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地球創造論」 vs 「年老的地球創造論」的淺釋 — 附: 對大學生的忠告

作者: 盧天賜 (T.C. Lo)

爭論的核心與本文的目標

創世記第一章和第二章記錄了上帝用六日創造了宇宙萬物。人們對「日」一詞的一搬領會是二十四小時的「一天」。但「日」在希伯來文 “YOM” 中卻有多重意義: 它可以是二十四小時,也可以是指不同形式的「不確定時段。」究竟創世記的作者的原意是指什麼呢?不休的爭論便從這一點開始了。可喜的是,兩派的基督徒的動機都是好的:他們都是以「尊重聖經的杈威和無誤性,熱愛上帝,認真地追求真理」為出發點。對我而言,支持「年輕地球論」與支持「年老地球論」都不重要,只要我們把創世記的重點抓住就夠了。這些重點是:

  • 宇宙是有一個開始
  • 上帝是創造者
  • 上帝是用祂的話語創造萬有
  • 祂的話語是帶著能力
  • 祂的創造不是一氣呵成的,而是有步驟的: 每一步驟都是上帝獨立的創造, 而非建立在前一個步驟之上
  • 在生動界中,上帝的法則是:各從其類

感謝上帝,雙方人仕都同意上述數點。他們爭論的核心,乃是關乎「創造的速度」問題。這顯然不是基要的福音真理,與我們靈魂的救贖毫無關係,所以兩派人仕無必要堅持誰對誰錯,甚至爭到面紅耳熱的地步,應該在人際關係的層面上,彼此尊重和接納。但在追求真理的層面上,我們是可以去研究一下那個觀點比較對大自然有更強大的解釋能力。

有人主張「以經解經」。他引用彼得後書三章八節的經文,「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去和解爭議。這就等於說,不要爭吵了,反正一萬年在主眼中也可以是等於一百多億年。這也無可厚非,但筆者不會採取這種避重就輕的「懶人方法」,而失去許多研經和思考的機會。但如果你堅持這種解經之法,這也無妨礙,那麼你就不用再看下文了。

然而,非常少數的一批死硬派「年輕地球論」者,如 Ken Ham 等人,他們是「絕對字面釋經論 (absolute literalism)」者,他們堅持YOM就是24 小時, 但卻忽略了此字有多重意義的事實。如果你真的是「絕對字面釋經論」者,你就必需相信駱駝真的可以穿過針眼。

死硬派「年輕地球論」者不但絕對地堅信宇宙是在六個24小時的「日」被造成,他們更帶著權威性的和絕對性的語調宣告, 說:

接受 「古老地球論」就是今天基督教世界 (Christendom) 式微,世俗主義興盛,和社會秩序腐敗 的最基本根源。

這是非同小可的斷言。然而此宣告對基督徒有極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那些準備進入大學的年青基督徒 (下文對此點將有詳述)。鑒此, 筆者感到有責任去駁斥這個宣告的絕對性和真實性。

歷史名人的觀點

此爭論既是一個解經的問題,顯然就不是一個近代才出現的問題。遠自古猶太教和第一世紀教會直至如今,此分歧仍然且繼續存在。現在看看一些著名的歷史人物的的見解:

  • 約瑟夫斯 (Flavius Josephus) 是第一世纪的猶太學者和歷史學家,在他的著作《猶太古史》中,他遵循了創世記中的六天創造的字面傳統解釋。
  • 斐洛 (Philo of Alexandria) 是第一世纪的犹太哲学家和圣经注释家,他试图将希腊哲学与犹太教结合,認為創世記中的 “日” 是象征性的,不是字面意义上的24小时。
  • 奥利金 (Origen of Alexandria):第三世纪的基督教教父,他倾向于采用寓言和象征性的方法,認為創世記的 “日” 并非指字面的24小时,而是象征着更长的时间周期。
  • 奧古斯丁(354-430 AD) 認為創造日是一段「寓意式的長時期,」但他似乎也不反對「二十四小時」的看法。
  • 聖巴西爾 (Basil of Caesarea) 是第4世紀的教父,他在其著作《六日創世》中解釋創世記,表示創造日是普通的24小時日。
  • 詹姆斯·阿瑟 (James Ussher, 1581-1656) 是一位愛爾蘭主教。他計算出創造的具體日期為公元前4004年。他是根據聖經中的世系表和其他歷史記錄,認為創世記中的 “日” 是現代意義上的24小時。
  • 鲁益师 (C.S. Lewis; 1898-1963): 認為通過科學手段確定的地球年齡並不與基督教信仰相矛盾。儘管他沒有明確表達他對地球年齡的看法,但他對現代科學的接受態度和他對《聖經》的解讀方式,表明他可能會接受科學共識,即地球已有數十億年的歷史。
  • 廿世紀的葛理翰 (Billy Graham) 博士/牧師/佈道家,相信「年輕地球」論,但他對「年老地球」論卻採取開放的態度。
  • 唐崇榮 (Stephen Tong) 是一位著名的华人基督教神学家和传道人。他在其教导和讲道中,通常强调对《圣经》的严格解释和传统基督教信仰。在他是否支持 「年老地球」論的问题上,并没有明确的公开表态。他對西方歷史和教會歷史非常熟悉,但他並沒有把意識形態歷史的發展與地球的年齡拉上關係。
  • 已故的神學家/牧師/哲學家/鮑爾博士 (RC Sproul), 是我所尊敬的學者之一,支持年輕地球論, 反對「宇宙大爆炸 (Big Bang Theory)」論。
  • 已故的護教學家/紐約市Redeemer 長老會牧師,Timothy Keller,是我所尊敬的學者之一 ,主張「年老地球」論

顯然,我們不能把「”今天” 基督教世界 (Christendom) 的式微」歸咎於基督徒對「年老地球」論的支持,因為這個爭辯在 “今天” 之前,久已存在。然而,為什麼一些死硬派的「年輕地球」論者有這種想法呢?我們就必先看看西方的科學知識與意識形態的發展史,然後再作出有意義的推測。

思想產生後果

這樣句話是正確的。但我們必須把「思想」和「後果」的「因果關係」弄清楚才使這句話成為有意義。

我們已經看到: 兩種對創造速度的說法都同時存在於長久的歷史中,但總的而言,在14世紀之前,支持「年輕地球論」者的數目總是比支持「年老地球論」者的數目較多。但我們觀察到,自文藝復興之後直至今天,支持「年老地球論」的人士不斷緩升。原因何在? 我們就要先看看西方的科學和意識形態的歷史發展過程。

文藝復興 (14世紀至17世紀): 人類的累積知識增長,基督徒科學家察覺到「年輕地球論」的假說 (hypothesis) 不能解釋許多前所未有的新現象,便漸漸覺得「年老地球」的假說具有更強的解釋能力。然而他們也是忠於聖經的,只是採取對「Yom」的解釋作為「時段」而非「24小時」,因此,他們對聖經的權威和無誤性,完全沒有妥協。

工業革命始於18世紀後期,持續到19世紀初。因着同樣的緣故,「年老地球」論在解經上的地位更被強化了。

到了20世紀,隨着相對論的發表,量子力學的出現,和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崛起,促使人類在理論物理學上對宇宙的了解,踏上新的里程碑。

以上我們看到人類因着知識的發展和科學的突飛猛進,漸漸因着人類潛在的罪性所帶來了驕傲, 認為上帝是不必要的。這種思維便導致基督教世界 (Christendom) 在歐陸的衰微。這種現象顯然不是因為基督徒支持「年老地理」所致的。相反地,因為科學所揭露的新現象,使支持「年老地球的趨勢增加。所以, 這是「科學影响解經」而不是「解經影响 (導致基督教走下坡的) 科學。」這個因果關係不能混淆。

