christians must stand up and take position as light and salt of the world If it is not a moral issue, if it is not a spiritual issue, if the Bible never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You Are A Letter From Christ
By T.C. Lo (盧天賜); February 25, 2013 The Irish evangelist Gypsy Smith once said, “There are five Gospels: Matthew, Mark, Luke, John, and the Christian, and some people will never read the first four.” In other words, Christians most likel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eave a comment
大衛預表基督
By T.C. Lo (盧天賜); February 14, 2013 聖經的作者雖有有四十多位之多, 含蓋1600年長的時段, 然而有一個連貫且一致的信息, 就是述及一位高尚聖潔完美的中心人物, 就是基督. 請看聖經的结構: 預表基督—創世記至約伯記 (共18章) 囋美基督—詩篇至雅歌 (4) 預言基督—以賽亞書至瑪拉基書 (17) 表明基督—四福音書 (4) 傳揚基督—使徒行傳 (1) 解釋基督—羅馬書至猶大書 (21) 榮耀基督—啟示錄 (1) 可見 “预表” 的章數是相當多的. 記於摩西五經 (創, 出, 利, 民, 申) 中禮儀法 (Ceremonial Laws; 申命記.1-7;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eave a comment
原罪 (Original Sin) 的奧祕 (Chinese and English)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January 7, 2013; 聖經內有兩項重要的斷言: 神不是邪惡的創始人 (author of evil). 聖經清楚地把過犯和罪的責任放置在人的身上。 隨着這兩個聲明 (Note), 產生了一個古今難題: Q: 罪從那裡來? 歷世歷代對此問題的答案至少可分為五類 (A1 to A5), 如下: A1: 人之可能犯罪是因他們赋予選擇的自由。 亞當與夏娃選擇罪, 這就是罪之源了。這是基督徒所獲得的一般 “標準答案”。大部份基督徒停留於此, 並以此答案為滿足。 可是這個答案並非沒有困難。 神造亞當與夏娃時他們是完美的; 為何完美的受造者會選擇邪惡? A2: 亞當與夏娃是受騙的。 這答案的困難是: 聖經明說亞當與夏是明知故犯。 如真被騙或對他們的行為是無知, 為何耶和華神要求他們對自己的罪行負責並加予審判? A3: 亞當與夏娃是被迫犯罪。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eave a comment
在聖誕節思想 “童女生子” On Virgin Birth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December 17, 2012 新約聖經中多次提到 “童女懷孕生子” 的故事. “童女懷孕生子” 的意思是: 雖巳懷孕但仍是處女. 首先請看舊約以賽亞書: 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註:就是 “神與我們同在” 的意思)。(賽 7:14) 這節聖經中所譯作的 “童女” 其希伯來文是 ‘almah, 它有两個意思: (1) 指未結婚的少女, 即 “處女” 之意, 或 (2) 少婦, 她可能是處女, 也可能不是處女. (A) 不相信 “童女懷孕生子” 的解經家們宣稱門徒馬太濫用這經文於耶穌降生的事上. 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 (太1:22-23) 他們相信以賽亞所提到的是在亞哈斯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eave a comment
Reflection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英 & 中)
<物種起源> 讀後感 By T.C. Lo (盧天賜); November 28, 2012 Charles Darwin’s name has become synonymous with the word evolution, though theories of evolution predated his work and though there is no single, monolithic “theory” of evolution but multiple theories with … Continue reading
