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盧天赐 (Tin-chee Lo)
「聖經無誤論 (biblical inerrancy)」是神學的前設。正統神學若不基于此前設,就变得毫無意義。聖經中沒有任何地方與「聖經無誤」的宣告不一致。自19世紀人們對「聖經無誤」的教義越來越作出尖銳地的批判。基督徒反對聖經無誤教義通常是出於未經嚴肅思考所導致的對它的誤解。 這個教義的後面有歷史性的傑出名字: 奧古斯丁 (Augustine), 阿奎那 (Aquinas), 大馬士革的約翰 (John of Damascus), 馬丁路德 (Luther), 加爾文 (Calvin), 衛斯理 (Wesley), 等。簡易言之。「聖經無誤論」認為:聖經所講的都是真理,並從不說不正確的話。
在 1970 年代,林賽爾 (Harold Lindsell) 出版了一本名為《為聖經而戰 (The Battle for the Bible)》的書。 在那本小書中,林賽爾正視那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爭議問題—-聖經的真實性 truthfulness) 和可靠性 (reliability。面對無數反對「聖經默示性 (inspiration)」「不可能犯錯性 (infallibility)」 和「無誤性 (inerrancy) 」 的爭論,林賽爾採取了立場並宣布聖經仍然值得信賴。1978 年 10 月, 250 多位福音派領袖聚集在伊利諾州的芝加哥, 針對人们對聖經完整性的持續質疑, 設立「國際聖經無誤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unsel on Bible Inerrancy, ICBI)亅, 旨在肯定新教徒對聖經的歷史立場發表了《芝加哥聖經無誤聲明 (Chicago Statement on Bible inerrancy)》。「聖經無誤」不單是神學前設,更有護道性的論據。
首先消除對「聖經無誤論」一些最常見誤解。上帝的話語一定沒有錯誤;但沒有錯誤的報紙文章一定不是上帝的話語。所以福音派人仕不需要用「沒有錯誤」作為聖經是上帝話語的根據。基督徒相信聖經是上帝的話語,乃是基於耶穌基督,教會的主,是如此相信並教導門徒。最終,此真理的信念,乃取決於聖靈的見證。
耶穌引用舊約:
-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 (舊約) 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太 5:18) 。
- 受魔鬼試探时 (路 4:1-13)
- 第一篇講章 ((路 4:17-20)
- 耶穌回答說、經上 ( 申 8:3) 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路 4:4)
耶穌基督肯定新約。基督徒相信新约是上帝的話語,乃是基於:
- 福音書是耶稣的話語「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約 14:6) 」。
- 書信是耶稣所按立的使徒的話語
- 耶稣是無罪 ➔祂的話可靠
聖經的源头要求它必需無誤 (提後 3:16)
使徒保羅:「聖經都是 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後3:16-17 )」。舊約聖經的源头是聖潔的上帝,祂是默示者 (約17:14a)
我 (耶稣) 已將你 (父神) 的道賜給他們 (使徒) [約17:13]
- 耶稣把父神的道交给使徒
- 使徒書信就是父神的道
- 新約聖經的源头是聖潔的父神
聖經的目的要求它必需無誤
- 《聖經》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後 3:17) 。当时新约尙未成書, 所以,《聖經》是指舊約。可見舊約聖經的目的是使人成聖/完全。
- 我 (耶稣) 不但為這些人 (信徒) 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 (使徒) 的話信我 (耶稣) 的人祈求 (約17:20) 。使徒的話 (新约) 使人相信耶稣,可見。新約聖經的目的是使人得救。
聖經是「神人同工」的果子
基督徒相信聖經無誤,但在聖經形成過程中,有人的因素,不需要消除。基督徒相信上帝是聖經的作者 (最常被人否認) ,因此,聖經是獨特的,並具有最高的權威。「神人同工」不等于「神人合作」。上帝不需我们與祂合作, 但祂喜爱與我们一起同工。
基督徒相信聖經無誤,但他們堅持,在聖經形成過程中,有人的因素, 不需要消除。基督徒相信上帝是聖經的作者 (最常被人否認), 因此,聖經是獨特的,並具有最高的權威。見多識廣的宗教人仕一直堅持聖經的真正作者是人 (無人否定)有些神學家把這聖經的「神人二性」比作一種「聽寫 (word dictation) 」的過程。但加爾文 (Calvin) 和天主教的特里登廷會議 (Tridentine Council) 清楚地表明這種聽寫與「老闆對速記員的發號施令」有別。「聽寫」或「口授」的說法乃是強調「上帝對聖經話語負責」。表示聖經是上帝的權威話語。
聖經的無誤乃指原文。今天原文已不復存在,只有手抄本 (manuscripts)。馮秉誠發现 <聖經> 書卷本身有 “免疫系統” 能自動將一些筆誤清除,以維謢手抄本完整性。
聖經内有免疫系統 (例 1):
• (王下24:8) 約雅斤登基的時候,年十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個月.