進化論: 支持進化論的人一定要支持「年老地球論」。但支持「年老地球論」的人不一定要支持「進化論」,相反地,基督徒都是堅決反對宏觀進化論的。筆者數年前曾經花了一段不短的時間,從封面到封底,讀完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巨著, 但我絲毫沒有發覺到達爾文是因受了「年老地球論」的啓發而發表進化論;也不是因為他要推翻「年輕地球論」而發表《物種起源》。誠然,進化論對基督教和社會有不可磨滅的負面作用,但教會和社會問題絕不能歸咎於「年老地球論」。

現在我們轉移到意識形態方面的歷史發展。我們常聽到「後現代主義 (post-Modernism)」這個名字。究竟它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現代主義 (Modernism)」是甚麼。

如果我們要用一些事件去標誌著「現代」的開始,那就是1905年愛因斯坦的「特殊相對論 (Special Relativity)」的發表。「現代主義」的特色是: 反傳統,個人主義,等。「後現代」開始的標誌事件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後現代主義」的特色是:世俗主義,多元主義,懷疑主義,相對主義, 等。這些名詞雖然神秘,但顧名思義,它們已足夠使人知道人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這正是意識形態導致基督教走下坡, 而不是支持「年老地球」導致基督教走下坡, 這個因果關係不能混淆。

總言之,科學知識使人驕傲,意識形態使人離開上帝。這就是今日基督教世界的衰微,人本主義抬頭,世俗主義的升起,社會敗壞的根本原因。這顯然與支持「老地球論」無關。如果硬說基督教的衰落是由於基督徒支持「老地球論」之故,那就反而說明了基督教的影響力很大,那又怎會衰微呢? 這豈不是前提與結論背道而馳嗎?

在美國99.9%的教會牧師,都幾乎沒有在講道上強調這個爭議的對錯。 但如果支持「年老地球論」對人類文化有這麼大的負面影響,而支持「年輕地球論」又可以挽回社會的腐敗,而這些牧師們又沉默不言,豈非他們對神的國度犯了失責的大罪嗎?

「年輕的地球」 vs 「年老的地球」: 誰是誰非?

關於「誰是誰非」的問題,因為上帝創造之時,我們都不在場。所以我們不可能有絕對的答案,我們只能有比較式的答案。就是比較那一方的說法能對上帝的創造 (大自然)提供更強力的「解釋能力」。 

隨着理論物理學的進步,實驗物理學也更上了一層樓。各種超功能的望遠鏡 (Hubble Space Telescope,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等) 和特殊的人造衛星 (如Planck satellite) 的發明與不斷的改良,科學家巳設計了各種不同的方式去測量宇宙的年齡,更重要的是,從這些不同的方法所獲得的結果都是非常靠近的; 這就說明這些測量方法的有效性。最終,物理學家及宇宙學科學家都一致同意:宇宙年齡是137.8億年 (即13.8 billion years) 。這對基督徒科學家而言,是一個驚人的結論,導致支持「年老地球論」的說法的基督徒科學家數目增加,因為「科學數據」與年輕地球論」絕無妥協的可能性。

「年輕地球論」者對宇宙年齡的看法又如何?兩派人士都一致同意:亞當在創世過程中是最後的創造; 且亞當的創造是在一萬年前。如果上帝的創造只是六個廿四小時的「日」,那麼宇宙年齡就是「一萬年加五天」了。面對如此巨大的不調和,「年輕地球論」者如何回應呢?唯一的辦法就是作出不可證明且毛骨悚然的宣告:「科學無效!」