論恩典 (On Grace)
By T.C. Lo 盧天賜 (11/17/2012) In the book, <Grasping God’s Word>, the authors, Duvall and Hays, make an interesting juxtaposition between two Bible characters (Ref. 1): One was a recipient of God’s grace; another was an abuser of God’s grac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eave a comment
今天的聖經符合原文嗎? (附: 死海古卷的發現)
By TC Lo (盧天賜); November 9, 2012 我相信原文聖經是上帝的話語. 但原文早巳失傳, 而我們手頭的聖經是從抄本 (manuscripts) 翻譯過來的. 翻譯的正確與否是很容易考證的. 但問題是: 我們怎知這些抄本與原文符合呢? 我們可用以下數方面來探討. 抄本的數目 除聖經以外, 最古老的手抄本 (manuscripts) 不超過十本. 但新約的希臘文 (部份或全部) 手抄本却超過五千本, 如把其他文字的新約手抄本也算在內, 則超過二萬五千本. 把這麼多的抄本作比較, 學者發現它們是一致的. 抄本與原文的時距 新約原文與其各抄本的時距甚短: 部份約翰福音: 40年內. 全部新約: 100-150年內. 而最古老的非聖經文献, 如Plato and Aristotle 的作品, 它們的原文與抄本的時距達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eave a comment
傳福音是基督徒的使命
By T.C. Lo (盧天賜); October 20, 2012 宗教與福音 對聖經的世界觀不甚了解的人總認為宗教是人性中最祟高的表達. 一般來說, 人們的意見都視宗教為一種固有地令人欽佩, 高尚且對社會有益處的東西. 但實際上, 在所有人文學科 (哲學, 文學, 藝術等) 中沒有一樣比宗教對人的靈魂更具潛在性的危害力. 沒有一樣東西比錯誤的宗教更邪惡, 且邪惡得更透切. 因此, 耶穌在世時常常毫不保留地嚴嚴斥責那些披着聖經真理外衣的假師傅和猶太宗教的領袖們. 使徒保羅也是如此. 所以傳福音不是傳一種稱為基督教的宗教, 乃是介紹耶穌給罪人, 讓他們認識耶穌是救世主並與祂建立個人的関係. 這不是說我們不能用 “基督教” 這三個字來代表福音, 乃是說當我們用 “基督教” 這三個字時, 我們要了解其內涵乃是與耶穌基督建立個人的関係而非遵守一些宗教禮儀和道德規範. (not religion but relationship). (Ref.1) 傳福音是基督徒的使命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註: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人的責任與神的全權, 人的自由意志與神的揀選
By T.C. Lo (盧天賜); October 8, 2012 唐崇榮牧師在他的書 (Ref. 1) 中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在一間房子睡覺, 睡到一半時, 房子失火了, 火勢很猛, 他還在熟睡, 而且正在夢見他在游泳, 外面是大火, 夢中却是冷水, 很舒服, 他的朋友跑來喊, “著火了, 快出來啊!” 他好像聽見, 又好像沒有聽見, 因為睡覺的時候是耳膜關起來, 雖然關了却沒有銷, 還能讓一點點声音溜進來; “失火了, 快出來!” 但沉睡者說, “游泳還沒有游完呀!” 朋友說, “很熱啊, 火要燒死人了.” 但沉睡者仍說, “水很冷啊.” 這個時候不是自由意志的問題, 是什麽呢? 是睡覺的問題.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Theology
Leave a comment
真情面對面—教會生活
By T.C. Lo (盧天賜); September 27, 20 [本文目標之一是鼓勵 GoodTV的讀者觀眾參與徵文比賽] (詳情見: www.goodtvusa.tv) 每天我們一起床就開始與人面對面. 然而有意義的 “面對面” 是要有情的. 但情是有真有假的. 我們都喜歡真情, 不喜歡假意. 情就是: 喜, 怒, 哀, 樂. 然而假喜比真怒更危險. 但甚麼叫做 “真” 呢? 我們只能從神那裏找答案, 因為祂就是 “真” 的定義. 聖經中的神是一位獨一的而是三位一体的神 (Trinity)— 聖父, 聖子, 聖灵—他們在永恆裡共存, 有同一的神性本質, 但三位是可區別的, 是不可混淆的. 衪們是同榮,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