• (代下36:9) 約雅斤登基的時候年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個月零十天。
• 七十士譯本 (Septuagint) 和古敘利亞譯本 (Old Syriac versions) 又叫別西大譯本 (Peshitta) 中的 (代下36:9) 都記載約雅斤十八歲登基。
• (王下24:15) 巴比倫王並將約雅斤和王母、后妃、太監與國中的大官,都從耶路撒冷擄到巴比倫去了。可見當時約雅斤己經結婚, 不然怎會有后妃 (wives)? 因此不可能是八歲.
王下 24:8 中的 “十八” 其 “十”字可能是指 (代下36:9) 中的 “十天”,因為希伯來文的 “十八” 是 “八和十” 之意。
聖經内有免疫系統 (例 2):
• (代下 22:1-2) 亞哈謝 (Ahaziah, son of Jehoram) 登基的時候年四十二歲, 在耶路撒冷作王一年。他母親名叫亞她利雅 (Athaliah),是暗利 (Omri) 的孫女。
• (王下 8:25-26) 以色列王亞哈的兒子約蘭 (Joram) 十二年、猶大王約蘭 (Jehoram) 的兒子亞哈謝 (Ahaziah) 登基。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一年.他母親名叫亞他利雅 (Athaliah)、是以色列王暗利 (Omri) 的孫女。 [註: Joram 和 Jehoram 是不同人物。中文同作: 約蘭。]
• (代下21:20) 約蘭 (Jehoram) 登基的時候年三十二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八年。 [約蘭是40歲退位, 兒子亞哈謝登基。] 希伯來文聖經 (Masoretic Text) 有同樣的不一致, 必有抄寫錯誤. 但很顯明二十二歲是正確, 否則他就比父親還老了。還有, 七十士譯本和古敘利
亞譯本都記載亞哈謝是二十二歲登基。
聖經内有免疫系統 (例 3):
• (代下 9:25) 所羅門有套車的馬四千棚 (stalls), 有馬兵一萬二千,安置在屯車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裡。
• (王上 4:26) 所羅門有套車的馬四萬 (註),還有馬兵一萬二千。一萬二千馬兵用不着四萬匹馬 (stalls), 所以 “代下” 是對的. 註: (申17:16) 只是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 ➔ 四萬太多了!
