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TC Lo 盧天賜 (August 17, 2011)
聖經把貧窮人分為四大類 (Note 1):
1. 因懶惰而導致貧窮: 這是不負責任的窮人. 他們懶惰, 不願工作. 神特別對此等人加以嚴厲的審判和告誡. 聖經說, “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 (Prov.6:6), 又說, “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 (II Thess.3:10). 對此等人, 我們應幫助他們悔改, 重新做人.
2. 因天災人禍, 疾病或意外而導致貧窮: 這不是他們的錯. 教會與基督徒都有責任全力以憐憫的愛心去幫助他們.
3. 因被不公平的剝削或被有權勢的人欺壓和虐待而導致貧窮: 他們可能是腐敗政府的受害者, 或是戰爭中的受害人. 基督徒應該作這等人的維護者, 為他們說話. 這也包括維護未出生的嬰孩.
4. 因為義的緣故甘願成為貧窮: 歷世歷代的宣教士 (Hudson Taylor, C.T. Studd, David Livingston, William Borden 等), 他們為神國而犧牲. 此等人我們應大力支持. 主耶穌是最好的榜樣, 衪本來富足, 成為貧窮, 好叫我們本來貧窮的人, 成為富足. (See Appendix)
在哥林多後書中, 詳述保羅鼓勵馬其頓和亞該亞的信徒應該幫助耶路撒冷教會的弟兄姊妹. 這是對的. 但有人問, “為何沒有提到救助耶路撒冷城的未信主的災民? 是否聖經中在施捨的事上有先後次序之分呢? 有位姊妹甚至斷言, “基督徒可求助於神, 但非基督徒求助無門, 所以我們應該先幫助非基督徒.” 頗有道理! 因為聖經的一貫思想是叫我們站在窮人, 孤兒, 和寡婦的一方的. 聖經說, “藐視鄰舍的,這人有罪;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 (Prov.14:21). 但為甚麼哥林多書信隻字不提幫助非基督徒呢?
我想答案是: 耶路撒冷居民的災難是屬第二類, 教會與基督徒都有責任全心以憐憫救助他們. 如果這些耶京基督徒的困難先被解决, 他們便受恩有感, 必定會幫助城內的非基督徒. 這樣的好見證便成為他們的福音橋樑了. 結論: 保羅的做法, 不是輕此薄彼的問題, 而是策略上的問題. 每次當我乘搭飛機時, 都聽到空中小姐說一句似乎反常理的話, “當飛機失去氣壓時, 把氧氣口罩 (oxygen mask) 先為自己載上, 然後才把孩子的口罩掛在他的嘴鼻上.” 我現在明白了.
在神學觀點上, 有位牧師說 (Note 2), 教會努力的方向, 其重點次序是不能顛倒的:
• 先要愛基督, 以祂為首
• 其次才會有弟兄姊妹間真正的愛與团契
• 然後這愛心才會擴張到愛世人的靈魂.
- Note 1: “Now, That’s a Good Question!” by R.C. Sproul; pages 521-522.
- Note 2: 李定武 (後現代潮流中的 “心意更新”; page 18)
Appendix: 宣教故事:”三無” 富二代 (William Borden)
投身宣教的心志
- 在耶魯大學讀書時,成功地設立巨大的查經班。
- 畢業時父親送他一個環遊世界的旅程作禮物、造訪日本、中國、印度、埃及、及土耳其、奠定了投身宣教的心志
善用財富支持福音
- 父親從事鐵路運輸業而致富; 母親是為虔誠的基督徒。
- 在喜文市 (New Haven) 設立救援中心, 吸引了不少地痞流氓,賭檔妓寨林立。自費購買房子、讓窮困者得溫飽,更得聞福音。
- 短短一生中的金錢捐獻,達2,250 萬美元 (今天之值)
三無: 無留、無退、無悔
- 無留: 決志奉獻時寫
- 無退: 寫於1912 年十一月登船往埃及期間
- 無悔: 寫於生命快結束時(脊髓腦膜炎)
他的一生
- 想去中國,但死於開羅,年僅26。
- 墓上刻上馬可16:15之大使命
- 最喜愛經節: 詩篇119:11
- 描述一生的經節:約12:24 (一粒麥子不落地…)
取材: (號角) 美東版2024年三月]