創世記第一章中的 “日”
By T.C. Lo (盧天賜); September 21, 2012 我常常被問, “你對創世記第一章所論到的 “日” 有何看法? 是24小時嗎? 是一段漫長的時段嗎?” 我的答案是, “我個人持開放的態度.” 我以為這樣的回答可以緩和爭論, 保持 “以和為貴” 的原則, 因為這千古難題, 是見仁見智的. 殊不知我所獲得的回應却是增加了爭議 (甚至這篇文章也可能會), 他們說: • 你的回答就等於两者均對. 難道你不知道邏輯學関鏈性的第一律是 “Law of noncontradition” 嗎? 既是24小時, 又怎可能是億萬年? • 只要你不完全相信創世記第一章的 “日” 是現今的24 小時, 你就對字面解經原則妥協, 一旦此門一開,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所有宗教都是大同小異嗎? (柏拉圖 與 聖經)
By TC Lo (盧天賜); September 18, 2012 最近我在網上 (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8/05/blog-post_4164.html) 讀到一篇関於柏拉圖的理型論的文章, 兹將它的首段錄在下面: “理型論(theory of forms, or theory of ideas)是柏拉圖(Plato)最出名的理論之一。它的基本主張是這樣的︰存在有理型(form,中文或譯為「形式」、「共相」,idea,中文譯為「觀念」、「理念」)這種東西。理型是世間萬物的性質最純粹完美的形式,也使得世間萬物具有它們所具有的那些性質的原因。世界上有很多馬,每一匹馬都不大一樣,有的鬃毛比較長,有的腿比較短,但是我們知道牠們都是馬,這是因為存在有一個馬的理型,牠是一隻最完美的馬,世界上的馬之所以會長成那個樣子(擁有作為一匹馬該有的那些性質)是因為牠們分有(或者摹仿)了馬的理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綠色的,實際上每個綠色的東西看起來可能都不太一樣,有些比較亮,有些比較暗,但是我們知道它們都是綠色的,這是因為存在有一個綠的理型,它是最綠最完美的綠色,世界上那些綠色的東西之所以會是綠色的都是因為它們分有了綠的理型。就像雕刻家臨摹馬的姿態雕刻出作品一樣,世界上的馬也都是理型馬的臨摹。所有的理型都存在於一個神所創造的純粹的世界(pure land),這個世界完全由理型組成,因而一切都是完美的。在呱呱墜地之前,人的靈魂就是居住在這個純粹的世界裡。” 哲學家, 宗教學家, 甚至基督徒都可能受到一種試探, 就是把柏拉圖的 “理型” 比作聖經中的上帝, 因為上帝在宇宙中是純粹的, 是完美的, 一切受造之物 (包括人) 都是那理型的摹仿. 這種思想很容易導致一種流行的說法: “所有宗教或哲學都是大同小異.” 粗略地看, 好似有些道理. 佛教勸人為善, 基督教也是如此, 猶太教也是如此, 摩門教和耶和華見證人會都是如此教導. 但筆者却不以為然, 筆者認為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Philosophy/Religion
Leave a comment
甚麼是愚頑人?
By TC Lo (盧天賜); September 12, 2012 聖經詩篇中有一句話: 愚頑人心裡說:“沒有 神!”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罪孽,沒有一個人行善。(Ps 53:1) 我認識很多朋友和同事, 他們都很精明, 思想敏銳, 辦事能幹, 只是他們不相信有上帝. 我們怎可以稱他們為愚頑人呢? 他們都很友善, 且樂於助人, 愛妻兒及至朋友, 我們怎可以稱他們為邪惡呢? 這節聖經实在是難解. 首先, 不是我們叫他們是愚頑人, 是上帝叫他們是愚頑人. 我們沒有資格叫任何人是愚頑人. 愚頑是甚麼意思呢? 在聖經中, 愚頑人有三個特點: • 他們每天都思想很多問題而且都有答案, 但他們避免思想人生最重要的関鍵性的問題: 人從何處來? 人生的目標和意義何在? 人為何有道德的意識? 人死後往那裡去? 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會導致他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而這些改变是他們不願意去改的. 所以他們索性不去思考. 故愚者, 逃避現實也.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Lif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