當文士抄到 <王上 4:26> 時, 心想這一定不是 “四萬” 而是 “四千”,但所有文士認為忠心地抄寫比自我解經更為重要。他們那忠於原文的態度便供給了我們更大的信心, 知道我們今天所讀的聖經是與原文無出入的。
聖經難題的困惑仍然存在,我们的熊度應是:存在心裡; 勿失信心。抄寫的正確並不代表難題的化解。 聖經中是有不少難題的 。但聖靈奇妙地使這些難題成為學者研究的機會。這些難題都不影響救恩的本質, 好讓一般人都能因讀聖經而得到永生。 例: 學者對舊約巨大數字的困惑是存在的: 據民數記 (1:46) 和 (26:51) 記載的資料, 得知當時凡廿十歲以上能出去打仗的男丁超過六十萬, 從而可推算到以色列人的總人口數目可達二百萬。然而並非所有廿十歲以上的男丁都可以打仗, 那麼總人口的推算就應更多了, 可達三百萬至五百萬之譜。以當時的地理環境, 出埈及後的年日, 漂流曠野時的死亡率, 不能不使人認為這推算出來的人口總量是個似乎不近情理的巨大數字, 至今學者還是困惑。對此 “舊約中巨大數字” 的解釋, 學者們提出各式各樣的可能性, 有興趣者可參考:
http://www.christadelphianbooks.org/agora/art_less/l03.html
有人 (用不合邏輯的方法) 爭辯, 說, 神若要防止聖經作者犯錯誤,祂一定要限制人的自由和人的人性。福音派並沒有這樣爭辯。聖經是「完全神聖」和「完全人性」的產物。「完全神聖」— 擁有絕對的權威「完全人性」— 進入信徒的思想和心靈。上帝選擇通過不完全的媒介 (人類的語言) 傳達他的旨意。既不完全,就有帶來誤解的可能性。然而,語言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讓我們可以互相交流願望和想法。耶稣是上帝的生命話語 (living Word) ; 聖經是上帝的文字話語 (written Word) 。两者同源。
• 耶稣是「道成肉身」==》耶稣的無罪性
• 聖經是「道成文字」==》聖經的無誤性
聖經作者在撰寫「神聖」旨意時,採用一般人的「人性」寫作方法:修辭手法, 寓言, 象徵性語言,及各種文學體裁。他們所用的語言是兩千或更早時期當時的普通語言, 所以經常找不到我们今天所熟識的具體技術數據, 更找不到現代科學的詞彙。在數字的陳述中,他們覺得沒有更多的義務要超過日常談話的精確性 (precision)。在事情的陳述中,他們覺得沒有更多的義務要超過日常談話的準確性 (exactness)。因為這不是上帝傳達祂的旨意的目。在寫作時, 上帝保護傳話者免於無知和受欺騙的錯誤,但並沒有阻止他們以人的身份說話。 當人採取荒謬和自相矛盾的立場時,錯誤是必不可少的。上帝在萬人中精選一些忠誠的人作祂的喉舌,以防止這種錯誤。人的無知也可導致他作出錯誤的陳述。但這種錯誤會被聖靈阻止,儘管他們各有自己的寫作特徵。
試圖表明「聖經中沒有錯誤亅的陳述, 經常遭到相反觀點的反對。為何要為「聖經無誤」而辯論? 這就好像保護一頭咆哮的獅子,免它受老鼠的傷害。我們不應將自己置於捍衛聖經的錯誤地位上。我們只需要把獅子釋放,它就憑自己的力量去征服老鼠, 不用我們微弱的努力去支持它。
但有些人 (信徒或非信徒) 誤解聖經,對一些難解的經文,以為它們是虛假或自相矛盾,以致他們的信心陷入困境。我們必須幫助他們清除這些信心的障礙。這些障礙,對非基督徒而言,是十字架的絆腳石。對基督徒而言,是門徒訓練不必要的代價。聖經從來沒有要求我們為了相信而釘死我們的理性。
為何要為「聖經無誤」而辯論? 第二個反對原因來自相反的立場。「認真地處理聖經中所謂的差異和錯誤」是不值得的。因為很明顯聖經充滿了錯誤。這種說法來自不同的判斷形式,但基本上都源於對聖經的信心太少。舉世聞名的神學家卡爾·巴特 (Karl Barth) 宣称,「聖經自己在屋頂上大聲疾呼, 承認它是一本人寫的書,而人性的重要部份就是犯錯 (to err is human). 」所以巴特認為聖經中有錯誤不足為奇。其他人則認為聖經的目的是主要給我們宗教的真理及屬靈和道德方面的教導,而不是傳達正確的事實和訊息。為聖經辯護就是把注意力從真正目的上轉移到地理,歷史,天文,生物等學科, 最終使人偏離個人對基督的信仰,反倒造成一種傷害。
有人認為聖經錯誤百出,不以為奇,因為聖經的作者們是處於一個文明未開發的幼兒時期。前耶魯大學新約教授米勒伯羅斯 (Miller Burrows) 準確地總結相當典型的現代觀點:「一個聰明且受過教育的人對聖經內容的看法,要么是非常不可思議,要么是充其量非常值得懷疑。捍衛聖經的無誤的神學,在天文、地質和生物的挑戰下,是一系列的撤退,並以失敗來告終。明智的神學家,都轉向了更好的立場。」[ (Outline of Biblical Theology《聖經神學綱要》;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46], pp. 9, 44. 所有這些反對意見都有這些共通點:任何對聖經無誤的辯護充其量是浪費時間,而最壞的情況是有害的, 因它偏離了「把人帶到上帝面前亅的目的.