回顧科學的歷史,人人都同意過去科學理論的確是不斷地在修正,甚至被取代。死硬派「年輕地球」論者便說,「科學理論不可靠! 唯有上帝的話語安定在天。」 他們雖然說得振振有詞,但在這個情形下,「年輕地球」論所暗示的宇宙的一萬年的歷史,與科學算出來的百幾億年的歷史相差實在太遠了,它大大超出了科學家所允許的 “誤差幅度 (margin of error)”,這意味著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科學是非常錯誤的,也不會錯到支持年輕地球神創論也可以與科學相協調的程度。

個人觀點

儘管我巳經提過,「支持 “年輕地球論“ 戓 支持 “年老地球論” 都不重要,只要我們把創世記的重點住就夠了。」 但這不代表我對此爭議沒有立埸。我是偏向年老地球論的。在此列舉數大原因:

  • 首先,我是科學家和工程師,我無法接受宇宙年齡是一萬年。
  • 其次,創世記記載在第六個創造日中,上帝和人都作了很多的事。全能的上帝當然可以完成祂那份工作,但亞當是人,不是超人,也不是神人,他絕不可能在少於 (因為他是最後的受造) 24 小時內完成上帝指派給他的使命。所以「第六日」一定是一段相當長的時段。
  • 第三,夏娃是在第六日受造,但她不是在亞當之後「立即」被造,同意嗎?這就要求第六日必需是一個「長日」, 而非24小時了。
  • 最後,把創造日YOM解釋為「時段」而非「24小時」,我不覺得有不忠於聖經之處, 反而支持了「科學與信仰調和」的原则。

無論如何,你的選擇都不會影響你活在上帝面前的屬靈健康,也不要以為你的選擇會影響到神國的盛衰或社會的福祉。你只要在上帝主杈之下,活著去順服祂,尊崇祂,榮耀祂,你就會蒙祂的喜悅。

結語: 釋經思想

對「教會」一詞的理解,我們有「外形教會 (visible Church)」和「無形教會 (invisible church) 的區分。「外形教會 」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實體教會,內中有「未重生者」和「巳重生者」摻雜在一起,除了上帝之外,無人能把他們分別出來,例如當基督教被迫害時,「外形教會」顯著地縮小,但「無形教會 」可能大大增大,它的質和量,只有上帝才知道。耶穌用麥子和稗子的比喻闡明了這個真理。 「無形的教會」完全是屬靈的,由所有重生者構成,內中全部都是麥子。她是有生命的個體,她的增長情況,完全在上帝主杈的手中。正如植物種子的增長一般:人在「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子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曉得如何這樣」(可4:27),因為生命的事情, 唯獨上帝才能掌管。「外形教會」的盛衰可以受人為的左右,但是對「無形教會」而言,人的一切手段,包括基督徒對 「創造日」所持的看法,對「無形教會」的生長毫無影響。

: 對大學生的忠告

如果你真的被說服宇宙的年齡只有一萬年,並相信你這樣做是因為你忠於聖經的原故,那麽, 你就必須首先在解經學上多下功夫,不要隨便輕信。

絕對地相信「年輕地球論」是有後果的:當你進入校園之後,你一定被人取笑你是無知。很快你的信心就被動搖,甚至失去你過去十八年所領受的基督教真理。再者, 堅持「宇宙年齡只有一萬年」的信念對傳福音又損無益。

不但如此,你還犯了不知不覺的大罪。因為聖經教導我們「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如果你良心真的相信科學是無意義,而你又進入大學去學那些你不相信的東西,我可以告訴你,在專業上一定不會成功的,至少不會有大的成功。畢業後在職塲上, 你一定是對業不敬的。再者,去學一些你不相信的東西,就等於浪費你父母親的錢財。希望您們多多用自己的獨立思維去分辨事非,不要盲目地相信或別人所説的。

About Tin-chee Lo

Graduated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Retired from IBM as engineer, scientist, and inventor since 2006. • Training: Computer Enginee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ircuit design, Memory design, Logic design, system-on-a-chip). • Interests after retirement: Christian apologetics, writing and teaching, and the art of painting.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