支持「無誤論」的基督徒對反對者作出簡單的反應:基本問題是「耶穌是誰?」如果聖經的記載與真理相去甚遠,以致關於「耶穌是誰」的問題都沒有正確的答案,那就毫無疑問地承認聖經是充滿錯誤的一本書。但如果對基本問題的答案完全錯誤,那麼討論聖經的屬靈和道德方面的教導只是無稽之談。簡而言之, 福音派無誤論者與否認耶穌基督作為他們宗教嚮導的人沒有爭執。但對於那些接受基督作他們神聖之主並耶穌基督的教導的人必須以嚴肅的態度正視「聖經無誤」的教義。「否認耶穌基督是主亅與「拒絕聖經的全部權威」是一致的。但「承認耶穌基督是主」與「拒絕聖經的全部權威亅是不一致的。在這個問題上, 福音派只尋求前後一致:接受「耶穌基督是主亅就必須接受他對「舊約的完全真實亅。藉着聖靈,耶穌將類似聖經的權威性,賜給們徒,好讓他們帶領教會。這就是祂完成地上事工後吩咐門徒要履行的大使命。
耶穌的無罪性 指向 聖經的無誤性
• 基督独特的品格: 无与伦比的纯洁。 衪的家人, 门徒, 敌人都承认衪是无罪的。
• 独特的起源: 童女所生 (連與圣经敌对的可兰经也承认) 。
• 衪能行神蹟作可信的凭据 (都有历史证据) 。
• 衪从死里復活 (真正研究的人,都得到正面结论,并信了耶稣) 。
• 祂自己知道 (self-knowledge) 并自己宣告祂是神 (穆罕默德自称获启示,但不自知, 須要同伴告知) 。
• 衪对罪和罪性的描述是何等真实透澈 (现代人淡化罪; 甚至有人認為罪是幻觉或只是失足) 。
• 祂对你我的弊病 (罪) 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救法: 教育, 道德, 宗教, 無法拯救人。
• 衪插入人类历史的时空当中 (道成肉身) 。History = His Story
聖經的獨特性 指向 它的無誤性
• 圣经内容的连贯性: 四十多位作者活在 1600 年的期间分别写了66卷书。这些作者有君王, 乡下人, 哲学家, 渔夫, 医生, 政治家, 学者, 诗人, 和农夫。 他们活在不同的文化, 有不同的人生经历, 具有不同的性格。 但圣经 66卷书不是「文集」, 乃是一本连贯和有中心思想的「書」。
• 预言及其应验: 圣经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是预言, 即所写的事件在书写时尚未发生。 今天, 这些预言极大部分巳应验, 説明它的無誤,只剩下耶稣再来那部分的预言尚待应验。
• 世上没有一本如聖經一般的书, 曾用那么多种语言出版,且为着那么多种族和文化的人寫成。
• 全书指向一位高尚完美的人物, 就是那無罪的耶穌基督。
• 圣经是有历史根据和支持的书, 这就是它的外证 (external evidence) 。
「聖經真理」與「聖經以外的真理」是可以調和嗎?
「所有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 (All Truth is God’s Truth) 」 — 奥古斯丁。聖經以外的真理(如果是被證实為真) 是與聖經真理 (如果被解釋正確) 是應該達到一致的。因它们同出一源。如果聖經以外的真理 (自以為被證实) 與聖經真理 (解釋正確) 有抵觸,此時,聖經一定是对, 而聖經以外的宣告一定是錯。這就是聖經杈威的定義。聖經以外也有杈威 (如執政者的), 但当這些杈威與聖經杈威抵触, 聖經是最终的判决者。這就是聖經杈威的实践。如果你堅持「聖經無誤」的信念,並願意將你所讀到的經文,或把你在經驗世界中所看到的事實,與此信念調和達成一致,這課程可幫助你完成這項任務。
某些人聲稱散佈在整本聖經中有很多的差異和錯誤,但當我們了解到聖經是二千或更多年前的人用他們當時的普通語言寫成的一本書,我们就看到,大多數難題都迎刃而解了。福音派人士也不再感到有壓倒性的力量。但如果我們把聖經看為像今天的實驗室報告,要求所有細節和數據都要精準,我們才會遇到那些不必要的問題。然而, 聖經雖是寫給與作者同時代的人, 却是超時代的信息。
同理,如果任何人要求他必須能夠證明所有聖經段落的完全和諧,然後他才能接受它為真理。福音派人士認為這種要求是不合理的。聖經是由許多獨立的作者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分散在很多個世紀內寫成的。鑒於聖經的這種特色,並基於我們有限的知識,我們不應該期待聖經數據的完美和諧, 我們應該期待有更多的不合特宜的困鞋才对。但恰恰相反,福音派感到驚訝的是,那些「看似無法解決亅的問題居然那麼稀少。這就間接説明了聖經的超时代性。「聖經無誤論」並不是不能相信的, 但它却沒有要求把我们的理性釘死。相反,因為聖經是一本真理無誤的書,這個事實就要求它必需跨越許多世紀和不同的文化。所以, 聖經問題的出现恰恰是我們應該期待的。
如果你堅持「聖經無誤」的信念,並願意將你所讀到的經文,或把你在經驗世界中所看到的事實,與此信念調和達到一致,這本書 (Ref. 1) 是一座豐富的金礦,可幫助你完成這項任務。
聖經難題探討的方法與態度
難題探討必須奠基於「聖經無誤」的教義上。聖經既然可靠,我們便首先用「以經解經」的方法去處理難題。意即 「以清晰的經文,去解釋晦澀的經文」。這就是陸蘇河在他的《解經有路》的釋經口訣中的:「要清」。但並不是每一個聖經難題的解釋,都有其他經文去給予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透過聖經以外的資料 (考古, 天文, 生物, 文體等專業學科) 去揣摩。其途徑始於大胆的假設。但假設不是「不容分辨,隨隨便便」的命題,它必須符合兩個條件:(1) 它必須合邏輯;(2) 它不能被聖經任何一処的章節所否定。在這種限制下所得出的解釋,一定是一個合理的可能性,但不一定是唯一的可能性。隨了「大膽的假設」,我们还要「小心的求證」,這是胡適 (1891-1962) 在五四運動時説的 話。
人对人的熊度:「小心的求證」不一定每次都成功,所以我們需要誠實面對人類知識的極限,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立場,但也需要寬廣地看待不同的見解,尊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施教者和受教者,必須謙卑,不能把自己的見解絕對化。探討的過程比答案更重要,最低限度我們將會對聖經的全面有進一步的了解。 而這些並不影響我們對上帝的信心與對真理的追尋。這種態度並不影響我們對上帝的信心與對真理的追尋。
人对上帝的態度:若你謙卑求問神, 聖靈必指引。「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約 6:13)
人对自己的態度:「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彼前 3:15)
Reference 1:
Encyclopedia of Bible difficulties by Gleason L. Archer; p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